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电商下乡需要更多诚意和责任

时间:2024-05-22 11:13:53 科技赋能

在前不久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强调,要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让亿万小农户与农村经济互联互通。

快速变化的大市场更好的连接。

在“互联网+农业”这篇大文章中,电子商务无疑将占据很大的空间,发挥巨大的作用。

与城市和发达地区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和成熟现状相比,电子商务虽然在“三农”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整体仍处于起步阶段。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产品品牌效应不明显,“小、弱、散、单一”现象较为普遍,农产品向上成本高,农村缺乏相关领军人才和综合人才。

事实上,传统电商巨头提出“农村电商”、“电商下乡”等战略已经过去好几年了。

农村电商为何没有如期蓬勃发展?甚至在一些地方,原本刻意扶植的“电商村”也呈现出萎缩的趋势,只剩下简单粗暴的广告标语。

我们知道,跳水项目非常讲究“姿势”。

如果入水时的姿势不对,之前的努力可能就白费了。

当传统电商喊出“电商下乡”口号时,其实是在谋划夺地盘。

他们不关注农产品的崛起,而是更关注“消费电商”的衰落。

有句乡村俚语说:“一只手只能钓到一条鱼”。

如果你想同时钓两条鱼,最大的可能就是一无所获。

在农村电商的起步阶段,电商平台不妨更简单、更负责任,从农村、农业、农民感受到的最痛点入手。

当前三农最大的痛点仍然是“卖难”。

这是由中国土地分散、种植多样化、管理初级的国情决定的。

三五年之内根本改变是不可能的。

针对这一现实,电商下乡首先要有帮助农民的初心,其次还要有创新的理念。

在一些传统电商平台上,农产品电商的套路营销思路早已受到舆论诟病。

比如,“悲伤营销”套路就是通过编造“滞销男”形象来误导消费者。

商家蜂拥而至的根本原因是找不到创新创意。

在这个问题上,拼多多的做法或许对传统电商平台有借鉴意义。

他们不玩感情、讲故事,而是开门见山,用最短的路径达到帮助农民的目的。

具体来说,农产品销售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以超低价为诉求,以团购为基本手段,寻找和发现消费者最强烈的消费意图。

第二步,以强烈的消费意愿作为农产品逆向定制的筛选标准,让价格超低、质量有保证的农产品能够脱颖而出,成为大众化产品。

第三步,通过平台撮合,消除中间环节,让消费者和农民都能获得足够的实惠。

按照传统模式,从当地以每斤1元的价格收购的大蒜,将以每斤8元的价格卖给消费者。

通过拼多多的新电商模式,消费者可以用9.6元购买5。

凭借这一新的电商模式,拼多多2018年产生超过9亿支助农订单,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1万吨,直接带动收入5600万元,解决了1万名农民的收入问题。

在电商下乡问题上,拼多多以其独特的“拼搏”模式,利用平台的力量打造大众化的农产品。

可以说,为带动农产品上涨、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尽职尽责,创造自己的特色。

他们的探索对于其他电商平台也具有启发性和实用性。

以当前农村电商视角来看,农村虽然也是一个消费市场,但首先是一个需要发展和扶持的农产品薄弱市场。

在电商下乡的大潮中,电商平台需要有更多的诚信和责任,更多地发挥自己的功能,为连接小农户与大市场做出更大的努力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