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联合办公空间,人们往往会想到“设计+分享”的二房东模式。
而这种理解并不适用于Dream Plus。
2019年1月9日,DreamGad作为智能办公解决方案提供商,在今年的微信公开课PRO上与企业微信合作打造了智能会议室。
显然,“智能”是Dreamplus的一个隐藏关键词,但正是依靠智能办公体验,Dreamplus形成了自己的竞争壁垒。
在微信公开课PRO中,梦想加展示了智能会议室解决方案的差异化带来的不仅是竞争壁垒,更是新的机遇。
据了解,DreamPlus的智能办公系统尚未正式发布,但已向多家大型企业输出解决方案。
联合办公+智慧办公,这种“跨界”似乎让梦想加成为了流行语境下的“斜杠”品牌。
但事实上,当DreamPlus在2018年8月宣布获得1.2亿美元C轮融资时,也同步升级品牌,成为专注于智能办公体验的办公服务品牌。
不要当“二房东”,甚至只是一个“空间”。
在联合办公市场上,无论是2018年成立的灵活办公空间雷格斯,还是2018年在纽约成立的共享社区WeWork,甚至是近年来在中国各地遍地开花的本土品牌,基本上大部分都是仍然是“二房东”模式:分割物理空间,单独出租给企业。
所谓“共享”,只是空间位置的共享。
从需求方的角度来看,打造联合办公空间的关键不是共享,而是灵活性和效率。
智能办公也具备这两个特点,这也是梦加选择智能突围的主要原因。
传统智能办公产业链长且复杂,企业管理者很难从需求端口整合所有设备和系统。
因此,当新技术应用到办公场景时,往往会导致办公管理变得复杂化。
每次推出新设备时,管理者都必须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学习并应用新的系统。
从供应商的角度来看,单一产品供应商很难调动企业内的所有设备。
例如,对于提供传统指纹卡门禁的公司来说,很难将门禁与视频会议和打印机关联起来。
强调智能联动而非分散功能的Dream Plus智能办公系统选择了这个“无人区”作为切入点,通过物联网连接人、空间、管理系统和智能设备,有效管理办公资源。
,不仅提高了联合办公运营效率,更推动了办公服务业的智能化升级。
为此,DreamPlus建立了100多人的软硬件技术团队,并投入数亿元人民币进行研发。
其打造的智能、高效的智慧办公系统,不仅为自身建立了差异化的竞争壁垒,也使Dream Plus能够进入更广阔的ToB办公服务市场。
有“大脑”的办公梦想,以及其打造的“智效”智能办公系统,从客户端的日常使用,到整个后台的管理,再到人与设备的智能联动,都是以此为基础的。
针对办公室中的不同需求进行场景管理和建设。
简单来说,“一个ID掌控所有办公资源”。
在客户端,办公人员可以使用ID(例如微信帐号)进行站点访问、会议预约、访客邀请等办公操作;智能效果系统集成后端,让管理人员无需在不同系统之间来回切换。
权限、考勤、场地、设备管理都可以在里面进行。
Dream Plus的目标是所有智能产品都能在用户不知不觉中提高使用效率、优化体验。
同时,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者的人员成本。
以“同兴”为例,常见的做法是预先为用户分配一个静态二维码。
这样做的安全风险在于,任何获得这个二维码的人都可以进入该空间,但系统无法识别是否是用户本人。
DreamPlus采用动态权限管理,将临时或长期的访问权限与用户ID(如微信账号)绑定。
用户到达站点后,才可以根据ID权限访问相关区域。
只需一个微信账号,即可掌控所有办公资源。
Dream Plus“智能、高效”的智能办公系统的最大受益者是企业管理者。
此前,不同的办公资源和管理系统是分开的。
访问控制、屏幕、打印机等都有自己的供应商和后端。
供应商管理和设备管理是一个琐碎而复杂的过程。
DreamPlus提供的是智能服务集成解决方案,不仅为客户提供智能办公部署一站式解决方案,而且通过统一后台进行管理,更加便捷高效。
对于空间运营商来说,管理联合办公空间可能比管理单个公司的办公空间更困难。
智能效率系统的应用可以节省整个管理过程中所需的人力和物力。
同时,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平台数据将被收集、整理、分析并反馈给管理者,有利于空间产品的优化和迭代。
梦想加智能办公系统业务未经推广就受到了众多企业的追捧。
目前,DreamPlus已先后向龙湖、铂涛、中信、久富等企业输出智能系统解决方案,实现跨地域、异地乃至跨境的办公空间和办公资源管理,全面提升办公效率和员工办公体验。
。
无法回避的BATIDG资本牛奎光认为,数据与业务管理或流程的结合应该是下一个大趋势。
也就是说,To B的金矿依然存在。
中国工商登记注册企业近万家,市场红利十分丰厚。
BAT是中国嗅觉最敏锐的公司。
面对企业服务领域留下的巨大市场机会,BAT并不满足于C端,也逐渐显露出进军B端的野心。
例如阿里巴巴的钉钉和腾讯的企业微信。
BAT的进入,为办公服务这一新领域的发展潜力提供了更多佐证。
拥有数万企业客户的阿里巴巴钉钉虽然以线上办公系统起家,但现在急于进军线下场景。
不仅逐步推出了多款智能办公硬件,还开设了自营联合办公空间“钉钉空间”。
Dream Plus和钉钉走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
钉钉从线上线下切线出发,做的就是“点”。
Dream Plus从线下、切线出发,做的就是“场景”。
“点”是指虽然钉钉签到机等智能设备可以接入钉钉的系统,但签到机仍然是一个独立的机器,无法与办公室的其他系统进行智能联动。
它提供了更多的单点。
功能升级。
Dream Plus的优势在于,它一直在实际运营线下“场景”。
构成这些情报的所有数据和点都是真实的。
基于此,可能会产生很多场景。
正是这种差异化,让DreamPlus能够与钉钉、企业微信同台竞技。
BAT的进入说明了企业服务市场的巨大前景和空间,但进入并不意味着形成垄断。
企业市场是一个强调产品和服务的市场。
只有深入服务客户,获得客户认可,我们才能成功。
我们利用联合办公空间业务近距离服务企业,不断洞察企业用户的核心需求,完善智能办公系统;然后利用智能办公系统,提高空间业务运营效率和能力,同时对外输出,开拓新市场。
Dream Plus正在利用这套独特的商业逻辑来创造技术壁垒。
它不仅成为联合办公市场的领头羊,也即将颠覆看似平静的智能办公市场。
无论是DreamPlus的“场景”模式,还是钉钉的“点”模式,企业服务市场都蕴藏着充足的机会。
这些不同模式的未来是竞争还是合作,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