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突破全球芯片荒,华米科技自研芯片直达黄金平衡

时间:2024-05-19 16:57:58 科技赋能

进入新年,芯片荒已蔓延至全球。

芯片产能供不应求。

芯片产业链上多家主要厂商纷纷上调产品价格,甚至可穿戴设备芯片的供货周期也被延长。

作为全球领先的可穿戴公司,华米科技在刚刚结束的Next Beat大会上发布了新一代可穿戴人工智能处理器——黄山2S。

一枚“黄金平衡”芯片 自2017年苹果发布Apple Watch以来,智能穿戴设备从未被传统手表用户理解甚至成为嘲笑的对象,慢慢转变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智能工具。

随着产品的迭代,智能穿戴产品从最初的记录步数、测量心率,发展到现在能够监测睡眠质量、血氧饱和度,识别心律失常、房颤等心脏病。

可以实现的健康监测功能越来越多。

越多,对产品底层性能的要求就越高。

高性能意味着高功耗。

高功耗下,产品的电池寿命会大大降低。

如果没有专门为可穿戴设备打造的芯片、算法甚至操作系统,各大厂商只能在健康监测功能和电池续航之间反复选择,面临很大的局限性。

华米科技此次发布的黄山2S可以说是一款性能、功能、功耗都达到“黄金平衡”的芯片。

如何实现“黄金平衡” 对于可穿戴行业的芯片来说,怎么能说实现了“黄金平衡”呢?领先的RISC-V架构在芯片领域,开源指令集RISC-V一直是近年来的热门研究和行业发展方向。

也被认为是除了X86、ARM之外,最有机会帮助中国企业摆脱技术封锁的精简指令集。

其架构具有简单、高效、低功耗、开放性等优点。

黄山2S是一款基于RISC-V开发的可穿戴人工智能处理器。

早在2018年,华米科技就开始布局上下游芯片产业,并于2016年与英特尔、西部数据共同成立了RISC-V生态圈中的公司SiFive,而这家公司发明了RISC-V操作说明。

它是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老师和学生共同创立的。

除了对前瞻技术的把握和长期投入外,华米科技也一直在加速技术的落地。

投资SiFive的同年,发布了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智能穿戴领域人工智能芯片黄山1号。

数字。

功耗和性能之间的最终平衡。

与上一代黄山2号芯片相比,黄山2S计算性能提升18%,运行功耗降低56%,睡眠功耗进一步降低93%。

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可全天24小时处理传感器数据,实现生物数据全天候连续监测,保证可穿戴设备健康功能稳定持续运行。

并且由于集成了2.5D GPU,黄山2S可以独立处理图像相关指令,让操作系统运行更加流畅。

与黄山2相比,黄山2S的图形加速性能提升了67%。

此外,黄山2S还配备了卷积神经网络加速处理单元,可以快速识别疾病类型。

以房颤为例,识别速度是纯软件计算的26倍。

据悉,黄山2S已于今年3月成功流片,将成为第三代Amazfit智能手表的核心芯片之一。

高出货量、高研发投入以及技术领域对用户需求的前瞻性视野,为华米科技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2017年,华米健康设备出货量达1万台。

今年一季度,华米自主品牌Amazfit、Zepp智能手表出货量已跻身全球前四(IDC数据)。

截至2019年3月31日,全球智能健康设备总出货量超过1.7亿台。

据华米科技统计,近三年平均每年研发投入达4.1亿元,去年更是达到5.38亿元,是其他新兴互联网物联网智能硬件企业的2至3倍。

凭借数亿的出货量和无与伦比的研发投入,华米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可以轻松洞察用户需求。

在芯片研发阶段,华米就将用户对7*24小时健康监测、低功耗的需求融入到芯片研发阶段。

将需求融入其中,设计出最适合可穿戴产品的芯片。

华米在打造金芯片的道路上已经走得很长了。

目前市场上的智能穿戴厂商中,除了苹果一直在积极研发自研芯片外,其他企业对于自研芯片的积极性并不高,都是依赖高通等企业提供。

该解决方案与修改后的操作系统相结合,已成为自己的产品。

正如罗永浩曾经谈到手机企业时所说,国内可穿戴设备企业大多只是解决方案集成商。

这种现象在可穿戴行业也很常见,这也导致很多企业的产品存在非常明显的局限性和产品性能。

无论是产品还是用户体验都不是很理想,作为解决方案集成商,我们的产品也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事实上,黄山2S已经是华米科技黄山系列的第三代芯片。

从2016年发布的黄山1到去年发布的黄山2,再到现在的黄山2S,功能逐渐增多,性能逐渐增强,功能逐渐增多。

消费正在逐渐减少。

华米科技用事实向大家展示了一颗芯片从可用到好用的全过程。

当然,这只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