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华为的IoT之路已经进入2020年,5G已经取代人工智能成为科技领域的新热词。
与4G相比,5G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更低的时延特性给物联网等诸多领域带来了新的期望。
物联网这个词很早就出现了,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取得突破性的发展。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是一个巨大的机遇,让我们看到了它的一些理想的样子。
然而,在数据爆发式增长的时代,4G网络显然无法满足物联网继续发展的需求。
5G网络的到来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这就是为什么每个人都接受5G的重要性。
原因。
如果你有什么印象的话,其实在Mate 20期间,它再次强调了一些关于IoT的想法。
会后,华为消费者业务无线宽带和智能家居产品线总裁支浩还接受了极客公园等多家媒体的采访,详细讲解了华为在5G时代的IoT布局。
以下为采访实录,略有删节。
Q:如何平衡多台设备的重量?支浩:其实我的产品主要针对个人、家庭和汽车。
最重要的是家庭。
家庭是我们的主要场景。
你这里提到的独立数据中心已经存在,就是未来的智慧屏。
我们明白,智慧屏一定是家庭智能数据的存储中心、控制中心和媒体中心。
智慧屏可以很好的提供教育、健康、游戏、娱乐,这是一个很好的家庭概念。
包括你整个音箱和独立的Xbox,这些都需要逐步整合起来,让消费者能够轻松使用教育、健康、游戏、娱乐等体验。
智能屏有这些能力,所以我们就这样做。
但方向一定是一步一步来的,我们相信很快就会给行业带来很多智能的概念,所以我们把它命名为智慧屏,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简单电视。
华为最擅长做“加号”。
华为所做的一切都是从“加号”开始的。
首先建立联系。
我们的核心部署是广域的,一切都要建立在连接的基础上。
问:您如何看待华为5G工业模组和随身WiFi?支浩:关于5G模块,第一款不到千元。
业内人士感觉现阶段已经很便宜了。
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价格。
不明白的人可能会奇怪一个模块为什么这么贵?首先是应用。
有了应用,自然就会有需求,有了需求,整个成本就会下降。
我们是第一个销售欧洲产品的,人们争相购买,这证明了需求。
所以当5G到来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创新应用、刺激需求。
这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而我们是第一个打破这个循环的人。
大家都说2G到3G是互联网,3G到4G是移动互联网。
事实上,5G就是工业互联网。
我觉得以后的应用并不难。
随身WiFi方面,从今年年初到现在,每年的出货量几乎在20到3000万台。
前两年较高,近两年略有下降。
从我们的出货量可以看出,移动WiFi有1.5亿台,CPE有1万台,它的应用范围更广,特别是在海外。
在中国,因为我们的手机可以快速更换,而且我们家里的光纤也很发达,所以场景发生了变化。
但其实仔细想一想,如果你的手机、PC、平板等设备都需要有东西可以随时随地上网、共享文件,那么这种场景就需要随身WiFi。
这种场景永远存在。
但你认为它会发展吗?我们一直想发展各种设备。
目前最好使用最基本的连接设备进行连接。
这次我们添加了很多功能。
其实也是为了方便消费者,所以我想未来也是如此。
WiFi仍然会存在,但它可能不会像手机那样流行或流行。
问:在推动HiLink落地时,如何应对这些早期不完善的物联网生态?智慧屏的定位是什么?支浩:现在HiLink的发展比较困难。
开放生态系统因其复杂性而难以成功。
我们HiLink生态首先是开放的,我们把整个平台都开放了。
从这几年的发展来看,因为一旦要开放,就要考虑所有的兼容性。
如果没有“三件套”,体验就会很差。
华为擅长技术,擅长从下到上提供支持,让合作伙伴用我们的芯片,因为要做好一件事,一是做操作系统,二是做芯片。
开放也需要内容。
华为HiLink以“物联网开发使能三件套”广泛赋能合作伙伴;二是合作。
我们不赚钱。
我们为合作伙伴做广告,整合行业资源,为消费者提供服务。
通过提供更好的全屋智能体验,华为是行业的推动者,而不是掠夺者。
至于智慧屏的定位,我们说1+N,核心是手机,但我认为为了给用户良好的体验,我们需要增加更多的入口,让操作大屏更加方便。
也许现在我们都在用手机看视频,但是家里有老人和孩子,所以我们需要提供更广阔的入口。
我们的基本布局非常清晰。
