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企业级基础云服务商青云宣布,已实现年度税后净利润数千万元,正在积极筹备A股上市。
这是青云在年内实现盈亏平衡后,首次在国内云服务行业实现盈利,为云服务市场注入一剂强心剂。
青云CEO黄允松表示:“在云计算盈利能力方面,行业先锋亚马逊AWS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而青云只用了三年。
我们专注云计算,努力为企业客户和合作伙伴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 ——优质、便捷的云服务将通过科技手段加快全社会科技和业务创新的步伐。
未来我们将加大技术、基础设施、人才等方面的投入,不断提高行业和区域覆盖率。
”据了解,青云成立于2018年4月,产品于2019年7月上线,实际运营仅三年半时间,青云就实现了税后净利润。
短短三年半的商业运营,青云就获得了近70家企业用户的青睐,在中国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托管云市场稳步前进,确立了行业领先地位。
青云青云的核心优势在于其自主研发的云计算平台及相关组件,通过技术手段减少运营。
成本,提高基础设施的性能和效率,保持产品领先地位和差异化的市场策略,从根本上保证青云的市场地位和盈利潜力。
事实证明,云服务的快速盈利得益于青云领先的技术实力、差异化的产品策略和科学的管理理念,优化了运营成本结构,从而保证了其在云计算市场的强大竞争力。
青云三年半实现税后净利润,对行业意义重大:首先,盈利验证了青云的方向是正确的,云服务不是伪命题,也不是昙花一现的话题,它是一个真正的商业,它能为企业带来造血能力。
在为客户带来价值的同时,也为云服务企业本身带来商业价值。
因此,利润证明了青云的产品方向、技术方向以及青云所选择的差异化行业、市场、项目方向都是正确的,没有偏差。
青云对于在既定路线上加大和加快发展充满信心。
其次,青云在为企业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质疑。
青云的健康持续发展也增强了用户和合作伙伴的信心。
近年来,无论是具有较强互联网属性的中小企业、初创企业,还是正在从传统IT向云转型的大型传统企业,他们不仅变得越来越自信,而且有了新的认识。
对云有深入的研究,也很踏实、勇敢。
尝试。
很多传统企业在云上已经获得了很好的方法论,并且动作越来越快。
可见,企业的盈利能力对于打破现有的质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第三,盈利是企业标志性的经营事件,也提振了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的信心。
截至目前,青云科技已完成三轮融资,其中最近一次是去年初的1亿美元C轮融资。
早期的两轮融资为青云公有云的快速发展和团队建设奠定了基础。
C轮为青云后续发展提供了现金储备。
接下来,青云计划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目前正在筹备中。
青云青云表示,公司正在完成从“以资源为中心”到“以应用为中心”的战略转型。
通过AppCenter(应用中心)和完全开放的API,青云正在努力打造一个健壮、分层、分工明确的生态系统。
AppCenter是一个企业级应用分发平台,企业级应用软件可以在这个市场进行分发。
找到相应的服务后,他们可以在AppCenter中非常快速、方便地构建应用程序。
这是青云设计的初衷,也是青云下一步的重要方向。
AppCenter的核心思想是以应用程序为中心。
所有使用AppCenter的青云用户都可以完全从应用程序或业务的角度来管理、开发、部署和管理应用程序。
他们不需要关心底层资源。
它是一个帮助用户将业务转化为资源的工具。
以不断加强云平台开放性、降低IT系统复杂度为目标,为合作伙伴提供开放兼容的云应用快速交付和运营管理平台,同时也为最终用户提供全面、一站式的应用。
开发、部署和管理平台。
在总结青云的发展历史时,青云总结出两点,对于企业服务也有参考意义:第一,不要做快公司。
盲目地将快公司的理念转移到企业服务领域是非常危险的。
云计算行业资产重,损失惨重。
在快速成长之前,更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健康模式,这样才能自信地发展。
无论是私有云还是公有云,青云无论怎么扩大规模都不会亏本。
第二,不要“忽悠”。
企业客户与个人客户不同。
