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Apple Watch再次占据了各大媒体的头条,不过这一次不再是好消息,而是坏消息。
市场研究公司 Slice Intelligence 表示,外界对上市不到三个月的 Apple Watch 的热情正在迅速降温,留下惨淡的销售数据。
与此同时,原本不被看好的智能手表再次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引发业界的一致关注。
Apple Watch 备受争议的设计正面临危险。
Slice Intelligence最新数据显示,自4月10日上市以来,苹果智能手表首周销量高达1万台,日均销量达20万台。
4月下旬、5月销售趋于稳定,日销售额在2万元左右; 6月份,日销售额已经暴跌至数千元,而到了7月1日,这个数字甚至还不到1元。
与4月、5月的情况相比,如今的销量下降了近90%。
与此同时,瑞银在给客户的一份报告中表示,最初消费者对该产品的热情仅为初代 iPhone 发布时的 20%。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笔者,Apple Watch的实际销售表现已经远低于苹果的预期,迫使苹果重新制定全年销售目标,这在之前是罕见的。
早在Apple Watch发布之前,它的设计就已经成为业内人士争议的话题之一。
GfK市场分析师谭颖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一款始终佩戴在用户手腕上的智能手表,Apple Watch与苹果以往的产品有所不同。
决定其市场表现的主要因素不仅在于其出色的表现,还在于其是否具有足够的时尚感、科技感和尊严感。
这也是人们经常将其与瑞士传统机械表进行比较的原因。
比较的原因。
“总之,消费者购买 Apple Watch 的欲望不高,这并非偶然。
Apple Watch 并没有给他们带来眼前一亮的感觉。
”谭颖还表示,作为苹果首款可穿戴设备,Apple Watch 被寄予了过高的期望。
或许正是因为苹果并不是智能手表领域的先行者,而三星、索尼等一系列一线厂商已经在战斗中“阵亡”,Apple Watch被迫被想象成一个行业像 iPhone 一样的转换器。
但事实上,Apple Watch 并没有辜负人们的期望。
“与其他品牌的智能手表相比,Apple Watch无论是外观设计、核心功能还是用户体验都没有明显的优势。
”谭英说道。
行业缺乏创新意识,用户痛点难以解决。
Apple Watch的缓慢销售引发了人们对整个智能手表行业的思考和担忧。
正如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彦辉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Apple Watch的一些不足也反映了当前智能手??表行业的许多“通病”。
王艳辉指出,首先,由于硬件架构和屏幕的压力,智能手表的方形表盘设计仍然是主流,很难得到大众审美尤其是传统手表爱好者的认可。
尽管Moto一度想凭借优雅的圆形表盘一统天下,但在实机发布后,因做工粗糙、屏幕不完整而饱受诟病,未能挽回。
其次,行业内部“同质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在可穿戴设备的新蓝海中,从小的初创团队到大型的移动通信巨头,大家都纷纷涉足,希望通过一些简单的概念或噱头,快速抢占市场份额,赚取巨额利润。
这使得各个品牌的智能手表从设计到功能还处于互相模仿的阶段,缺乏创新意识。
第三,智能手表难以满足消费者的刚性需求。
例如,智能手机的出现满足了我们沟通、社交和娱乐的需求。
回顾智能手表,显然简单的通知推送、健康监测等功能并不能解决所有消费者的痛点,从而沦为高端奢华的酷玩具而非生活必需品。
此外,刚性需求的缺乏也使得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的市场定位重叠过多。
功能上,两者都可以同时显示时间和监测健康状况;但从价格上来说,智能手表往往比智能手环贵一倍以上,甚至市场上出现百元以下的智能手环来扰乱局面。
。
那么,对于绝大多数消费者来说,一个几十元的智能手环就可以满足所有需求,那又何必花几千元买一块智能手表呢?最后,续航能力不足成为阻碍智能手表快速增长的最大绊脚石。
目前,智能手表的尺寸、功耗和电池容量之间很难找到合适的平衡点,但长期频繁的充电肯定会降低用户粘性,让产品失去用武之地。
细分市场转型医疗。
智能手表的潜力仍然存在。
从目前四面楚歌的现状来看,智能手表真的很难见到曙光吗?深圳市半导体行业协会高级分析师周来平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智能手表的主要瓶颈是无法脱离手机独立运行。
原因在于行业还缺乏“硬标准”,即基准操作系统。
。
在智能手机领域,iOS和Android两大系统凭借各自的优势和坚实的用户基础取得了突出的市场份额,但在智能手表上我们还没有看到这样的情况。
虽然谷歌发布了针对智能手表开发的Android Wear系统,但是在使用的时候我们发现它仍然局限于手机的思维模式,而这也代表了所有厂商在制作智能手表时的产品思维。
周来平认为,智能手表绝不是手机的配件。
硬件制造商和软件开发商都应该将其与智能手机区分开来,并挖掘完全不同的用户体验。
“如果想要真正实现智能终端市场的细分和差异化,就必须重新审视智能手表的核心功能。
”周来平表示,目前市场上有一些专为老人和儿童设计开发的智能手表,主打远程定位功能。
手表,这样的产品解决了特定受众群体的某些刚性需求。
对于大众消费者来说,智能手表可能将自己的未来赌在医疗和移动支付上。
周来平指出,智能手表的独特之处在于可以随身佩戴,而不是随身携带。
对于某些需要实时监控数据的行业来说,它无疑是最好的载体,医疗保健领域更是如此。
“在 Apple Watch 推出之前,就有报道称其血糖监测功能因传感器精度不够而被取消。
但即便如此,我们仍然可以用这个细节以及苹果ResearchKit医疗平台的出现来证明智能手表在医疗领域的无限用途。
潜在的。
同时,Apple Pay、Android Pay等一系列移动支付服务的出现,将赋予智能手表更多场景化的应用体验,这是智能手机无法比拟的。
“虽然Apple Watch销售缓慢引发了人们对智能手表的整体思考和担忧,但根据GfK的数据,全年智能手表出货量可能达到1万块,是去年的两倍。
”王艳辉认为,提高传感器精度、加强云数据服务、开发新型电池是智能手表厂商下一步战略布局的重中之重。
“可穿戴设备发展还不到五年。
与智能手机相比,智能手表仍然拥有充足的市场空间。
但想要真正实现销量的爆发式增长,还需要等待Apple Watch之后真正的“爆款产品”。
出来吧。
”谭英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