未来三到五年,我们会做好生态,做好1+N战略。
问:华为通过IoT最终想要实现什么目标?支浩:我们为智能生活制定了标准,希望消费者能够简单地体验。
我们现在还需要优化。
它还不够聪明。
我们的APP还没有小程序。
华为目前正在优化。
你需要感受智能家居的美妙,但过程却很复杂。
我们以人、车、家为导向。
人都是聪明的,手机上就能搞定一切。
家就是大屏幕。
也有联系。
如果我们做好连接,让万物互联,我们就可以通过电视或者智能屏享受到很多智能服务。
还有汽车。
我们目前做的车载盒子,都是面向未来的智能方式,给你带来便利、方便和良好的服务体验,而不是每天被一堆智能设备包围,很乱。
这些问题现在能解决吗?我觉得这个问题正在一步步、一步一步地解决。
我不能说一切都已经解决了,但我认为它很快就达到了一个非常成熟的阶段。
最重要的是,所有车主都愿意变得智能化。
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没有合作伙伴的支持和前端连接的统一,你将无法获得良好的体验。
我们需要逐步深入生活,解决问题。
手机上一看,所有的信息都在上面了,智能生活就来了。
我认为还有一个阶段,但我认为已经快到了。
这也是我们物联网产品的一个梦想。
Q:华为全屋智能与竞争对手有什么区别?支浩:其实我们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IDH和SI。
我们现在的主要攻击就在这里。
当我们的研发能力和基础能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现在列一个清单就很容易了,立马就可以列出十个清单,比如玄关、阳台、卧室等。
事实证明,因为开放,所以标准不好,体验不好。
这个阶段很容易做到这一点,很容易利用空间来解决这个问题。
解决全屋智能化的首要条件是解决基础套件,这是最重要的。
如果你家里安装了十几个蓝牙开关,不妨尝试一下。
会不舒服,所以必须解决最基本的连接,包括电连接和水连接。
你必须先解决这些问题。
没有SI的支持是很难做到的,所以我们强调与SI的合作。
第二个是我们和IDH的合作。
我们现在有3个IDH照明,但是照明并不容易。
我们有 IDH 来帮助我们推广它。
现在大家都知道智能化了,但是厂家本来就不懂智能化。
比如说1块钱,我就给你5块钱,反正我就给你安装。
但这实际上是错误的。
我们现在和IDH合作,他们会以标准、标准化的方式完成照明。
我们的全屋智能更注重在IDH的协助下进行安装前的准备,同时做好安装后的准备工作。
后期组装非常简单。
我一直说,你生产了这么多产品,为什么没有一个看起来像清单的产品呢?不知道买了之后做什么。
启动全屋智能化,必须真正落到实处。
于总的战略必须落实,邵总的“三件套”必须落实。
半年后我们就会看到结果。
Q:与小米自营生态链模式相比,华为HiLink在全屋智慧场景方面有哪些优势?支浩:其实最大的区别就是开放性。
我认为大家都做得很好,因为在同一个赛道上,我们需要双方的帮助。
我们要和天猫、京东等合作,现在谁敢说成功?它们都在跑道上奔跑,但型号不同。
我们的模型是开放的。
我们自己不做。
我们希望我们的合作伙伴集中精力做他们的冰箱和洗衣机,因为做这些东西还是比较困难的。
大家都在推动5G应用的路上,都在一起。
我们只是希望我们的To B合作伙伴能够快速使用这个产品来创新5G应用。
说到它的价格,因为5G创造了需求,有场景,现在我们要解决快速集成的问题,能够快速应用。
当然,你会知道成本什么时候会下降。
终端市场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市场可以决定一切。
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价格自然会下降。
未来的趋势是什么?我们也不知道。
但我们将始终努力改进我们的产品并支持我们的客户和合作伙伴。
问:其他品牌如何加入华为智能控制系统?除了智慧屏之外,还有哪些应用开发或新品类可以推动智能家居的发展?支浩:我们在智慧屏、IoT领域还是用HiLink作为标杆。
一是粗放,二是HiLink生态精品。
排名第一的是华为智选。
只有华为智选会控制ID,因为我们要与华为智选竞争。
线下体验店是有的,但线下体验店就那么几家。
我们会参与一些质量控制,剩下的就是基础连接。
比如我们想和智选深度合作。
我们首先要解决连接问题,解决全屋智能在APP上方便使用的问题,你可以控制你的设备。
但未来,当达到一定的基础时,可能会有一些实施服务,我们会把这些交给我们的合作伙伴。
华为可能会提供一些服务,但我们不会专注于这个领域。
我们先连接好,改善体验。
未来我们会为HiLink的应用服务提供应用市场平台,我们也会开放。
我们主要是管理规则,不是提供服务,因为这个服务是必须提供的,家电有各种各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