文章|赛后,英特尔中国战略合作与创新业务部总经理、英特尔创新加速器总经理李德胜以及本次大赛的前三名获奖者分别接受了智东西的独家专访。
1、李德胜:看好人工智能与实体产业结合,为创新团队提供全方位支持。
今年参加英特尔创新加速器大赛的项目有哪些惊艳之处?升级一年后,英特尔创新加速器取得了哪些进展,未来有何计划?赛后,英特尔中国战略合作与创新业务部总经理、英特尔创新加速器总经理李德胜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1.创新不再局限于地域和年龄。
“今天的路演让我出了一身冷汗。
”李德胜一坐下就兴奋地表达了自己对这场决赛的直观感受,“当然,这真是一身好冷汗。
” “今年的项目确实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本次大赛中,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项目占比约为1/3-1/2,其中人工智能加医疗、机器人、智能硬件、自动化等。
驾驶、制造等传统行业创新趋势十分明显。
本次大赛参赛项目的成熟度非常高。
不仅产品已经生产出来,很多项目也已经与产业融合,商业模式也已经形成,有的项目甚至实现了实际落地和营收。
创新趋势中最突出的一点是技术创新与现实产业的结合更加紧密。
他举了清文科技的超声波传感项目丁博士获得冠军的例子。
该设备应用场景非常明确,可以在博物馆、超市等公共场所使用。
除了项目本身的倾向外,李德胜还指出了本届英特尔创新大赛在参赛成员的地域和年龄等方面的一些特点。
2008年英特尔创新加速器刚成立时,更多的双创项目来自北京、上海、深圳等人才和资金雄厚的大城市。
本次比赛这种情况依然存在,但地域差距正在缩小。
此次获得前三名的队伍分别来自重庆、天津和北京。
入围决赛的还有来自重庆和厦门的项目。
可见,创新已经扩展到全国。
本次比赛,不少60后、70后参与,甚至有70后的专家加入创业团队。
他们利用积累的行业经验与新兴技术相结合,推动传统产业转型。
作为英特尔创新加速器负责人,李德胜认为,创新创业有时需要老中青结合,贯穿技术、产业、商业的整体运营模式。
尤其是在使用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时,有些项目需要非常年轻的创新团队的合作,这也使得整体团队的年龄跨度更大。
2、更加注重人工智能在具体行业项目中的落地。
英特尔创新加速器自今年3月升级以来,已经历了近一年的发展。
李德胜还与我们分享了英特尔创新加速器今年以来的一些进展。
经过一年的升级,英特尔创新加速器开始更加关注新兴技术与传统产业结合的项目。
创新创业项目仍需走出实验室。
有了造血功能,才能在事业上走得更远、更稳定。
。
一年来,英特尔创新加速器正在将贵阳创新中心打造成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相结合的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上海创新中心正在打造以机器人为核心的创新平台。
今年以来,英特尔创新加速器也吸引了更多项目,其中最突出、数量最多的就是与人工智能结合的项目。
比如人工智能+医疗。
在总决赛中,我们看到了很多人工智能与医疗结合的例子。
英特尔创新加速器也在推动人工智能+机器人创新平台的建设。
李德胜表示,上海创新中心正在打造以机器人为核心的创新平台,希望提升智能机器人在人机交互、感知计算等方面的能力。
此外,李德胜还提到,人工智能+制造、人工智能+零售也是新兴领域。
我们在决赛中还看到,有一支队伍使用英特尔Movidius神经计算棒来识别配料和食物。
李德胜表示,今年英特尔创新加速器将特别关注人工智能在特定行业落地的项目,如金融、制造、医疗、安全、自动驾驶等融合方向。
第二个重点领域是机器人。
过去一两年,英特尔创新加速器一直在构建机器人创新生态系统。
上海创新中心就是一个例子。
第三个方面是智能硬件和智能设备。
这在月初的CES上已经是一个明显的趋势,也将是一个很好的风口。
李德胜也相信,未来人工智能领域肯定会出现大公司。
3、不盲目扩张,选择一流项目,提供技术和品牌支持。
三年前,产业链巨头英特尔成立了创新加速器。
依托英特尔在技术、平台、生态方面的优势,为项目和团队提供落地项目。
全面支持。
李德胜还就英特尔创新加速器本身的未来规划和计划进行了详细解答。
一是不盲目扩张,聚焦技术创新领域,选择优秀项目,注重培训。
经过一年的升级,英特尔创新加速器并未扩大全国联合创新中心的数量。
它仍然在八个城市保留着五个国家级独立中心。
创新示范区、15个联合创新中心、3个开放实验室。
李德胜表示,英特尔创新加速器的模式并不是追求区域扩张,而是与中关村创业街等各地的优秀合作伙伴一起,选拔拔尖项目进行培养。
其次,向创新团队开放英特尔的技术。
李德胜表示,英特尔创新加速器与其他创新加速器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站在英特尔的肩膀上。
英特尔作为拥有50年发展历史的国际巨头,拥有雄厚的技术积累和优秀的产品。
这些产品和技术也通过英特尔创新加速器向创新团队开放。
前端产品如Intel神经计算棒Movidius、FPGA芯片、Intel Core系列处理器,后端产品如面向大型服务器的Intel Xeon处理器等。
在算法开发方面,还有Intel MKL函数库、Caffe深度学习框架等,未来还将推出更多来自Intel的更新产品。
参与其中。
可以说,英特尔创新加速器为创新团队提供了从前端到后端的一整套技术支持,让他们更加专注于如何将技术落地到行业并进行实际应用。
