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微信严格管控“小程序”,朋友圈里的热门单品并不多。
不过,这两天刷屏的《猜画歌》可以说是新晋“网红”了。
AI难道不因为没有心而感到痛苦吗?《猜画歌》 ”是一个“你画我猜”形式的小程序。
不同的是,玩家画画,搭档是谷歌的AI。
玩家根据提示在屏幕上画画。
在有限的时间内,如果AI猜对了,就可以进入下一关。
随着等级的提升,关键字的难度也会随之增加。
如果没有朋友之间长久以来的默契,听起来这种形式的游戏会更难。
灵魂画师在这里找到了自信,来看看网友们的杰作,雪花、齿轮之类的物体,真的能从天上飞下来吗?AI真的敢想,这两个画的勺子真的是一样的吗? AI不会因为没有心而感到疼痛吗?第一个显然更像一把菜刀,第二个简直就像一张沙发。
如果这两个盛满汤的话,不知道有没有人愿意喝。
接下来,还有更厉害的,像帐篷一样的埃菲尔铁塔,比萝卜还丑的草莓,比五指山还可怕的王冠。
看完这些杰作,你是否佩服AI的想象力?就算魂画师大笔一划,也不用担心它猜不出来。
有趣的是,线条等抽象的描绘方式往往可以被AI一眼识别。
但避开特征,用具象手法进行绘画,其实可以避开AI的“凶眼”。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AI并不神奇。
对于比较有特色的作品,大多数人的想法都非常相似,绘制出来的可能性也非常有限。
比如,对于一台“洗衣机”,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先画出洗衣机的外部轮廓。
矩形和圆形的组合,一眼就能看出。
含着“金汤匙”出生。
虽然目前没有数据显示《猜画歌》的流量,但光看朋友圈的热度就可以看出它有多么“火爆”。
《猜画歌》的火爆几乎是可以预见的。
首先,光是它头顶上的“谷歌首个微信小程序”就足以让人点击玩玩了。
但除了这个“金汤匙”之外,《猜画歌》的操作也可圈可点。
@运研社认为,有了“微信”这棵大树的支撑,以及《猜画歌》庞大的熟人社交网络,警惕性会变弱,分享和互动的意愿会更强。
“首先,用户可以点击自己画的单幅画,看到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画)的不同理解。
比如同一条帆船可以画出如此多种方式。
”此外,与《跳一跳》类似,《猜画小歌》也保留了排行榜,也利用了玩家“通关”后的炫耀心理,将成绩分享给自己的玩家。
朋友圈吸引更多用户参与游戏。
还有一点也不容忽视,那就是AI的“魅力”——作为当下互联网最热门的话题,大家都在谈论AI,但是AI与普通用户有什么关系呢?低门槛的AI游戏是再好不过的机会了。
不过,名声大噪,《猜画歌》的火爆也伴随着不少质疑。
例如,知乎上有网友质疑:“这款游戏是为了免费收集大量图像信息来优化AI吗?还是像谷歌团队宣传的那样,‘旨在让用户了解和体验游戏的乐趣?人工智能?’”作为《猜猜》《花小歌》的创作团队成员之一,@Kumakuma 在知乎上解释道:“为了让 AI 猜出你的画,大量的数据被喂给了人工智能。
”提前建模,所以除非你的画能达到一定的水平,否则不会对AI本身产生太大的影响,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让更多的人知道什么是AI,AI能做什么(用人类的话来说,就是AI。
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它太神奇了,它可以上天杀死人类;它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弱智,它还能做传统代码做不到的事情。
)全球最大的手绘素描数据群,相信各位玩家都很好奇,《猜画歌》是如何准确猜出你的画的?谷歌表示,“猜小歌”小程序由来自谷歌AI的神经网络驱动,该神经网络源自全球最大的超过10000张手绘草图的数据组。
说起这个数据组,可比“猜小歌”好玩多了。
基于这些数据集,谷歌AI学习人类如何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某个名词。
数据来自很多不同的国家,内容多种多样,而且非常有趣。
例如,您可以了解德国人和韩国人对猫或椅子的看法有何不同。
里面还有很多有趣的信息。
谷歌此前指出,运动鞋在整个数据库中所占比例如此之大,以至于系统很难识别高跟鞋和凉鞋。
人们画猫的方式也可能有一定的模式。
该数据库还包含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的人们绘制的119,000个不同的圆圈,并且还记录了每个玩家的手指(或鼠标)经过的路线的坐标。
通过对从 66 个不同国家收集的多个圆圈进行一些简单的几何分析,谷歌发现不同国家的人们习惯于不同方向画圆圈:美国人喜欢逆时针画圆圈,在近 5 万美国人中,86% 的圆圈是逆时针方向画的。
逆时针绘制。
相反,日本人更习惯顺时针画圈。
日本人画的圆80%都是顺时针画的。
这些“小知识”的乐趣并不逊色于《猜画小歌》。
此外,《猜画歌》并不是谷歌第一次尝试通过画图猜东西。
早在去年11月,谷歌就专门推出了“Quick, Draw!”通过看图猜物体的功能。
它可以根据你画的笔画猜测物体。
猜出三个可能的项目。
@Curiosity Daily 还表示,谷歌进一步升级推出了“AutoDraw”。
这个AI可以把你画的轮廓画成一幅理想的画。
它依赖于谷歌的图像识别技术,并使用一个简单的手绘图像数据库来匹配你的绘图——例如,如果你告诉它接下来画一只蚊子,然后随机画一个椭圆形并扔掉画笔。
人工智能Sketch-RNN可以自动帮助完成整个蚊子的外观。
《猜小歌》只是一个敲门砖。
谷歌退出中国市场以来,多次通过“由内而外”的方式接近中国消费者。
显然,谷歌并不愿意放弃中国这块大蛋糕。
谷歌产品经理 Chris Tam 在一篇博客文章中表示,这款游戏的设计目的是让人们“有机会体验现在与人工智能自然交互的感觉”。
不过@Wall Street Insights表示,这是谷歌重返中国消费市场的最新尝试,与中国打造价值1亿美元的人工智能产业的计划一致。
此前,谷歌的AR技术AR Core已借助小米、华为等手机直接触达中国用户。
去年,谷歌在中国市场发布了“谷歌翻译”应用程序。
今年5月,谷歌通过其在中国成立的公司向小米、华为等多家应用商店添加了文件管理应用程序Files Go。
去年年底,谷歌还在中国开设了首个人工智能实验室。
谷歌云首席科学家李飞飞曾表示:“中国在ImageNet、Kaggle、基础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谷歌人工智能实验室除了出版自己的作品外,还将支持AI相关的研讨会和资助人工智能研究社区的中国AI人才“除了自身的努力,谷歌还懂得如何“曲线救国”,通过投资增强中国市场的粘性。
今年1月,谷歌与腾讯签署专利交叉许可协议,随后向京东投资5.5亿美元,而腾讯是京东第一大股东。
@爱付科技表示:“也就是说,谷歌重返中国可能是把赌注押在了中国互联网巨头腾讯身上。
我们也可以预见,谷歌和腾讯未来会有更多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