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家电“三巨头”财报与布局之争谁是胜者?

时间:2024-05-22 11:28:28 科技赋能

4月25日晚,格力电器发布年度财报。

至此,国内家电“三巨头”(海尔、美的、格力)均公布了年度财报。

财报数据显示,三公司整体业绩依然表现出色,营收和利润率保持较高增长,部分公司业绩超出预期。

上市“巨头”公司的经营状况很大程度上可以代表一个行业的整体经营状况,其一系列的资本运作和未来的发展战略也将对整个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大巨头营收大幅增长。

2018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过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利税总额突破亿元,营业利润同比增长41%。

(青岛海尔全年实现营收55.4亿元,同比增长33.68%,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69.26亿元,同比增长37.37%);年美集团实现营收 . 19亿元,同比增长51.3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

84亿元,同比增长17.70%;格力电器实现全年营收。

86亿元,同比增长36.9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

2亿元,同比增长44.87%。

3家公司的年报数据均表现良好。

其中,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业绩更能反映各公司当前的盈利状况。

青岛海尔(69.26亿元)、美的(8.4亿元)、格力(0.2亿元)。

本财年,青岛海尔营收、净利润双双创历史新高,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3.59%,同比提升3.21个百分点。

从财报数据来看,青岛海尔近%的海外收入来自自有品牌,GEA的美元收入也创近10年历史新高。

此外,海尔还成功顶住了去年开始的原材料涨价“风暴”。

当冰箱行业迎来市场化洗牌、大批中小企业被迫倒闭时,海尔冰箱业务连续五个季度保持20%以上的增速。

在高端市场,卡萨帝品牌整体销售收入也增长了41%。

高端市场增长带来的高利润率回报也是推动海尔营收能力大幅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此外,海尔全球业务整合已初显成效,海外市场已实行人单合一本地化机制,自有品牌收入占比近%。

在欧洲市场,冰箱业务通过推出多款高端产品实现了37%的增长。

其中,在俄罗斯市场,冰箱和洗衣机的市场零售价格指数分别达到%和%。

本财年,美的实现营收增长51.35%,净利润率7.7%。

虽然净利润率较上年略有下降,但美的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速也超过了很多人的预期,美的暖通空调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8.74%,贡献营收52亿元。

冰箱、洗衣机、小家电、厨房电器、小家电等业务实现收入增长29.02%,贡献。

实现收入48亿元。

年美的集团网络总销售额突破亿元,同比增长80%以上。

其销售额在整个家电销售网络(天猫、京东、苏宁)中排名第一,线上销售占国内销售的30%。

强劲的主营业务使得美的的盈利状况良好。

而且库卡和东芝的家电业务2017年也为美的集团贡献了过亿的营收,其中库卡2018年实现营收23亿元,而整个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的毛利率已达到14.48%。

稳定的海外营收也让美的的营收维度更加多元化。

2018年,美的海外营收。

6亿元,同比增长62.2%,占营业收入的43.2%。

美的国际市场营收增速明显快于国内市场。

本财年,通过专业化经营发展起来的格力电器在空调领域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口碑。

面对原材料上涨等不利因素,通过提高产品均价来保持毛利率的增长,既保持了较高的利润率,又促进了整体销量的增长。

此外,格力的成本控制也非常有效。

格力电器全年销售毛利率32.86%,为A股营收过亿元的白色家电企业中最高。

销售净利率也遥遥领先,高达15.18%。

据悉,格力电器的货币资本已达1亿元。

虽然与去年上半年报告的1亿元相比略有下降,但仍然接近1000亿元。

格力电器几乎是A股市场最纯粹的空调公司,占据空调业务的82%。

借助天气和市场环境,2017年空调行业取得了惊人的增长,线上线下双双推进,成为2018年表现最好的企业。

在大家电方面,格力的空调也出现了大幅增长。

-空调业务受市场利好带动,空调业务实现收入。

10亿元,营收同比增长40.10%,利润同比增长34.75%。

转型效果映射了转型路径。

海尔于2018年和2017年分别收购了日本三洋白色家电业务和斐雪派克,并于2015年完成了对GE家电的收购。

2018年,美的集团先后收购东芝白色家电业务和德国机器人巨头库卡;格力电器还计划以1亿元收购珠海银隆。

虽然最终失败,只有董明珠以个人名义投资,但格力通过并购实现资本运作多元化的愿望可见一斑。

资本运作是企业拓展业务范围、增强实力最快、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三巨头”近年来都走上了并购之路。

海外并购的有效整合也成为海尔、美的营收大幅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仔细一看就会发现,“买买买”模式下,“三巨头”的战略转型路径各有不同。

当前,世界正处于“智能化”第四次工业革命前夜,以物联网、人工智能为主要特征。

海尔在今年的AWE上推出了全球首个全场景定制智能包裹解决方案。

基于4大物理空间和7大全屋解决方案,从装修前到装修后一站式满足智慧生活需求。

除了智能家居,海尔还打造了基于用户交互场景的产业互利网络平台“COSMOPlat”和大型社区交互平台品牌“顺光”。

现在,海尔已经形成了基于“人谈合一”模式的系统体系,与用户持续互动。

2017年,海尔“人摊合一”模式助力GEA重振旗鼓,美元营收创10年历史新高。

青岛海尔在发布年报的同时,还发布了第一季度报告,首次披露了其“生态资产”,包括年度生态数据和第一季度生态营收。

报告显示,青岛海尔一季度生态营收达6.2亿元。

作为行业首家披露“生态资产”的企业,海尔将在其“人单合一”模式指引下,通过高端转型打造自主品牌。

实现“生态资产”进一步增长,努力打造以“生态”为重要特征的智能家居品牌。

可以预见,未来海尔更多的收入将来自于生态圈而非传统家电业务。

“美的正在成为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科技公司。

”美的正式收购库卡机器人后,这样的行业声音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

近年来,美的一直走国际化多元化发展道路,这从其频繁的收购可见一斑。

而且,从财报中可以看出,美的已经勾画出了未来几大发展方向。

一是以家电业务为基础推动全球业务布局和业务增长,加快东芝家电项目协同整合。

二是加大智能家居布局,积极推进M-Smart大平台生态系统建设,实现智慧社区与智能家居融合;三是抓住全球机器人和自动化发展机遇,协同推动机器人业务快速增长。

美的库卡将持续投入研发,探索从硬件优势扩展到软件、智能制造数据系统、云平台和整体解决方案的解决方案。

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驱动下,美的开辟了未来增长的第二跑道。

25日晚,格力财报一经发布,除了备受好评的“实现净利润1亿元,同比增长44.87%,创历史新高”的数据外,就在业内,另一则消息也在业内广为流传,即“自2017年上市以来,格力已第三次未分红,近11年未再次分红”。

此消息一出,格力股价立即大幅下跌。

格力电器26日开盘接近跌停,但随后有所反弹。

但最终还是下跌了近9%。

与此同时,深交所还就格力电器“不分红”发出关注函。

4月26日晚间,格力电器在给深交所的回复中表示,不分红是由于公司计划逐步扩大空调产能。

此外,格力还规划重点布局智能装备、智能家电等产业领域。

业内人士分析,格力电器目前正处于多元化转型的关键阶段。

“不分红”或许是为了保留更多资金,投资于智能设备、智能家居、新能源等领域,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格力空调目前的业绩增长难以持续,小家电、手机等业务的扩张也不尽如人意。

格力电器此次不派发现金红利,正是因为要将资金投入到新业务收购或扩张上。

格力还公布了集成电路设计投资项目,并确认参与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投资项目。

已经达到空调市场增长天花板的格力必须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尽快实现收入的可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