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商业卫星公司九天微星宣布完成2.7亿元B轮融资,由中航工业投资兴业投资,航空工业资本旗下航空产业基金。
、北京国富资本联合领投。
这也是卫星互联网被纳入“新基建”范畴以来,行业首个重大融资动态。
据了解,九天微星将利用本轮融资分别在河北唐山和四川宜宾建设互联网卫星平台和有效载荷自动化生产线。
同时,加强宽带通信系统研发能力,加快地面终端产品生产。
近日,国家发改委明确“新基建”范围,卫星互联网首次纳入其中,与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一起被列为通信网络基础设施。
研究表明,即使进入5G时代,仍有超过80%的陆地和超过95%的海洋区域无法接入移动网络。
要真正实现万物互联,覆盖全球的卫星互联网必不可少。
九天微星创始人及CEO谢涛表示,在“新基建”政策催化下,国内互联网卫星产业预计未来3至5年将出现爆发式增长。
100公斤以上通信卫星的量产将成为行业的迫切需求。
地面终端及应用市场蓄势待发。
“基于我们长期的产业布局和技术储备,我们提前预判了这一趋势,明确了定位,抓住了关键机遇。
”谢涛说,“公司今年的主要目标是,一是根据国家需求研制互联网卫星,二是以此为基础建设平台和负载的智能制造生产线。
”九天微星成立于2007年,定位为小卫星全产业链服务商。
2019年开始,在预研百公斤级卫星“瓢虫一号”的同时,启动了通信系统和地面终端的研发,并与多个行业龙头建立了卫星互联网示范应用合作。
2018年,九天微星两次发射共8颗卫星,均成功运行。
率先实现民营企业百公斤级卫星自主研制和在轨验证,拥有卫星研制和在轨交付一体化以及天地一体化通信解决方案。
主营业务。
同年,其航天教育业务分拆,由全资子公司九天未来独立运营。
2019年,九天微星年营收近亿元。
年底,九天微星启动卫星智能制造生产线方案论证。
该公司与创始人、彭媛媛总裁共同介绍,即将在唐山市启动的脉动卫星智能制造线将借鉴飞机、汽车工业的生产理念,通过生产过程实现降本增效重新设计。
第一期生产线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前竣工。
届时,将具备年均50公斤左右卫星的生产能力,可快速向政府和企业客户交付50公斤左右的卫星。
同时,依托宜宾电子信息产业优势,九天微星不仅将开展卫星有效载荷的批量开发,还将根据国家和市场需求完善地面终端开发生态系统,力争推出车载和年底左右完成船载码头建设,适时启动整合工作。
量产5G通信Ka相控阵地面终端,布局千亿级卫星互联网地面终端市场。
目前,九天微星已与交通运输部中国交通信息中心、中集集团、中信戴卡达成合作,引进跨境物流、远洋运输、应急救援等领域的相关应用技术。
中航工业投资负责人于猛表示,航空航天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强大带动作用。
九天微星作为最早成立的民营卫星公司之一,拥有扎实的技术积累和敏锐的市场意识。
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稳居行业民营梯队第一。
唐山位于京津冀地区的中心地带。
拥有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和通往各城市群的便捷交通,为未来卫星项目的人才引进和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有利保障。
作为中航工业主要股权投资平台,北京宇华将积极发挥基金优势,联动地方政府和创新企业,共同探索商业航空航天的中国模式。
北京国富资本合伙人陈志坚表示,九天微星关注九天微星已经三年了。
从其成长轨迹来看,该公司是赛道上最贴近市场、对行业痛点有深刻理解的团队之一。
在“新基建”浪潮中,结合宜宾市电子信息产业资源优势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经验,九天微星有望快速提升通信系统研发水平,形成卫星通信有效载荷批量生产能力,并丰富竞争优势。
国富资本布局商业航天已经三年了。
投资了运载火箭、卫星制造业务等多家企业,并与宜宾临港政府共同设立高端制造产业基金,重点研发卫星互联网、5G产业核心技术。
制造业与工业融合发展。
九天微星自成立以来,受到众多“民族品牌”产业投资的青睐并持续投入。
从中科院旗下硬科技基金中国科技星天使轮投资开始,先后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中信证券、中国三峡集团、远洋资本、北京产融平台等。
其中中国科创兴、天齐创投已获得多轮投资。
公司累计完成5轮融资,最新投后估值超过20亿元。
据卫星工业协会(SIA)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卫星产业年总收入为10亿美元。
其中,卫星制造1亿美元,卫星服务1亿美元,地面设备1亿美元,发射场62亿美元。
截至2019年12月底,全球在轨卫星数量为 ,预计未来10年数量将扩大10倍,增长主要来自低轨通信卫星。
美国SpaceX公司凭借其在卫星设计上的颠覆性创新,推出了“一箭60颗卫星”的快进模式。
计划在6个月内启动卫星互联网公开测试,并在年底前部署低轨卫星。
“微星科技在加速全产业链布局的同时,也积极对标国际先进技术,大力开展前沿技术预研。
”谢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