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一群中国科研新青年的“登场”时刻。
1月8日,达摩院青橙学者分享会在浙江大学举行。
苏军、陈孝钿、杨宗银等15位科学家青年登上舞台,接受潘云鹤、邵峰、杨树锋等院士颁发的青年奖。
橙色奖,荣获“橙色学者”桂冠以及阿里慈善机构支持的1万元奖金。
已举办六届的青橙奖已成为优秀青年科学家人的标杆,发现了一大批科研新星,支持他们克服障碍、引领学术潮流。
这是一支独特的年轻科研人员群体,平均年龄仅33岁。
他们不受传统学科的束缚,利用跨学科研究推动创新,响应重大社会问题。
苏骏是第一位来自香港的青橙学者,也是今年最年轻的获奖者。
年仅29岁的他,已经是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独立研究员了。
分享时,苏军表示,自己的理想是用科学提高卵子和胚胎的质量,从而减少女性体外受精、流产、出生缺陷等带来的身心痛苦。
他回忆起第一次他通过显微镜观察活的干细胞,这是他科学研究的起点。
“那一刻,他仿佛看到了生命的舞蹈。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的青橙学者、研究员陈孝钿等团队建立了国内最大的天体变星数据库,首次描绘了直观的银河系三维图,并发现银河系方式并不是磁盘,而是有点像薯片。
他连续三年在青藏高原无人区观测,克服了高海拔等困难条件,推动冷湖成为世界一流的观测站。
他说,天文研究尤其需要耐得住孤独。
他对青橙奖的认可表示感谢。
这让他在科研道路上更加踏实踏实。
“申请只需要简单的文件,不需要推荐信。
” “克服挫折比克服荣誉更困难。
”颁奖仪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学术副所长邵峰表示,希望获奖的青橙学者正确对待每一项荣誉,在未来取得更大的成就,从青橙变成金橙。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杨树锋表示,青橙奖让他想起了三十、四十年前他第一次获奖时的激动场面。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也需要受到启发。
青橙奖对于年轻人来说非常重要。
“科学家的成长意义重大。
”据介绍,达摩院青橙奖(青年科学家成长计划)创立于2007年,旨在发现和帮助更多对推动科技进步有重要作用的中国青年科学家。
他们将获得酌情奖金1万元,以鼓励他们在重大科研工作中发挥带头作用,发挥表率作用。
青橙奖已连续举办6届,已向国内27所高校/科研院所的69人颁奖。
发掘了蒋文帅、魏东一、白锐等青年科研榜样。
活动当天,青橙奖走进高校,举办青橙学者分享会,将更多获奖者带入公众视野,以专业、有趣的科普和澎湃的科研热情点燃青少年,并表明科学超越了不同的年龄和阶级。
,文化差异的魅力,带动更多的人关注并致力于科学研究。
分享会上,青城学者和浙江大学研究员杨宗银以《皮皮虾眼中的世界有什么不同》的科普演讲开始,逐步介绍了他是如何研制出世界上最小的光谱仪的。
问答环节,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惊喜现身,并在线提问:“光谱仪小型化如何助力文物保护?”杨宗银回答说,通过数据分析和与实物对比,光谱仪可以准确识别文物的特征。
材料甚至可以帮助人们辨别文物的真伪。
“将来,等工程问题解决后,我们或许可以通过手机拍照,知道这件古董是商周时期的,还是上周的。
”杨宗银说。
“青橙奖希望发现最优秀的年轻科学家人,帮助他们成长、克服困难、勇敢攀登科学高峰。
”达摩院院长张建峰表示,达摩院将继续关注和支持年轻的科学家人,共同努力用数据科学的方法推进科学、产业和社会问题的解决。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孙立军表示,这个慈善奖不仅要奖励个人,更重要的是激励大众,架起科学与公众之间的桥梁,鼓励全社会热爱科学,让科学理念成为现实。
崇尚科学成为一种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