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pple Pay和支付宝哪个更方便的争论背后,存在着多年来NFC和二维码优劣的争论。
更准确地说,是关于近场通信和图形码(包括二维码、条形码等)优劣的争论。
QR码使用特定排列的点来编码“0”和“1”并携带信息。
信息可以通过图像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输出到网络。
虽然读取速度慢、单向、能携带少量信息,但成本低、可重复性强,常被用作单向读取凭证和识别标记。
NFC由高频无线通信技术演变而来,通过近场射频信号传输数据。
虽然成本较高,但可以双向通信传输数据,读取速度快,安全性高。
还包括卡与设备、设备与设备等多种方式(读卡器模式是读取,卡模拟模式是读取,点对点模式是交互),应用范围广泛,例如门禁和付款。
许多分析师认为,NFC具有更好的前景,尤其是移动支付——非接触式、快速且安全。
除了移动支付之外,公交卡、数据传输、新火车票、登机牌、门禁等都可以通过NFC技术实现。
看来NFC是智能生活的未来。
事实上,无论是NFC在支付方面的应用,还是二维码在支付、代金券方面的应用,都只是冰山一角。
他们更大的应用是为物联网的连接提供解决方案。
大肆炒作的物联网是否走向了错误的方向?物联网延伸了互联网中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换和通信”,被视为继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之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去几年,科技公司已经意识到物联网的出现。
谷歌、苹果和三星都在构建自己的专属生态系统Brillo、HomeKit和Tizen,各设备制造商也围绕这些平台开发产品。
然而,物联网已经被人称道好几年了,但发展却一直不温不火。
对此,Android之父鲁宾直接表示:物联网的发展顺序颠倒了。
该生态系统用于支持流行的设备。
首先应该有设备,然后是生态系统。
幸运的是,过去几年,中国智能硬件初创公司的数量比美国还要多。
被称为“智能硬件”的设备在国内发展迅速,已涉及健身、医疗健康、交通工具、家庭娱乐等多个方面。
,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一大批互联网巨头巨资涌入,将整个智能硬件行业推向了聚光灯下。
尤其是物联网的典型圈层——智能家居发展蓬勃,出现了大量的环境监测仪(CO2、温湿度、甲醛等)、空气净化器、净水器、智能门锁、智能家居等。
大型家电、智能插座、云摄像头、路由器、机顶盒等出现在众筹网站上。
但总有些事情似乎不太对劲。
例如,几乎所有小型智能硬件都使用蓝牙来连接手机并传输数据。
这种现象总是让我怀疑自己的知识。
别人的手机可以同时连接多个蓝牙设备吗?难道别人的手机使用的是低功耗蓝牙,开机一天几乎不耗电?手机是唯一的数据收集设备吗?幸运的是,有一些智能硬件可以连接WiFi。
我不再需要打开蓝牙,而是需要连接WiFi到云端才能查看眼前设备的数据。
物联网中物体之间的连接是否需要双向通信?在物流中,条形码赋予货物独特的身份。
发送和接收位置、联系人等信息都与这个唯一标识符绑定并记录在云端。
通过扫描这个唯一标识,可以记录或查看货物的交付状态和位置。
二维码还用作通行证、登记卡、付款和订单凭证(电影票、外卖订单等)中的标识符。
借助云,编码图形(条形码或二维码)具备输出信息的能力,让物联网更加接地气。
不仅如此,麻省理工学院的一群疯狂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个名为“现实编辑器”的物联网系统。
专门设计的二维码作为智能设备的身份,手机摄像头作为二维码扫描仪和连接器。
借助云,用户可以像画连接图一样在手机屏幕上连接智能设备或智能设备中的某些功能。
就像将你的床连接到汽车的空调系统一样。
确保洗漱完去上班时,坐进车内的温度刚刚好。
物联网中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必须是无时无刻的吗?以运动手环为例,生成的运动数据和睡眠数据不需要时刻更新到手机或云端。
通过NFC传输数据不仅可以增加手环的电池寿命,还可以节省手机的蓝牙端口。
智能奶瓶、智能水杯、智能体重秤等不需要频繁的数据传输。
廉价且低能耗的 NFC 功能是必要的。
NFC还具有识别功能,加上安全、快速连接和快速断开等特点,非常适合支付和门禁方面的应用。
未来,当一切都连接到互联网时,随时需要连接新设备。
这种快速可靠的连接方式将成为NFC的突出优势,这是蓝牙和WiFi无法比拟的。
当然,也有一些设备需要时刻连接云端或者手机。
例如,大多数智能家居设备——WiFi(Zigbee或者更有利的连接方式)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例如,智能手表需要随时推送消息,提醒用户日程安排。
由于智能手表的可穿戴和即用型特性,它们有机会成为物联网的核心组成部分。
现在智能手表除了蓝牙之外也开始支持WiFi,比如Moto、Ticwatch。
虽然在软件应用上没有太多的支持,但是在思考上已经想到了这一点。
未来,手表支持NFC功能将会更加普遍。
基于这样的多连接方式的组件未来的发展也是非常具有想象力的。
想象一下,通过举手说一句话就能控制各种智能家居。
这正在实施中。
据了解,国产智能手表Ticwatch已与Broadlink合作,用手表控制家电。
此外,图形码支付、二维码登机牌(优惠券)等功能也可以轻松集成到智能手表中。
Ticwatch 已经实现了支付宝完整的离线支付(无需手机或网络)。
话虽如此,让人焦虑的依然是NFC在中国的普及程度。
在日本,基于手机 NFC 功能的消费很常见 - Apple Pay 的推出受到媒体一周的跟踪和报道是不寻常的。
五年后,没有 NFC 的智能手机将像没有 WiFi 一样令人困惑。
此次Apple Pay的出现,给银联打了一针强心剂。
闪付POS机不再是不受重视的穷孩子,Android Pay、Samsung Pay等各种Pay即将落地。
湾湾闪付POS机的推出也让缴费者更加安心。
不仅是Pay和闪付POS机的狂欢,上述场景也将从碎片化、可有可无走向大众化、统一化,支持Pay支付也将永远只限于POS机。
这样一来,NFC与二维码之间的竞争关系就不那么明显或者重要了,但对物联网的影响却更为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