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杨元庆《中国网信》署名文章:新信息技术是培育新生产力的礼物

时间:2024-05-19 16:37:34 科技赋能

近日,由国家网信办主管、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主办的《中国网信》杂志第4期在纪念国际互联网功能接入30周年。

杨元庆、联想集团首席执行官董事长受邀发表题为“《「新 IT」赋能新质生产力,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深度融合》署名文章”的演讲。

文章回顾了联想40年轮回的发展历程和中国互联网30年的动荡。

提出了对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三大见解以及对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发展新生产力的判断。

杨元庆在文章中指出,中国互联网30年的发展史,是一部中国信息通信技术突破创新的历史,是一部各行各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历史,是一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综合国力逐步增强,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参与全球化的历史。

联想集团是中国互联网30年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杨元庆在文章中表示,成立40年来,联想扎根计算机行业,坚持技术创新,敢于国际化扩张,深耕实体经济,为中国互联网普及、互联网发展做出了贡献。

中国制造业全球化、中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做出了贡献。

回顾中国互联网30年,他总结道:一是计算机(终端)的创新和普及是互联网普及的基础;其次,无论是互联网与各行业的融合,还是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都离不开强大计算能力的支撑;第三,只有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才能迸发出旺盛的活力和发展潜力。

他还指出,当今时代,培育和创造更多“新生产力”的核心在于如何推动我国全行业、全社会更好地运用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推动数字经济与人类社会更深层次融合。

实体经济。

“如果说数据是数字经济的生产资料,那么‘新IT’就是促进人工智能普惠的基础设施和培育新生产力的动力。

”杨元庆在文中表示,中国互联网的下一个10年2019年,联想希望让人工智能触手可及,就像推动个人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一样,真正惠及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个人。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联想将继续全心全意、全力以赴,为中国高质量发展贡献联想力量。

附:杨元庆、署名文章“新IT”全文赋能新生产力,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董事长和联想集团首席执行官杨元庆表示,通过64K带宽专线,中国已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

中国的互联网产业由此起步,走过了一条漫长而艰辛、波澜壮阔的道路。

一转眼已经30年了。

从PC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方兴未艾的智能物联网时代,中国数字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中国互联网30年的发展史,是一部中国信息通信技术突破创新的历史,是一部中国各行各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历史,是一部中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历史。

综合国力逐步增强,不断融入全球化。

我所在的联想集团是中国互联网30年历史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联想于2011年在北京中关村的一间通讯室成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走过了互联网行业的周期。

现在是它的 40 周年纪念日。

40年来,我们扎根计算机产业,坚持技术创新,敢于国际扩张,深耕实体经济。

我们为中国互联网的普及、中国制造的全球化、中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做出了贡献。

俗话说,四十不惑。

回顾中国互联网30年的历史,结合联想的发展,我们也对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和经验。

第一,计算机(终端)的创新和普及是互联网普及的基础。

还记得联想成立的时候,电脑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奢侈品”,更别说是什么互联网了。

2009年,中国互联网元年,联想成立微电脑事业部,开始了独立电脑品牌的征程。

在与国外品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联想依靠技术创新突破和制造工艺,让个人电脑物美价廉,触手可及。

2011年,联想成为中国个人电脑市场第一,2008年成为全球冠军。

2017年,为了让用户更加方便快捷地接入互联网,我们投入了大量的技术创新资源。

历时一年,研制出国内第一台具有“一键上网”功能的联想“天喜一号”电脑。

该产品已获得42项专利,处于全球计算机行业的前列。

一经推出便一炮而红,销量突破万台,有效推动了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

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我们就将计算机命名为“1”。

当时我们用一个“同音字”,希望帮助实现家家户户一台电脑的梦想,让电脑普及,到了《天喜一号》的时候,希望实现互联网的普及。

移动互联网时代,计算终端开始向手机、平板电脑等更加多元化的形态发展,“人人可以随时随地上网”已成为现实;在智能物联网时代,手表、眼镜、AR/VR、工业传感器等所有智能终端都实现了“网络接入”,大大提高了社会的网络化程度。