第三,利用英特尔的品牌优势支持优秀的创新项目,除了向创新团队开放技术之外,李德胜还表示,英特尔创新加速器还利用了英特尔自身的品牌优势。
一方面,这使得英特尔创新加速器受到全国各地政府的欢迎和支持,执行效率更快;另一方面,通过英特尔品牌在科技圈的影响力,为创新团队提供了更广阔的施展空间,李德胜表示,英特尔创新加速器正计划搭建一个世界级的舞台,给这些创新团队提供更广阔的施展空间。
团队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
2、冠军重庆清文科技 杨剑锋:汀博士今年将进军C端市场。
重庆清文科技凭借超声波定向推送声音装置——丁博士荣获本次英特尔创新加速器智慧未来大赛冠军。
会后,智慧东西采访了重庆清闻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建峰。
汀博士是清闻科技自主研发的超声波定向声装置。
杨剑锋表示,丁博士的创新之处在于声音产生方式的改造以及特定的变频功能。
传统的发声方式是通过物体振动或空气压缩,而丁博士则利用超声波推动声音,设备会以超声波的形式定向向外发出声音。
“他之所以做这个项目,是因为他的父亲是一个听力障碍者,助听器等产品如果长时间佩戴会对听力造成损害。
”杨剑锋讲述了自己为何选择这样一个项目。
听博士是一款集软件与硬件于一体的智能硬件设备。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相应的APP对每个用户进行多频测试。
获取用户的听力频率范围后,将结果反馈到云端。
云端为每个用户适配个性化的解决方案,然后利用技术自动将设备需要传输的声音转换为用户可以听到的频率。
在此过程中,硬件采用Intel? Core? i7处理器来计算和处理数据,软件则使用Intel? Math Kernel Library(函数库)和Intel Caffe(深度学习框架)。
杨剑锋表示,由于需要处理大量数据,丁博士现在使用的是英特尔Movidius神经元计算棒,并且为了让计算速度更快,他们也在申请使用英特尔的FPGA芯片。
对于团队未来的规划,杨剑峰表示,丁博士已经在博物馆、奥运会等2B方向得到使用。
经过这次比赛,丁博士在处理大量数据方面的计算能力得到了显着提升。
计划于今年年底进行。
推动汀博士进军C端市场。
3、亚军天津大理王科技 陈立建:希望后来者复制自己的产品 天津大理王科技凭借管道清淤机器人项目获得本次英特尔创新加速器智慧未来大赛亚军。
会后,智东西采访了天津大理金刚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经理陈立坚。
陈立坚表示,他之所以想做这个项目,是因为看到近年来国内城市内涝问题频发。
去年西安、天津等城市也出现过这种现象。
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城市排水管道出现故障造成的。
使用多年后淤积严重。
疏浚机器人实际上是利用无人机进行地下管道的疏浚。
最初设计时,无人机还采用了2D成像视觉系统,需要向地面传输数据,无人机由地面站人员控制。
本次比赛的疏浚机器人不仅采用了英特尔Hero智能机器人平台,还采用了英特尔实感机器人开发套件,可以让无人机实现自主飞行。
搭载英特尔凌动处理器的疏浚机器人还可以对管道进行检查。
检测、图像传输、排水清淤。
清淤过程中,还可以上传管道情况进行实时检测。
陈立坚表示,大理金港目前重点关注城市管道、石油管道、化工管道,目的是减少管道检测、维护过程中的成本和人员伤亡。
未来三年,大理金港将积极扩大企业规模,这一计划被陈立坚称为“三个百”:到年内,将实现1名销售人员、1个销售网点的团队规模,及技术人员1名。
“对于创业者来说,这三年是危及生命的工作。
”陈立坚说。
除了扩大团队规模之外,大理金刚还计划继续走创新之路,进行产品迭代。
他也希望大理金刚的产品能够成为后来者模仿的对象,从而鞭策自己不断创新发展。
4、季军北京嘉格天地科技张雪峰:希望更多的人使用卫星遥感技术。
北京嘉格天地科技依托针对我国小规模农业、农民技术水平低等特点而开发的云服务系统——嘉格云景SaaS云平台在本次英特尔创新加速器智慧未来大赛中荣获第三名。
会后,智喜喜采访了北京嘉格天地科技有限公司全国营销总监张雪峰。
据张雪峰介绍,嘉格云景农业系统可以利用中国、美国、欧洲的数十颗卫星和无人机采集地面数据实时信息和气象数据,存储在嘉格云景云平台中,实时存储土壤、地面、天气数据。
我们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图像分析和数据分析算法进行土地面积计算、适宜面积规划、生产周期计算、产量估算、病虫害防治指导、作物保护、灌溉计划和农业机械。
部署、农业金融等全产业链的数据支撑和管理建议服务。
因为是云服务,所以包含了大量的大数据智能分析计算。
该项目对后台计算能力,以及数据稳定性、安全性、分布式计算等要求非常高。
张雪峰表示,这个项目大量使用了英特尔的CPU。
此外,它还利用英特尔的虚拟化技术对硬件进行虚拟化,以便多个工作负载可以共享资源。
安全性和自动化程度得到极大提高。
因此,嘉歌云景SaaS云平台的业务运营效率也得到了提升。
谈到选择这个项目的原因,张雪峰说:“中国农业大数据一直存在于中国农民的心中。
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农民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与大数据进行连接和校对。
”大数据分析、整合的结果,最终积累形成中国农业的经验,让中国农业也变得科技化、智能化。
”在更多的应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