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没有家电,就没有智能。
如今,几乎所有家电厂商都将智能化视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无论是大家电还是各种新颖的小家电,都与智能化有关。
没有电器,就没有智能。
如今,几乎所有家电厂商都将智能化视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无论是大家电还是各种新颖的小家电,都与智能化有关。
在智能家电品类中,智能电视首当其冲,成为领头羊。
根据中怡康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智能电视渗透率达到87.1%,除了部分小尺寸电视外,几乎所有电视都具备智能功能。
但其他品类的智能家电就没那么幸运了。
数据显示,智能冰箱渗透率不足20%,智能灶具渗透率不足5%。
整体智能家电的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
智能家电的发展阶段:单机智能、互联智能、人工智能。
说到智能家电,行业内其实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什么样的家电才算智能家电?智能家电的标准是什么?目前市场上的智能电视、智能冰箱、智能洗衣机等大多只是在基本功能上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增加了互联网连接、远程控制等简单功能,但远远没有达到所谓的水平。
称为真正的“智慧”。
独立式智能家电的概念由来已久,但早期的智能家电只能算是独立式智能家电。
例如,早期的智能空调采用智能独立芯片来控制空调,可以根据环境和温度进行自我调节。
电路中出现故障时具有自我保护功能,在空气质量较差时还可以自发调节空气质量。
但这种智能化只能算是单机智能化,即空调本身的自动化水平得到了提升,部分解放人力,实现无人操作。
互联智能字面上的意思是,在需要统一协调指令时,机器依靠物联网进行交互。
互联网智能化包括两个方向。
一种是单机与外界通讯,类似于给抽油烟机加一个屏幕。
通过这个屏幕,用户可以连接互联网获取烹饪指导,并观看娱乐节目,让烹饪过程变得愉快。
还可以实现购物、寻求维修服务等功能;二是在物联网的连接下实现机器与机器之间的连接。
例如,有的智能灶通过检测油烟量自动调节风压、上下移动挡板。
转移。
现阶段,大多数智能家电只能算是互联智能。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即基于机器学习的技术,可以帮助实现一些场景化的应用。
假设当你下班回家时,会有一个家电,一进房间就能感知你的体温和血压,从而了解你的精神状态,并在你心情不好的时候自动播放舒缓放松的音乐。
心情不好的时候玩,开心的时候玩。
充满活力、欢快的音乐。
那时的家电就像你的老朋友一样,能够检测你的情绪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并与大数据结合实现真正的智能。
回到智能标准问题,我们不能否认单机智能、互联智能、人工智能都是智能的表现形式。
也就是说,在智能发展的不同阶段,智能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我们只能给出某个阶段智能的感觉。
在此基础上,家电厂商根据制造指标的可实现性和过程的可控性来生产智能家电,然后消费者需要付费来做出可用性判断。
只有这样,他们才知道智能家电是否真正智能。
或者伪智能。
现阶段智能家电:重点是提升核心诉求。
智能是加成项,受硬件基础和环境基础低级条件影响??。
现阶段智能家电的实际应用中,在用户体验方面,理想与现实存在差距。
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当前形势下,虽然家电企业纷纷布局智能化,但投入的重点仍然体现在提升核心功能需求上。
对于消费者来说,家电的本质诉求是帮助解决问题,而智能化仅体现在便利性的提升,而非核心使用价值的提升。
例如,有两台洗衣机,一台不太干净但可以自动添加洗衣液,另一台比较干净但需要添加洗衣液。
大多数消费者会选择后者,因为他们的核心需求是洗干净衣服。
但当两台洗衣机都洗得很干净,而且其中一台可以自动添加洗衣液且价格相对实惠时,消费者可能会青睐这款。
因此,家电企业现在正在寻求双线布局。
一是在核心诉求上给消费者带来显着差异,二是在产品智能上给消费者带来感受。
当然,也有跟随品牌的小品牌和家电企业。
他们会主打产品的智能化,试图通过赢得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基础来实现弯道超车,但意义不大。
毕竟对比完核心诉求之后,问题就来了。
但无论怎样,物联网是大势所趋,是人们所想要的。
虽然现阶段智能家电不赚钱,用户也不愿意付费,但家电厂商仍会不遗余力地继续这样做。
对于家电厂商来说,如果现在不保持智能化的推进进程,等有一天人工智能的硬件基础和环境基础都达到了,再去做就来不及了。
总而言之,智能家电仍处于互联智能的早期阶段。
行业从业者和消费者应该理性看待智能家电发展的这个过渡阶段,多一些鼓励和耐心。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突破,以及环境基础的发展和培育,未来智能家电必将迎来多次迭代和改进。
理想终将成为现实,人工智能家电的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