个人客户的决策不够理性,而企业的决策则非常谨慎。
在青云服务企业的过程中,价格每年都在降低,因为青云能够更好地整合资源和技术,真正扎扎实实帮助企业。
在随后的问答环节中,青云也对当前的行业环境和自身发展发表了进一步的看法: 问:盈利后,是否还会有下一轮融资?刘良(青云青云营销副总裁):我们拭目以待。
问: 出于什么原因?刘良:我们已经验证了我们的方向是正确的,下一步就是要加快增长。
青云之前在一家慢速公司工作,因为他需要验证模型是否可行。
2018年,我们完成了产品布局和结构升级,选定了我们未来的方向。
财务回报也证明我们走在正确的轨道上,即将开始快速发展。
接下来,除了发展生态,我们还需要在覆盖上下功夫。
除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和杭州、重庆、武汉等二线城市外,我们将逐步向三、四线城市进军,我们服务的行业将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随着我们来的越来越多,我们的人员会更加分布在全国各地,我们也会有更多的合作伙伴。
为了后续规模和覆盖面的扩大,以及我们3-5年坚定不移的技术投入,我们需要有相对稳定的现金储备。
毫不奇怪,上市前只进行了一轮融资。
问:我刚刚看到香港有一个数据中心节点。
香港的费用会不会太高?我们看到,微软、亚马逊、阿里云的选择大部分都在新加坡、东京、悉尼、欧洲、美国东西海岸。
青云下一步拓展的数据中心节点将如何布局?刘良: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
今年我们的海外布局重点是东南亚。
除了香港以外,我们也会重点关注新加坡的发展。
这两点是东南亚的核心。
接下来我们将前往美国,目前正在进行数据中心的谈判和选址。
除了数据中心,我们海外运营的另一个关键词是本地化。
我们要参与当地市场的竞争,而不仅仅是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海外业务。
必须有一个Local团队针对Local市场进行本地化运营。
问:我刚才提到我们会在东南亚和美国部署节点,也会找本地化的团队来运营。
海外企业有新的业务拓展吗?去年9月,AWS在宁夏建设了数据中心,包括国内的阿里云、AWS等。
他们对我们的影响大吗?有什么影响?如果从去年算的话。
刘良:我们认为国外很多市场的成熟度和特点与中国大陆不同。
云服务的接受度和用户成熟度可能会更好,公有云在海外的接受度会更高。
例如,澳大利亚、美国等安全要求较高的业务部署在公有云上。
在海外,或许青云的适应能力会更强。
无论最终的业务形态是什么,对于青云来说,无论数据中心部署在全球何处,底层架构都必须完全一致。
无论是公有云还是私有云,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尽管现在私有云的市场需求旺盛,但青云认为,年后只有公有私有,我们要保证每一个数据中心,无论是客户的还是我们自己的,都有统一的架构,在统一的平台上进行管理,以免造成任何信息误导。
问:现在,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云服务产业都有着美好的前景,但还有很多产业尚未发展起来。
青云面临哪些问题和挑战?刘良:我认为发展速度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毕竟青云只有三四年的经验。
无论我们如何努力,差距仍然很大。
尤其是如果你真想在国际市场上竞争,你的产品的竞争力就必须突出。
我们在这方面必须加快步伐。
虽然我们很努力,从未停止过开发,但是代码问题并不是加班就能解决的。
他们技术性很强,需要努力工作。
其次,同时做公有云和私有云业务对于一个公司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它们的市场特点不同,产品形态也不同。
做好这两个领域的市场确实很重要。
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接下来我们有信心实现从以资源为中心到以应用为中心的转变,包括我们在编排层方向的选择,以及构建一个兼容、包容的编排层。
我们对自己选择的航线比较有信心,这也是我们继续深入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础。
回头一看,青云好像一直在走一条直线,所以他走得更快了。
以后我们希望路尽可能直,这样我们才能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