目前,联想已经建立了包括个人电脑、手机、平板电脑、AR/VR、工作站在内的多元化智能物联网终端产品组合。

我们也在不断提升终端算力,创新设备形态。

其次,无论是互联网与各行业的融合,还是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都离不开强大计算能力的支撑。

今年以来,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信息化、数字化浪潮席卷各行各业。

数据爆发式增长,对算力的需求持续增加,云计算应运而生。

工业企业、互联网公司、科研机构等对计算机的需求开始向规模更大、算力更密集的计算集群转移。

进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大型模型的构建和人工智能应用的推广对计算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推动行业智能化转型,不仅需要增加云端的算力,还需要终端和边缘侧更强的算力,建立“端-边-云”的混合计算架构。

今年以来,联想研发的“深圳”系列高性能电脑在全球高性能电脑排行榜上稳居第一。

如今,在全球最快的高性能计算机中,联想连续多年保持上榜总数约1/3,稳居全球第一,为气候变化、天体物理等基础科学研究提供强大的算力、生命科学等基础设施。

2016年,联想收购了IBM的x86服务器业务,近年来也大力发展边缘计算设备业务。

现在,联想已成为全球第三大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服务器供应商和存储设备制造商。

其产品覆盖数据中心、公有云、私有云、边缘计算等多种计算场景,为大型人工智能模型的训练、推理需求提供有力支撑。

第三,只有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才能迸发出旺盛的活力和发展潜力。

联想是行业智能化浪潮的先行者。

今年以来,我们基于“端边—边—边”的“新IT”技术架构,运用自主研发技术,对“研、产、供、销、服务”全价值链进行智能化改造和升级。

“云-网-智”,实现品质提升。

提高效率和卓越运营。

在数字智能的加持下,联想连续多年入选数据机构Gartner全球供应链25强榜单,年年排名第八。

它是中国乃至亚太地区唯一上榜的高科技制造企业,也是排名最高的中国企业。

我们全球最大的智能装备制造基地——联想集团合肥产业基地(简称“联宝”)也被评为全球智能制造标杆的“灯塔工厂”。

联想的智能化转型经验引起了行业合作伙伴的关注和学习。

因此,我们开始提炼自身实践中积累的对制造业的经验、能力和理解,形成积木式通用解决方案,嵌入到为不同行业客户定制的智能解决方案和服务中,为客户提供转型赋能。

我们认识到任何行业、企业的智能化转型都离不开“端-边-云-网-智能”的“新IT”技术架构的支撑。

中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产业配套齐全的制造体系。

“新IT”技术架构一旦与中国制造业结合,中国数字经济将扎根于中国实体经济的厚重基础上。

联动深度融合,可以形成新的效率红利、创新红利、低碳红利,赋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打造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2018年,联想整合各类业务资源,提出智能化转型新3S战略,聚焦智能物联网(Smart IoT)、智能基础设施(Smart Infrastructure)和行业智能(Smart Verticals)三个维度,致力于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导者。

行业智能化转型的引领者和赋能能者。

目前,我们已为三一重工、吉利汽车、蔚来汽车、宁德时代等近千家大型行业企业提供“新IT”智能化解决方案。

中国互联网即将迈入第四个十年。

今年以来,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加速发展,互联网行业面临人工智能新浪潮。

与此同时,中国也正在踏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培育壮大新生产力刻不容缓。

我们认为,当今时代,培育和创造更多新生产力的核心在于如何推动中国全行业、全社会更好地运用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更深层次融合。

如果说数据是数字经济的生产资料,那么“新IT”就是促进人工智能普惠的基础设施和培育新生产力的禀赋。

2017年,联想提出“AI for All”的使命。

我们希望像我们推动个人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一样,让人工智能惠及每个人,真正造福每个企业、每个人。

2020年4月,我们发布了联想国内首款AI PC人工智能电脑,可支持个人大型机型运行。

我们还在打造更多混合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推动大模型在行业的加速应用。

路如石,行者无涯。

联想成立40年来,产业报国的初心始终如一,从计算机到算力。

坚定不移地坚持技术创新,扎根实体经济、推动“数实融合”的目标坚定不移。

现在的我们既有冷静沉稳的“不惑之心”,又有勇于突破的“朝气”。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我们将继续全心投入、全力以赴,为我国高质量发展贡献联想力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