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ICK FactSet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1日全球主要半导体相关企业(40家)总市值为3万亿美元。
与2021年底相比,减少了近1.8万亿美元,降幅约为40%。
跌幅最大的公司包括台湾联发科、美国英伟达、德国功率半导体制造商英飞凌科技、美国制造设备制造商应用材料、日本东京电子等。
9月21日至9月27日,AMD下跌12.83%。
9月26日,AMD收于66.50美元,创2020年7月28日以来收盘新低。
AMD股价目前还不到52周高点(164.46)的一半。
在费城半导体指数30只成分股中,跌幅仅次于碳化硅材料龙头Wolfspeed。
如果按年计算,各家半导体公司的跌幅更加惊人。
从上图可以看出,英特尔股价一年内下跌了50.2%,在2015年9月1日触及股价最低点,显卡巨头英伟达则下跌了40.03%。
AMD是三大处理器巨头中表现最好的,但也下跌了33.84%。
股价下跌不仅困扰着设计公司。
就连近两年最受关注的半导体代工巨头台积电的股价也下跌了25%。
从整体环境来看,芯片行业周期性较强,其命运与经济密切相关。
市场很难对半导体行业保持乐观。
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的数据显示,2022年7月全球出货量32个月来首次低于上年同月。
全球前15大半导体供应商2022年第二季度营收与整体市场结果一致,整体较2022年第一季度下降1%。
为何巨头也倒下?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问题。
具体来说,不同的半导体公司面临着不同的问题。
一些公司面临着高昂的成本。
2022年第二季度,英伟达营收67.04亿美元,同比增长3%,环比下降19%;净利润6.56亿美元,同比下降72%,环比下降59%。
英伟达的毛利率大幅下滑,从最近几个季度的 65% 左右跌至 43.5%。
英伟达的困境已从供应短缺转向未售出产品库存迅速膨胀。
除了面临材料和产品制造预付款问题外,由于市场需求下降,英伟达的芯片库存仍在上升。
2022年第二季度,英伟达库存为38.9亿美元,几乎是去年同期21.1亿美元的两倍。
库存采购和长期供应义务总额为 92.2 亿美元,也几乎是一年前的两倍。
近日,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继续沿着摩尔定律的性价比曲线前进的机会已经结束。
他再次指出,成本问题已经成为Nvidia面临的主要问题。
成本问题不仅会困扰设计公司,作为英伟达的上游,台积电的股价也受到了成本的影响。
扩产、研发等重大业务也让台积电面临高成本。
为了分摊这些成本,台积电原计划明年提价6%。
这一提议遭到其最大客户苹果公司的拒绝,英伟达也要求同样的待遇。
台积电是目前为数不多的能够保持增长势头的半导体公司之一,但很明显市场的恶化程度超出了预期。
如果主要客户减少订单量,台积电将无法分担成本,从而阻塞整个产业供应链。
一些半导体公司受到了竞争对手的影响。
高通和英特尔是受到挑战者冲击的两个代表性巨头。
英特尔第二季度营收为153亿美元,同比下降17%,为1999年以来最大降幅,远低于市场预期的176.6亿美元。
英特尔第二季度净亏损5亿美元,而去年同期则盈利51亿美元,由盈转亏。
除了PC业务整体下滑外,第二季度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业务部门营收为46亿美元,同比下滑16%。
Pat Gelsinger 表示,该公司预计至少在 2023 年之前将继续失去数据中心市场份额,他表示,主要是因为“竞争对手势头强劲,而英特尔执行得不够好。
所以我们确实预计会出现这种情况。
我们将继续失去份额,我们就无法跟上 TAM 的整体增长。
”高通是另一家业绩下滑的半导体巨头。
高通2022年Q2营收为109.36亿美元,同比增长36%;净利润37.3亿美元,同比增长84%。
但从环比来看,营收下降了约2%。
从不同业务来看,高通第二季度手机业务营收为61.5亿美元,环比下降2.8%;射频前端芯片营收为10.5亿美元,环比下降9.8%。
%。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Counterpoint的最新报告,联发科将在2022年第二季度出货最多的智能手机芯片,全球市场份额为39%。
联发科凭借中低端芯片出货量大,占据39%的市场份额;高通以29%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
高通首席执行官克里斯蒂亚诺·阿蒙承认,低价手机销量大幅下滑。
