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人工智能伦理问题的讨论在大洋彼岸掀起了新的高潮。
周三,包括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在内的多位美国科技巨头签署了一份声明,表示他们永远不会利用自己的技能来开发自动杀人机器。
就在日前,一向号称“用户至上”的亚马逊因向美国警方推广人脸识别技术Rekognition而遭到美国民众抗议。
马斯克的声明有其渊源。
据报道,该协议达成之际,人们对少数公司的技术开发以及它们向政府机构和执法团体提供技术的使用和方式存在激烈争议。
谷歌曾向美国军方提供人工智能技术,微软也因向美国移民和海关执法局提供相关服务而受到抗议。
亚马逊因其 Rekognition 技术可以执行物体和场景检测、面部分析、比较和识别而受到批评。
凭借亚马逊的大数据和完善的模型,它可以轻松准确地追踪人,这让一些美国人内心的警钟敲响,他们觉得AI的使用已经越界了。
无论是抗议还是宣言,其背后反映出的是一个老问题——技术的目的是什么?边界在哪里使用?这是几乎每一项新技术问世时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的伦理争议。
当谈到伦理问题时,人工智能似乎更加复杂。
它模糊了物理现实、数字现实和个人现实之间的界限,并引发了相互交织的道德、法律和安全问题,需要提前规划并谨慎处理。
这不禁让人想起百度创始人兼CEO李彦宏在今年贵阳数博会上提出的四项“人工智能伦理原则”。
在当天的演讲中,李彦宏讲了一个笑话,表示他并不担心自己所吹嘘的自动驾驶汽车能否实现量产,而是更关心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性,以及人工智能?他提出的道德原则是第一个。
一是“人工智能的最高原则是安全可控”。
此外,他认为人工智能的创新愿景是促进人类更平等地获得技术和能力。
人工智能的价值在于教会人学习、成长,而不是超越或取代人。
AI的最终理想应该是给人类带来更多的自由和可能性。
归根结底,李彦宏提出的AI伦理原则强调的是技术应该为人服务。
这也是国内外众多大佬的共识。
苹果CEO库克也表示,科技与人性的联姻是一首能够震撼灵魂的歌曲。
“如果你所做的一切都以人为中心,就能产生巨大的影响。
只有注入价值观的技术才能让大家共同进步。
”一直对AI持警惕态度的马斯克表达了更多担忧: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AI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社会需要更加关注其安全问题。
“我亲眼目睹了最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它是对人类文明生存的最大威胁,我们真的应该担心。
”事实上,技术本身不存在伦理问题。
讨论道德的目的是为了限制制造商、用户、传播者,是为了在问题出现之前解决问题。
“原则”的提出,就是以态度和立场构建行为界限,为解决问题提供方向。
对于AI时代的到来,李彦宏、扎克伯格等人是业内著名的乐观主义者。
他们一直鼓励人工智能技术,并多次强调人工智能让生活更美好。
但李彦宏也注意到,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应用不能无序、失控。
伦理原则是人工智能和人类的双重保护,需要明确指出和解释。
从整体环境来看,AI近年来确实走了一条“花路”,国内外AI企业发展迅速。
在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已陆续上映。
“人工智能”连续两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成立。
科技部确定了中国工程院等一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潘云和院士表示,我国政府、科技界、产业界、教育界等正在形成特色鲜明、衔接有序、充满活力、发展良??好的中国人工智能生态系统。
人工智能第一次如此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而开发和推广它的主体就像是船头的瞭望员。
它有责任提醒大家,这里有危险的珊瑚礁。
我们要尽快联合各方共同努力。
确定如何应对并引导人工智能发展走上正确的道路。
企业处于人工智能实践的最前沿,对于已经商业化或即将商业化的技术应该更加警惕。
因此,李彦宏的四项道德原则结合当今人工智能公司所面临的困境就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