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VR”会打通可穿戴设备吗?聊聊VR的发展趋势

时间:2024-05-22 11:28:27 科技赋能

近日,有媒体称,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成立VR(虚拟现实)实验室,阿里巴巴将发挥平台优势,同步推动VR的培育和发展内容。

硬件孵化。

在内容和硬件方面,我们协同旗下各类资源和线上线下服务网点,推动优质VR内容的生产,并努力构建基于VR业务的生态系统,加速VR设备的普及。

马云最近在会见Facebook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时也表示:“VR购物指日可待”。

说到这里,很多网友肯定会问,如今科技圈炒得这么热的VR技术到底是什么? VR技术将为我们乃至企业带来哪些便利?是噱头还是又是技术创新? VR技术的发展前景如何?今天笔者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

VR到底是什么?与其他可穿戴设备有何不同?其实,所谓VR(虚拟现实技术)就是通过模拟某种场景或真实物体来生成3D虚拟物体或世界。

当用户移动时,计算机可以立即执行复杂的计算并传输精确的三维世界图像,以营造临场感。

对用户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用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与近年来在影院流行的4D电影类似的体验。

不过,这项技术突破了以往3D成像设备不便携、必须固定在某个位置的缺陷。

通过VR,您可以实时无限制地观察空间中的事物,真正实现随时随地的便携体验。

与近年来流行的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跑鞋等可穿戴设备不同,传统意义上的可穿戴设备是可以直接佩戴在身上或者集成到用户衣服或配饰中的设备。

便携式设备。

如今的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硬件设备,还通过软件支持、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

可穿戴设备将为我们的生活和观念带来巨大的改变。

VR设备也属于可穿戴技术的范畴,但VR更注重用户直观的视觉体验。

VR可以综合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和各种现实和控制接口设备,在计算机上生成的交互式三维环境中提供身临其境的感觉。

与其他可穿戴设备相比,VR(虚拟现实)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室内设计、工业模拟、古迹修复、桥梁道路设计、房地产销售、旅游教学、水利电力、地质灾害、教育培训等诸多领域,提供实用的解决方案。

目前VR的发展现状如何?目前,国内外VR显示设备大致分为两类:PC VR和移动VR。

不过,在我看来,VR设备的发展并不理想。

目前,各巨头都推出了自己的VR设备。

基于PC、基于移动端,再加上各种控制器、定位设备等,可谓繁杂。

2019年,三星发布了首款VR设备Gear VR。

三星的Gear VR头戴式虚拟现实设备与Galaxy Note4搭配使用时,不仅可以为玩家带来身临其境的游戏体验,还可以作为多媒体中心提供其他服务。

然而事实上,三星 Gear VR 的消费者版在今年 11 月就在原定发售日期前十天开始预售,最终在发售当天就被抢购一空。

不过,北美知名虚拟现实内容开发商Archiact告诉Yivian,三星正在搞饥饿营销。

一些公司还认为,估计市场上大约有30万台Gear VR设备。

但事实上,消费类Gear VR设备的数量可能在20万台左右,因此消费类Gear VR的销量仍然非常惨淡。

无独有偶,今年3月的MWC上,HTC与Valve联合开发了一款名为HTC Vive的VR虚拟现实头盔产品。

这款产品与三星 Gear VR 的不同之处在于,Vive 配备了两个分辨率为 1000 万像素的显示屏,还集成了陀螺仪、加速度计和激光定位传感器。

通过多个传感器的配合,可以追踪用户头部的位置,精度高达0.1度。

但实际情况是,HTC Vive 最初在全球只有 6 台机器可用,而且都是开发者版本。

尽管许多随后尝试的开发者和用户都对Vive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Vive仍然是一个实验产品,还没有接触到广大客户。

作为VR行业的领先公司,Oculus是知名的VR设备开发商。

作为一家创立于美国的高科技公司,Oculus在2016年成立时就登陆美国众筹网站Kickstarter,共筹集了近万美元;直到2016年,Facebook宣布以20亿美元收购Oculus。

事实上,Facebook也看中了当前VR设备的发展趋势,坚信虚拟现实将成为继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之后计算平台的又一重大事件。

但实际情况与三星 Gear VR 和 HTC Vive 大致相同。

以 Oculus Rift 为例。

虽然它是目前最好的虚拟现实头盔,但它的问题也非常明显:这款设备过于笨重且丑陋,而且局限性太高,很难吸引普通消费者。

经过。

其次,Oculus设备价格普遍偏高,最便宜的VR也差不多1美元。

实际销量数字显然不那么乐观,年销量不足万台。

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国家,中国的VR发展也尤为引人注目。

首先,百度视频宣布开发VR设备,旨在成为中国国内VR内容聚合平台的先行者;随后有消息称阿里巴巴极有可能向Magic Lea投资2亿美元; 2016年,腾讯举办“未来已来|腾讯VR发展”“教授沙龙”,携手腾讯VR团队首次正式亮相并向外界宣布;优酷土豆正式更名为“合一集团”,宣布进军VR;苏宁、努比亚公开宣布进军VR、AR领域拓展。

然而,中国企业仍然无法摆脱智能手机时代持续的遗憾。

技术落后,研发能力不足、关键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专利储备不足等都是国内企业面临的困境。

VR未来发展展望。

有网友认为:“目前的VR头戴式眼镜技术还太低端,VR技术的下一个发展模式是头盔式的,覆盖整个头部,可以检测人的面部表情。

”改变可以基本解决模拟空间中与人见面的真实感问题,也可以开发相关的网络游戏。

”笔者认为,未来10年,主流消费电子厂商将发布消费版VR硬件产品市场,对于众多电子设备厂商进入该行业来说是爆发性的一年。

上半年,随着三星、HTC、Oculus等主流消费电子厂商发布消费级产品,VR硬件设备开始爆发,风险投资和众多电子厂商开始进入硬件制造行业,同时各大VR的迭代产品。

一代产品带来的口碑效应,有望带动硬件行业爆发式增长,真正成为大众化产品;内容行业有望实现与智能手机的无缝融合,就像三星Gear VR一样,从一开始就将智能手机与VR设备捆绑在一起。

这种共生模式将增加主要制造商的收入来源。

不同硬件公司之间基于VR设备的竞争日趋激烈。

标准之争将决定硬件厂商的成败,预计最终将形成寡头垄断格局。

在生态方面,预计未来VR厂商将重现手机中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竞争的格局。

几大主流VR开源系统与类似OculusVR的封闭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已经开始;同时,基于软硬件结合的VR设备,不同场景模型下的VR设备基于封闭系统和硬件的迭代将应用于不同领域。

就像苹果的Ipad系列产品问世时,没有人不觉得苹果的产品撑不过苹果的第二季度。

然而,事实胜于雄辩。

不同的体验和独特的设计使Ipad成为苹果的又一传奇产品。

虚拟现实内容不断增加并迅速渗透到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有望成为继PC和智能手机之后的新一代基础设施。

写在最后:虽然,VR技术及相关设备尚不完善。

但。

笔者有理由相信VR技术可以应用在更广泛的地方,比如社交媒体、虚拟会议等领域。

想象一下,未来的某一天,VR眼镜将会像手机一样普遍,出现在每个人的手中。

那么拍照和视频就会变得如此亲近。

通过我们的感官,我们可以以近乎真实的方式体验我们想要记录的细节。

分享我们周围无法用言语描述的时刻是多么奇妙的感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