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正式上线。
这一规划指明了数字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明确提出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
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数字技术在工业等重点领域的创新应用。
这意味着,包括工业在内的多个行业的数字化建设正在驶入快车道。
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战略重点也正在将企业引向不同的方向。
《哈佛商业评论》数据显示,自2000年以来,《财富》52%的财富500强企业因数字化的冲击而破产、被收购或不复存在。
另一方面,借助工业物联网(IIoT)、工业软件和自动化以及数据分析技术,26%的工业企业成功受益于大规模数字化转型。
正因为如此,利用数字技术发展更智能、更可持续、更有韧性的制造业已成为各国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的战略共识。
数字化顶层设计规划的出台,进一步强化了这一发展方向。
在当前数据与现实深度融合的时代,将数字技术落地到具体的行业应用场景需要深厚的行业知识和专业服务作为支撑。
如何利用数字赋能,加速迈向可持续的未来产业?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中国工业自动化业务负责人庞行健表示,施耐德电气正在通过开放的、以软件为中心的工业自动化,赋能未来工业更具可持续性和弹性。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中国工业自动化业务负责人庞行健打破隔离,迎接下一代自动化。
从手工作坊到规模化生产再到精益生产,如今的行业已经发展到了“巅峰”阶段,但这还不是结束。
当人们迎接未来工业的到来时,也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如何从设备自动化走向数据自动化,最终实现智能化?全球不确定性影响下如何构建高效、有弹性的数字供应链?双碳目标下如何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如何通过数字化赋能人们?利用信息技术推动产业变革的工业4.0时代已经持续了近十年。
在软件、数据和生态的驱动下,工业企业非常希望满足当今时代敏捷性和数字化的需求。
但在工业自动化领域,软硬件强捆绑的封闭自动化系统导致兼容性差、缺乏互操作性,成为阻碍企业快速升级迭代享受数字红利的障碍。
在庞行健看来,未来的工业自动化将强调开放性、互操作性和可移植性。
为此,施耐德电气创建了 EcoStruxure 开放式自动化平台。
它基于开放的IEC61499国际标准,将软件与硬件解耦,帮助企业减少对专有自动化系统的依赖,通过创新的软件和服务实现统一的边缘计算运行环境。
,现已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工业界和用户的认可。
以国内专业从事冷链物流仓储的京科伦公司为例。
借助EcoStruxure开放式自动化平台,该公司对输送线、插秧机、堆垛机等物体进行模块化包装和重复使用,调试时间缩短30%,错误线产品减少45%,物流吞吐量提高5.3%。
开放平台的开放给京科伦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产能提升。
开放自动化的广泛应用需要更多企业的参与。
开放自动化组织UAO(UniversalAutomation.org)成立于2021年,是一个致力于推动开放自动化的非营利性国际组织。
其成员包括施耐德电气等工业和工业公司。
信息制造商、集成商、最终用户和学术机构等,目前拥有会员单位约40家,其中国内机构2家。
软件定义工业的未来“未来的工业将由软件定义。
随着数字工具的普及,我们已经准备好了。
”庞行健进一步说道。
依托开放的EocStruxure架构和平台、强大的创新软件产品组合以及AVEVA软件的应用和解决方案,施耐德电气致力于帮助客户构建工业数字孪生,实现全生命周期的高效运营。
借助基于AVEVA系统平台构建的、涵盖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工业零部件的制造执行系统,并与5G解决方案共同构建覆盖生产过程的数字化信息系统,东风商用车的设备利用率大幅提升。
提高约10%%,生产效率提高近20%。
同时,通过设备管理和维护的实时透明化,人员效率提升15%。
这背后,软件发挥作用的基石是海量的工业数据。
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2025年将有近60亿个互联设备,海量设备将带来海量数据,大量孤立的数据资源只有被共享才能带来更高的价值。
在这种情况下,保护数据安全也将变得更加重要,特别是工业企业必须在安全、可靠、有保障的数字生态系统中运营,以保护人身安全以及数据和业务完整性。
庞行健进一步强调,这需要企业在产品开发和解决方案实施过程中严格遵守信息安全政策并采取相应措施。
通过梳理流程和强化技术,他们可以检测、预防和减少网络攻击,并增强操作系统的可靠性。
花费。
施耐德电气以全生命周期网络信息安全服务为企业数字化转型保驾护航。
促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机会就在眼前。
随着工业数字化的全面展开,随着2030年碳峰值节点的临近,可持续发展的话题逐渐升温。
工业是全球碳排放量最大的领域,约占30%。
直接碳排放约占6%,间接碳排放约占24%。
实现可持续运营已成为工业部门面临的最重要挑战之一。
一。
国际数据公司IDC的研究表明,战略上追求可持续发展、长期投入相应资金、致力于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工业企业将拥有更高的市场竞争力。
“对于工业企业来说,现在正是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实现当前和未来转型的契机。
”庞行健强调。
“作为全球能源管理和自动化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专家,施耐德电气推出了量化评估体系来衡量其在履行可持续发展承诺方面的表现,并将其数字化和行业专业知识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经验相结合,成为具有综合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践行者和赋能者。
要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工业软件、自动化系统和能源管理不可或缺。
这是实现可持续经营的三大要素。
施耐德电气的全球案例表明,通过整合流程性能和功耗,企业可以减少20%的资本支出,减少15%的停机时间,减少7%-12%的碳足迹,并提高3%的盈利能力。
在国内,施耐德电气已为数百家领先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制定清晰、可执行、可实施、可追踪的数字化转型和碳减排路线图并推动实施。
人是数字赋能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技术发展会导致工业部门就业岗位大幅减少吗?诸如此类的疑问时有发生。
庞行健认为,数字技术实际上有望为尚未充分发挥潜力的产业人才创造更多就业和机会。
因为数字化运营改变了工业部门的运作方式,使其更安全、更高效、更有价值。
制造业越来越认识到可持续发展和效率目标的价值。
在人、利润、环境之间,只有以人为本,保护环境,才能创造更大的利润。
然而,转型需要改变传统思维,将人视为数字赋能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专家预测,2023年全球工业领域的人才缺口将达到800万人,技能人才缺口的不断加大,决定了企业必须用科技赋能员工、赋能管理、赋能决策。
事实上,业界已经实现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操作员培训模拟软件等新兴技术赋能从业人员,让工作变得更轻松、更安全。
另一方面,通过对现有产业人才的数字化培训,企业可以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建立更有活力、高效、前瞻的运营模式。
在此类“工业元宇宙”应用中,施耐德电气将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相结合,借助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三维可视化、状态感知等技术,为企业提供能源和工业的数字孪生体,以分析能源和工业的数字孪生体。
虚拟世界。
和指导现实世界行业的见解。
生态共赢是必然选择。
为了实现更加高效、灵活、可持续的生产模式,行业还需要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环节的协作与共享,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
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数字化,不仅有助于寻找最具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供应商,还有助于提高运营弹性和敏捷性,让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的各种挑战。
不利因素和不断变化的市场条件。
“单一企业无法独自掌控数字世界,生态共赢是必然选择。
”庞行健表示。
正如庞行健所说,数字技术正在快速发展。
现在正是积极拥抱数字化赋能未来行业、实现最大商业成功的时候。
施耐德电气愿与所有合作伙伴共同制定宏伟目标,数字化赋能。
为未来产业创造更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