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用机器人盖房子,这家公司表示只是时间问题

时间:2024-05-20 02:08:59 科技赋能

随着AlphaGo的名声大噪,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应用有了更多期待。

麦肯锡去年9月发布报告指出,人工智能将在未来十年为全球GDP增长贡献1.2个百分点。

到 2020 年,人工智能可为全球经济活动增加 13 万亿美元。

金融、医疗、教育、物流、建筑……人工智能正逐步渗透到各行各业。

在近日举行的十三届全国政协第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郭卫民表示,政协委员不仅走访了一些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进行调研,还与专家、学者等进行了探讨,还有企业负责人。

我们也将持续跟进,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

新闻发言人和政协郭卫民此前,哈德良FBR的机器人哈德良还有少数传统企业正在走向技术转型。

例如,房地产开发商碧桂园也进入了机器人行业。

在外界的印象中,碧桂园仍然是发源于广东顺德的传统房地产领域的“领头羊”。

对于人工智能赋能传统建筑行业,碧桂园集团创始人杨国强曾表示,“我梦想建筑工人从事的繁重、重复性劳动将被机器人取代……首先符合我们追求零伤亡和安全,第二可以提高我们的质量,第三可以提高我们的效率。

”随着占地约10平方公里的机器人谷即将推出,碧桂园除了“房地产开发商”之外,又增添了一个新的“角色”——一家致力于研发和生产的科技公司。

智能建筑机器人研发制造 建筑机器人真正智慧 我国建筑业发展仍呈现积极态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建筑业总产值23.5万亿元。

同比增长9.9%,但在形势良好的同时,建筑业面临的劳动力短缺、施工安全差等一系列问题也逐渐显现。

想要用科技的力量解决行业痛点,是这家传统企业转型的初衷之一。

但事实上,进军机器人行业并不是碧桂园在科技领域的首次探索。

早在2018年,碧桂园就开始利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助力产业升级。

自碧桂园正式发布“产城融合战略”以来,已打造潼湖科技小镇、思科(广州)智慧城、深圳机器人产业园等多个产城项目。

凭借扎实的经验,碧桂园似乎顺理成章地发展了机器人。

在建筑行业,建筑机器人还可以细分为砌砖机器人、地砖铺设机器人、外观质量检测机器人等,可以代替人类承担不同类型的高风险、低效率的任务。

工作。

国家建筑机器人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房地产企业房屋施工面积达82.23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2%。

目前,拥有百余个项目、每年建造数十万套房屋的碧桂园,本身就是建筑机器人市场的需求方。

庞大的数据样本支撑,也让碧桂园不断打磨和优化机器人技术。

技术从实验室到大规模商业化的转变,让碧桂园的施工质量和安全保障大幅提升,让实验成果“第一次”投入测试和使用。

从需求方收到的反馈反馈到实验室技术研发中。

与此同时,政策利好也为碧桂园研发机器人“铺路”。

2016年,国务院出台了《中国制造 》《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年)》、《佛山市推动机器人应用及产业发展扶持方案(年~年)》、《佛山市顺德区促进机器人产业发展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支持机器人产业的政策。

近十几年来,互联网的兴起无疑给中国经济社会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自“互联网+”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的结合离不开政策引导。

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碧桂园智能机器人的部署都打了一针强心剂。

2016年,碧桂园开始布局建筑机器人。

同年7月,碧桂园集团成立全资子公司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从机器人本体及核心零部件的制造到机器人系统的研发,博智林机器人的业务与彼此。

在核心技术和零部件方面,博智林机器人将从伺服控制器、运动控制器等各类传感器的研发和试制开始,进而拓展到减速机、电机、编码器的研发和生产。

完成前期技术积累后,公司将基于现有硬件技术开展伺服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和AI系统的研发。

形成完整的研发体系后,公司将重点关注减速机、视觉传感器、力传感器、芯片、人工智能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

今年即将启动的“机器人谷”项目,是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博智林机器人选择将机器人谷带到“故乡”广东顺德,围绕碧桂园自有的SSGF建设体系打造新一代智能机器人,由数万名机器人和科研人员组成的研发团队已成为源源不断的人才队伍。

的技术产出。

机器人谷效果图 自2008年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推出以来,已经过去了60年。

麦肯锡发布的报告中的“中国工业数字化指数”显示,建筑行业仍然是中国数字化程度最低的行业之一。

由于室外环境的不可控,机器人会遇到定位、导航故障等一系列问题。

同时,机器人能否识别路障并做出判断,也是对科技公司的考验。

博智林机器人合伙人、美国田纳西大学机械、航空航天与生物医学系教授谭金东对碧桂园在机器人领域的发展充满信心。

“我认为碧桂园现在开发机器人的时机非常好。

如果我们十年前这样做,或者十年后我们这样做,结果就会不同。

现在是机器人大发展的时期,尤其是碧桂园产业相关方向。

无论是建筑还是家庭应用,这些方向都有发展人工智能的可能性。

”赋能产业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统计,中日韩三国占全球工业机器人总量的58%全年销量中,中国占全球总销量的36%,达到14.1万台,而且中国已连续五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销售市场,并保持高速增长。

就份额而言,外资品牌一直是中国机器人市场的主导力量,碧桂园集团副总裁、博智林机器人总裁沉刚曾表示,“我们要向世界证明,中国人有实力做到这一点。

做好机器人行业,而不仅仅是做组装工。

”除了赶上人工智能的热潮,突破传统建筑行业的瓶颈,碧桂园的机器人似乎还有另外一个“意义”。

2019年11月16日,博智林机器人携手西湖大学在杭州、顺德成立“西湖大学-博智林智能机器人联合研究院”。

2019年12月16日,我们携手清华大学成立“联合机器人研究院”,共同打造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开展机器人核心技术、人工智能材料、智能制造等相关领域。

2019年1月25日,东北大学研究生院落户机器人谷,将在机器人大学园建立研究生培养和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

截至2020年2月,博智林机器人人才团队规模接近1000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占比超过49%,研发人员博士学位占比超过41%。

机器人谷项目本身就是从研发出发,将学术界和工业界结合得更加紧密。

顺德将建设“1+N机器人大学园”,即设立一所机器人大学、四个联合研究院、N个校企合作和职业培训基地。

薄志林 机器人研究员 在产学研发展新模式下,碧桂园打造一流机器人研发基地的梦想轮廓正在一点点清晰。

碧桂园是什么?杨国强将碧桂园定义为一家为世界创造美好生活产品的高科技综合性企业。

“未来我们会像生产汽车一样生产房子。

”建筑机器人只是碧桂园的起点。

他表示,打造机器人产业链平台是下一步目标。

目前,碧桂园拥有业主一万余户。

如果每栋楼的物业管理小区采用10台安防智能机器人,那就是2万台。

如果每个家庭都配备智能家居、自动化烹饪设备、家庭清洁机器人,那么将会有数以百万计的智能设备。

此外,在物业管理、教育、综合医疗、酒店、新零售、农业等各个业务领域,碧桂园希望每个领域都有机器人,助力行业升级。

抓住行业需求,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只有人工智能与行业结合才有意义。

正如杨国强所说,“现在机器人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如果我们有足够多的优秀人才来做这些,我们就会成为最先进的房地产公司。

我们现在正在向高新技术企业迈进。

建筑业就是这样。

”物业管理也是如此,我也曾在建筑工地做过建筑工人,重复性高强度的劳动是理所当然的,迎接“机器人建房”的到来只是时间问题。

”,而且我们一定要做到,这是我们未来强大竞争力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