营收增长强劲的公司的股价并不能完全反映公司的价值。
尽管部分半导体公司股价大幅下跌,但业绩依然表现出色。
台积电下跌34.9%,但营收仍保持增长。
根据台积电第二季度财报,该公司营收181.6亿美元,同比增长36.6%;净利润85.04亿美元,同比增长76.4%。
AMD在服务器方面的季度收益是自2017年以来该公司历史数据中出现的最大季度盈利。
2022年第二季度,AMD营收为65.5亿美元,同比增长70%,环比增长70%。
环比增长11.3%。
这是AMD季度营收首次突破60亿美元大关,并连续八个季度创下单季度营收新高。
德州仪器第二季度营业收入52.1亿美元,同比增长14%,净利润22.9亿美元,同比增长19%。
收入连续六个季度以两位数百分比增长。
得益于德州仪器在模拟芯片方面的广泛产品布局,该公司首席财务官Rafael Lizardi表示,虽然用于消费产品的芯片表现不太好,但用于工业机械和车辆的芯片在第二季度实现了强劲增长。
供应链上游的半导体设备公司实现了稳定增长。
应用材料2022年Q2营收65.2亿美元,同比增长5%; ASML第二季度销售收入为54.3亿欧元,较2021年同期的40亿欧元增长约35.75%;净利润为14.1亿欧元,与去年同期的10.4亿欧元相比,增长约35.58%。
日本半导体制造设备协会(SEAJ)的统计数据显示,8月份日本半导体设备销售额同比增长38.5%至3473.56亿日元,连续20个月实现增长,并创下单月历史新高。
SEMI预测,2022年全球晶圆厂前端设施支出预计将同比增长约9%,达到99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
在衰退的市场中,有的人抓住了新的机会,有的人则冻死在风中。
面对鱼龙混杂的市场,巨头们开始寻求变革。
那么巨人呢?处于产业链顶端的大企业如何应对市场低迷?一些企业的应对措施是减少投资、调整价格。
美光作为最容易受到需求影响的存储芯片制造商,选择了这种方式来应对。
美光正准备减少 DRAM 产量以稳定价格并为可能的挑战做好准备。
虽然没有提供任何具体数字,但美光表示将从 2022 年 9 月开始减少芯片制造支出。
联发科也选择调整价格作为回应。
联发科第二季度毛利率下滑1个百分点至49.3%。
消息人士称,联发科Android智能手机客户订单下降,可能无法实现2022年营收同比增长20%的目标。
因此,联发科正在考虑提高其3G和4G移动芯片的价格,旨在减轻5G芯片销售低于预期对其今年业绩的影响。
为了让公司未来更加稳定的增长,一些半导体公司选择了调整公司的商业模式,从而提高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
善于斩尾求生的英特尔表示,为了专注于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逻辑芯片,英特尔未来可能会退出更多业务,就像他们四十年前退出内存业务时那样。
今年7月,英特尔宣布彻底退出Optane业务,耗资37亿美元。
同时,英特尔还宣布从2023年开始放弃赛扬和奔腾品牌,从而简化英特尔的产品系列。
坚定支持摩尔定律的英特尔,押注于IDM2.0。
英特尔表示,该公司正在致力于新光刻技术和 RibbonFET 架构等制造进步。
高通、英伟达等巨头不约而同地转向汽车业务。
9月23日,高通召开首届汽车投资者大会,并表示骁龙数字底盘解决方案在汽车行业非常受欢迎,其汽车订单总估值已增长至300亿美元。
高通预测,该公司汽车业务的潜在市场规模预计到 2030 年将增长至 1000 亿美元。
NVIDIA 在“2022 GTC”上发布了下一代 SoC 系统,该系统是目前流行的 Orin 系统的后继者——NVIDIA DRIVE雷神。
英伟达表示,它可以通过一颗雷神芯片控制所有车内功能,帮助汽车制造商生产可以持续在线升级的软件定义自动驾驶汽车。
ICinsights预测,未来汽车IC市场份额有望上升至10%。
2021-2026 年,汽车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将是所有主要最终用途细分市场中最高的,达到 13.4%。
模拟巨头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也押注于汽车行业,该公司表示希望有更多的内部生产,以避免其他依赖外包制造的芯片制造商在疫情期间一直面临的短缺困境。
对于未来业务,德州仪器表示,无论外部环境如何,都将继续投资工业和汽车产品。
当半导体市场在经济衰退后再次稳定时,会发生什么?随着应用领域越来越广、越来越深入,半导体市场将迎来更多新的增长点。
2022年将是巨头暴跌的一年,2022年将是巨头狂奔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