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乔淼告诉我们:虚拟现实中的化身(虚拟人)是个体心理现实中的亚人格。
虚拟现实技术让我们有机会有意识地扮演亚人格,甚至可以先创造出亚人格,然后再发挥它。
反过来,这种副人格又影响着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思想和行为模式,这是理所当然的。
。
在心理治疗方面,VR技术因治疗恐惧症、PTSD等而闻名于世,近年来其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笔者对国外VR心理治疗进行了海搜,做了一个小小的总结。
来自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和英国德比大学的心理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发表了一项研究。
,提出了一种可以提高自我同情心的心理治疗新方法——利用虚拟现实技术。
这个具体案例被称为“阿凡达实验”。
实验过程中,被试将转变为安抚者、被安抚者、第三人称视角进行实验。
研究结果表明,安抚过程可以从虚拟儿童的角度进行追溯。
女性会变得更加自我同情;同时,他们的自我批评程度也会明显降低。
从第三人称角度回顾安慰过程的女性也减少了自我批评,但自我同情心却很少得到改善。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实现的焦虑症治疗过程是,患者被确诊为心理焦虑症后,会被带到一个装有虚拟现实设备的房间或与虚拟人交流(吃饭、聊天),或坐在一个虚拟的房间里。
非常舒适的椅子并打开设备,让患者感觉自己进入了一个新的、宁静的环境,比如海边。
如果患者深感焦虑,仅仅沉浸在风景中无法释怀,则需要精神科医生的指导,利用精神科医生的专业知识,通过虚拟现实设备向患者传输语音信息,以匹配沉浸式环境。
这使得心理焦虑症能够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恐惧症使人们陷入焦虑的根源,以便他们以后能够在现实世界中面对恐惧。
如恐高症、飞行、动物(如蜘蛛)、驾驶、幽闭恐惧症、公开演讲恐惧症等。
性功能障碍 加拿大蒙特利尔的一个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虚拟现实系统,可用于测试和评估心理治疗是否有效对于性犯罪者来说是有效的。
被指控的性犯罪者通常会接受心理治疗和评估,然后再被释放回公众面前。
(可能还包括“VR可耻的事情”类型的治疗方向?) 创伤后应激障碍 对于一些经历过战争的退伍军人来说,使用虚拟现实耳机可以用来治疗严重的创伤后应激障碍。
(同样的原则也适用于其他类型的创伤后应激障碍。
)在某些时候,患者应该检索储存在脑海深处的记忆,并重新检查和处理它们。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出创伤的阴影。
这是利用虚拟现实设备进行心理保健的理论基础。
此外,虚拟现实还涉及厌食症的治疗、注意力缺陷障碍的诊断、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
VR与其他治疗方法最大的区别在于个体通过自动或受控的心理处理而获得的处于某个地点或环境的主观体验,而这个环境不一定是个体所处的实际物理环境。
(前方高能,这篇文章充满了类似的表达方式)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的一位学者如此说道。
他告诉我们,传统的心理治疗技术,如精神分析、行为治疗、认知治疗、家庭治疗等,在治疗过程中都需要引导患者进行回忆和想象,这为VR技术辅助传统心理治疗创造了联系。
观点。
有效提升客户的自我效能感。
由于VR技术安全有效地帮助来访者关注自己的行为、体验不同的自我、挑战原有的假设,因此在心理治疗中使用VR技术可以有效地支持来访者并增强他们在咨询情境中的协调性。
咨询环境之外的自我效能。
应用VR技术,心理咨询师在面对不同的来访者时无需改变惯用的治疗方法。
例如,行为疗法可以利用VR场景来激活客户的恐惧;认知疗法可以利用VR情境来评估情境记忆或扰乱习惯性选择性注意力模式;体验式治疗可以利用VR技术将客户与外部世界隔离。
并帮助他或她练习正确的行为。
心理动力疗法可以使用虚拟现实环境作为复杂的符号系统来唤起或释放情绪。
为什么我们还没有体验过VR心理治疗? VR心理治疗的选题难度极大。
中国主要有两类人在做这件事。
一是心理学研究机构,想要尝试最新的VR治疗方法;另一个是VR实验室,他们想涉足心理治疗这个话题。
两者的共同特点是,大多来自大学,民间机构很少关注;他们的另一个共同点是,彼此看上去并不相识,学科之间的信息还没有打通,还在独立工作,每一步都艰难。
事实上,科研经费极其有限。
国内一位计算机领域专家和一位知名心理学家分别向雷锋网讲述了VR心理治疗的情况。
具体来说,目前VR心理治疗的难点有: 1、虚拟现实心理治疗软件的开发,由于其针对性太强,往往导致治疗患者的目标群体比较单一,无法大规模应用; 2.虚拟现实心理治疗应注意文化差异。
虚拟环境中的一些非语言线索会导致其他文化中的人们产生误解; 3、目前VR技术设备和软件缺乏标准化,缺乏标准治疗方案,提供的虚拟环境少,研发成本高,将制约VR心理治疗的发展; 4、21世纪最贵的是人才。
咨询师自身的临床技能仍然是成功将VR技术应用于心理治疗的关键。
对于心理学研究来说,虚拟现实只是一种技术或方法。
与心理统计学类似,如果用工具代替研究问题本身,就会导致统计形式的完美表现与实际效用低下的矛盾。
总之,成本高,行业应用和商业变现不明朗。
那么,VR心理治疗有可能在哪些领域得到大规模应用呢?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我们,“弘扬企业文化”(这里没什么好说的)和“培训心理咨询师”可能是两个突破口。
目前,心理咨询师的培训方式相对传统、效率低下。
从新手咨询师到经验丰富的治疗师,他们通过参加讲座、与同学进行角色扮演、观看临床心理治疗视频和监督临床实践来成长。
所有这些训练方法的共同缺点是:缺乏多感官目标对象,没有明确的评估程序,没有能够产生持续刺激以帮助教练准确评估受训者表现的环境。
这些缺陷使新手咨询师在第一次遇到有自杀和他杀风险的客户时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
因为在之前的培训中,他们并没有机会体验如何真正面对一些比较严重的精神障碍患者和心理危机患者,而这正是VR技术的用武之地。
心理学在中国似乎并不是一个突出的学科。
目前中国,虚拟现实技术似乎还不成熟。
但我们来看一组数据:美国大约有18%的人患有焦虑症,7%到8%的人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以及慢性疼痛仅此一项就影响了大约一亿人。
据称,中国近70%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
即使VR技术暂时不会成为消费者的宠儿,它也可以改善数百万人的生活,让技术不再那么冰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