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司贝介绍:不要以为双十一只是降价促销、存款膨胀。
今年,各大电商之间的战争猝不及防,已经蔓延至AI领域。
除了买卖之外,我们来看看京东金融在做什么。
到底用了什么样的AI黑科技让你“买手”成功? “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一年比一年盛大。
如今,几年前的小型线上促销活动已成长为全国性的消费盛宴,各大电商平台之间的战争也从线上广告促销蔓延至线下实体阵营。
无论是公交站牌、地铁视频、还是电梯广告,双十一的硝烟随处可见。
今年,各大电商平台的竞争升级到了近年来成为热门话题的人工智能层面——即AI。
以京东金融为例,这是刘强东在京东大会上点名并点赞的团队。
其AI技术赋能的营销能力和风控能力在双十一场景中发挥了最大的作用。
对于用户来说,双十一AI技术升级可以保证京东用户账户和资金的安全;对于商家而言,双十一AI技术可以帮助京东平台上的商家进行精准营销、获客、风控、涉黑群体挖掘等。
1.数据+技术,两把利剑结合,赋能金融AI 。
前两天的京东大会上,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在介绍京东两大“AI+”应用时,特别提到了京东金融。
京东金融成立于2006年,最初的定位是解决京东内部的财务问题。
随后业务重心多次调整,从金融科技公司转型为服务金融机构的科技公司,进一步强调和凸显科技。
能力。
目前,业界公认人工智能的主要决定因素是数据、算法和计算能力。
四年来,京东金融不断加大对数据的投入,在数据体量、数据来源、数据处理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进步。
截至目前,京东金融拥有3.6亿支付金融用户,2.58亿活跃电商用户。
金融和零售场景每天都有大量的交易,并且处于持续的动态调整过程中。
因此,每天都会有大量的新交易。
数据量(TB)为京东金融提供了海量的数据基础。
此外,由于还包含商户数据、交易数据、物流数据、产品数据等,京东金融的数据源也呈现出多维度的“厚”特征。
除了数据之外,京东金融的另一大优势来自于技术——不久前,京东金融还推出了旗下人工智能技术解决方案“京东超脑”,为京东等合作伙伴提供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知识图谱、自然语言等和其他技术。
现在技术和数据都具备了,接下来就是实际的应用场景了。
随着京东实际业务的加入,京东金融已经能够成功地将这些新技术应用到包括风险模型、量化运营、用户洞察等各个金融领域,并最终将这些能力落地到业务线和产品层比如电商交易、线下支付、众筹、保险ABS平台等。
在“双十一”AI训练场上,京东金融将大场景、大数据下的AI技术应用到了极致。
通过生物识别、图像识别、图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从代购扩展到购买。
房主和卖家都保证了大家“买”的成功。
2、利用AI识别“好用户”和“坏用户” 随着在线支付的发展,用户的人身安全变得越来越重要。
毕竟一个账户绑定了无数的银行卡、信用卡,还有各种欠条、贷款、无密码支付功能,账户安全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重大损失。
对此,京东金融的风险管理首先从用户的账户登录开始:京东金融建立了包括设备识别、人机识别、生物特征识别三大技术的账户安全体系,以及异常登录模型和账户级别楷模。
以设备识别为例。
在用户登录过程中,通过设备识别、设备环境采集等技术,再利用机器学习来精确计算确定设备。
“异常登录模型”是保护用户安全的核心模型——账户安全模型由多层架构组成,异常登录模型是接近顶层架构的分类模型。
结合前端采集的设备特征码、生物信息ID和历史数据模式,京东金融可以快速完成特征处理和模型计算,确保账户安全。
除了保证登录安全外,用户成功登录账户后,京东金融还会根据用户的浏览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和路径学习,以确认是您在操作而不是骗子在操作。
盗了账户。
例如,用户双十一期间在京东购物时,会先看优惠券,再看商品。
这个顺序代表了用户的潜在行为。
另一方面,坏人的道路与好人的道路不同。
当账户被接管或者被挪用时,他的行为路径应该是先查看账户里有多少钱,然后想着立即转钱,立即下单,购买一些昂贵的东西,比如金条等iPhone等可以立即提现的产品。
通过京东金融的RNN时间序列算法,京东金融现在可以区分好人和坏人的行为差异。
识别“不良用户”的准确率可比常规机器学习算法高出三倍以上——该算法研究已被纳入欧洲机器学习会议的PKDD。
3、既能促进营销,又能构筑“安全防火墙”。
对于商户来说,京东金融的AI可以帮助推动智能营销,通过生物探针识别风险用户,提前发现和预防大规模欺诈行为。
。
以智慧营销为例。
目前,京东金融云已推出“京东来客”项目,依托京东金融的数据优势+技术优势,通过用户洞察,将营销活动精准投放到最优秀的用户,以更低的成本实现高品质。
用户保留率。
生物探针技术指的是京东金融的APP,在整个使用过程中通过用户的按压力、手指接触等100多项指标,通过用户的行为判断该人是否为风险用户。
用户身份判定广泛应用于反欺诈、防盗等领域。
最后,也是最精彩的一点——基于大规模图计算的帮派相关群体挖掘技术。
近年来,诈骗行为越来越隐蔽、集团化,甚至形成规模化集团。
无论是欺诈、洗钱,还是其他恶意行为,都越来越倾向于成为集团产业链的一部分。
一系列相关事件的行为已经成为金融行业的一大难题。
风险控制不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
金融系统需要更多地剔除一个用户和他的行为以及与他的行为相关的一系列人的行为。
只有在这个维度上,风险控制才能更加精准。
因此,在风控过程中,京东金融将利用图计算技术,通过超过10亿个用户节点的图以及这些节点上发生的所有相关行为的连接,最终将一系列用户和行为组合起来。
描述它并通过突破口延伸,捕捉隐藏在背后的许多欺诈行为,提前预防并拦截在系统之外。
该算法已应用于京东金融交易欺诈、营销欺诈、保险欺诈等各个方面,是京东金融整体业务的“安全防火墙”。
4、京东平台智喜喜最新双十一数据获悉,11日0:00至1:00,白条支付交易额同比增长%,7小时内白条支付交易额超过去年11月11日全天。
11日0:00至12:00,京东支付订单同比增长%,支付峰值量是去年的5倍。
11.11期间,京东金融联名为用户累计节省5亿元,其中白条用户通过免息分期节省3亿元。
白条平均筹集金额为每人人民币,50%的用户在购物时还购买了京东金融的保险保障服务。
同时,京东金融还向供应商和第三方商户提供1亿元贷款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备战11.11。
11.11期间,京东用户使用信用卡排名前五的分别是招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工商银行。
他们最喜欢的前五名保险是货运险、延期险、碎屏险、意外险和质量险。
结论:双十一期间战事升级,安全成为重中之重。
目前,京东金融在营销和安全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营销方面,在京东来客的线上测试中,京东金融将整个对外投放的点击率比原来效果提升了25%,投放成本下降了20%。
在安全性方面,京东金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无需人工审核的信贷业务。
坏账率和资金损失水平也低于行业平均水平50%以上;它帮助银行提高了信用审查的效率。
10倍以上,客户订单成本降低70%以上。
随着“双十一”日益成为国家级活动,大型电商平台之间的竞争已从单纯的促销和营销竞争升级为技术和人工智能层面的竞争。
虽然电子商务平台和移动支付的快速普及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账户安全和资产安全始终是所有用户最关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