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前,第一件宝贝商品被装进淘宝购物车,中国进入电子商务和网络购物时代。
从此,网上购物成为人们的主流生活方式之一。
5月10日至15日,“购物车里看中国——淘宝十八年宝贝展”在北京艺术区展出。
胶卷、万能充电器、牛莉春晚同款外套、三坑、螺蛳粉……这些“老物件”每一个都承载着亿万中国家庭的烟火,仿佛带大家走进了一个“时空”隧道”。
淘宝的18岁生日,也是中国购物车的一场“成人礼”。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负责人表示,这18件“时代王牌”是淘宝根据与网友互动和媒体反馈,每年从畅销产品中选出的具有时代象征的产品。
它们记录了普通人生活观、消费观的变迁,凝聚了一代人的共同记忆。
淘宝在2018年发布了18件“时代宝贝”。
记者在展会现场看到,这18件“时代宝贝”充满了时代感。
2016年,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会期间,最流行的颜色是“中国红”,淘宝上的“中国心”脸贴供不应求。
2018年3月11日,日本福岛核事故引发中国多地抢盐潮,淘宝上食用盐全部脱销。
2006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代表作《蛙》《红高粱家族》《生死疲劳》成为各大书店和淘宝的畅销书。
COVID-19这一年,有75亿人在淘宝上搜索“口罩”。
如今,口罩已经成为每个人的生活必需品。
这不仅仅是一个展览,更是18年来中国人生活史的缩影。
它是一部看得见、摸得着的消费简史。
2006年在淘宝上热销的胶片,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由于数码相机的冲击,迅速萎缩。
2008年人人手里的“万能充电器”在智能手机的冲击下只是昙花一现。
与此同时,智能手机时代到来,非常酷的“随身听”MP3和MP4,以及带有和弦铃声的“彩屏手机”被送到了博物馆。
宝贝时代,是胶片,入围产品是“磁带”和“复读机”。
事实上,这些被放置在“博物馆”的产品也是引导当年潮流的符号。
此外,2018年“复古又时尚”的“小白鞋”;还有年后连续几场春晚发布的“牛莉式外套”等等,都在引领潮流。
究其原因,年轻消费者对流行趋势的感知尤为敏锐。
淘宝上,供给端有年轻商家;消费端,年轻用户源源不断。
每年与18位“时代王牌”一起展出的还有2-3位“年度王牌”。
现场观众表示,与入围的《宝贝》结合起来,“能勾起多年的回忆”。
它们是有形的,曾经构成我们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它们是无形的,已进入历史,化作人间烟火。
气体。
宝贝时代的他就是“炸鸡加啤酒”,脸基尼、运动手环入围。
在中国生活了十多年的荷兰摄影师吕晓本表示,这18张“时代王牌”是一部生动的中国网购历史,每一张都充满了生活和时代的味道。
“我买了一些产品,但如果不是这次展出,我可能都忘记了。
”卢小本说。
他对汉服、民族床单、故宫文创等中国特色产品非常感兴趣。
来自斯洛文尼亚的新生代摄影师Matjaz Tancic表示,2018年的《时代的宝贝》是一部电视剧。
与淘宝刚兴起时带来的物质满足不同,中国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品质和小众产品。
、圈层消费等精神层面的消费。
比如,他从卡骆驰、小猪佩奇周边、迪士尼门票等身上看到了中国的不断开放和中西文化的融合。
如果从2018年淘宝成立算起,中国电子商务已经走过了18年的历史。
网上购物已经从一个新奇的概念发展成为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为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情感表达和自我实现提供支持。
很多人在这次展会上看到了“购物车里的中国”,看到了自己的成长。
据悉,无法到现场观展的用户可以在淘宝APP上搜索“老宝贝”,18个那个时代的宝贝卡通形象就会展示在他们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