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家电厂商正站在变革的十字路口。
消费升级、人工智能、大数据、轻奢……太多的发展细分节点需要家电厂商面对。
为此,家电厂商的布局正呈现出日益多元化的趋势。
笔者看到,不少厂商都把重点放在了“芯片”层面。
这里所说的芯片不是手机芯片,而是适用于家电的芯片。
但从芯片本身来看,它显然不是可以快速构建的东西。
家电厂商进军芯片市场到底是为了未来发展,还是为了吸引眼球?笔者认为,必须从多方面考虑。
家电厂商联手,芯片开始普及。
家电厂商对芯片业务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或许在他们看来,芯片将成为他们冲出泥潭、快速成长的“点金石”。
为此,不少家电厂商不断尝试将芯片作为自己的核心业务。
早在今年7月,长虹与中科院声学研究所联合宣布,我国首款复合智能语音芯片研发成功。
据悉,这款智能语音芯片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且正在不断升级。
智能语音芯片研发成功后,应用于长虹全系列电视、空调、厨卫、小家电等智能终端。
今年5月底,美的与明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美的-明芯(中芯国际)半导体联合实验室”,尝试在芯片领域发展。
格力今年4月发布年报时表示,公司留存资金将用于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的技术研发和营销。
据了解,这是“集成电路”一词首次正式出现在格力电器年报中。
甚至在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也明确表示:“即使投资一亿,格力在芯片研究上也会成功。
有一天我们能掌握芯片,如果我们能赢高端芯片,我们就能服务全世界。
”董明珠强势表态的背后,是格力对芯片的重视。
此外,在今年5月21日召开的38周年暨转型升级战略发布会上,康佳宣布成立新的环保技术事业部和半导体技术事业部——这是康佳首次宣布进军环保技术事业部。
半导体行业。
除了成立事业部外,康佳还明确提出了自己的半导体发展目标:5-10年内,跻身国际优秀半导体企业行列,致力于成为中国半导体企业年营收前10名。
超过100亿元。
不难发现,不少家电厂商已经对芯片产生了痴迷。
他们不仅投入大量资金,改变公司架构,甚至与其他公司结成纵横联盟,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布局芯片业务。
这也证明了芯片已经开始普及。
路漫漫其修远兮:家电厂商的芯片梦短期内难以实现。
毫无疑问,家电智能化升级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家电厂商只有根据自身产品特点进行芯片细分和定制化研发,才能打造出功能差异化、体验更好的家电产品。
反过来,家电厂商也能以更加从容的态度面对市场的残酷竞争。
但实现芯片梦想并不是那么简单。
正如康佳集团总裁周斌所言,“半导体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场长期的战斗”。
虽然董明珠敢于在芯片业务上投入1亿,但这也从侧面证明了芯片业务的研发成本高昂。
高的。
试想一下,为什么中国的手机芯片业务至今仍没有太大进展?这是因为芯片研发会遇到资金、技术积累、长期传承、成果转化等诸多困难。
即使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和目标,仍然需要时间去打磨。
以华为为例。
它花费了十多年的时间来开发移动芯片。
早在2008年,华为就研发出了基带。
华为推出的K9芯片由于种种原因失败了。
直到2008年华为推出的麒麟芯片,才因其稳定性和高性能而真正具备商业价值。
可以说,家电厂商在芯片研发、生产、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
前路漫漫且艰辛,家电厂商的芯片梦短期内无法实现。
在家电市场混乱的局面下,一成不变就意味着“死”。
如果还单纯专注于家电“制造”,无疑会与时代脱节,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家电厂商进军芯片领域对于其突破智能化瓶颈、进入新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家电行业来说,如果能够研发出芯片,无疑能够更好地面对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冲击。
消费者自然可以从中受益,让美好的生活出现在自己的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