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落地

你见过“空狼”商业模式吗?

时间:2024-02-29 23:54:57 技术落地

“空狼”的商业模式,我认为是股权融资。

说白了,就是投资诈骗。

给大家讲讲我身边一个真正“认真”的、玩“空狼”的团队。

这个团队第一次想开一家咖啡店,但是团队老板自己的一分钱都不愿意花,那怎么办呢?我认为“两手空空”的商业模式就是股权融资,说白了就是骗局投资。

给大家讲一个我身边一个“认真”、打“空狼”团队的真实案例。

这支球队第一次玩游戏是为了开??咖啡店,但是球队老板自己的一分钱都不想花。

那么他做什么呢?我制定了商业计划并开始寻找投资者。

这个世界上,有钱又傻的人还不少。

整个咖啡馆他计划投资200万,他能接受的最低投资是2万。

但只有投资10万以上、持有5%以上股权的,才能在工商行业注册为显名股东。

其余的股份将由显名股东指定代表持有。

,私下签署了股权协议。

就这样,两三个月的时间,没有任何餐饮经验,没有花一分钱,他们就吸引了三十多个大大小小的股东,收到了200万的投资资金,咖啡馆开业了。

可以说,这家咖啡馆是白手起家开的。

由于整个团队从事经营管理,直接持有干股10%,其余实际投资股东合计持有90%股份。

这也是我第一次知道如何空手套打白狼。

有了咖啡馆的经验,团队又开始了一轮更大的空手项目,这次是斥资2000万开一家整形医院。

这家投资2000万的整形医院,历时2年左右开业。

当然,这2000万不包括团队投入的一分钱。

事实上,这种“两手空空”的商业模式需要什么? 1、口才,即欺骗的能力。

2.商业计划必须能够描绘大局。

“糊弄+画饼”的能力,堪称“空手套白狼”的核心竞争力。

3.你必须寻找外部投资者。

圈内人怎么跟圈外人玩?但总有很多各行各业的外来者想要进入市场,所以欺骗的目标一定要精准。

4、投资金额要足够小。

如果你没有一定的资金进行认真的投资,人们肯定会忽视你。

不过,想要“空无一物”的人,门槛不要设得太高,而且由于投资小、股份少,后期也无法成团。

一股巨大的力量向自己袭来。

这是我见过的一种堪称“一无所有的白狼”的商业模式。

至少是相当严重的,至少不是传销之类的骗局。

但在进行股权投资时,要仔细辨别运营团队是否在玩“白狼”游戏。

毕竟,如果运营团队不投入,他们也不会关心后期的损失。

最终,真正投入的钱将会是输家。

股东本身。

几个人合伙创办了一家苗圃绿化公司。

他们收拾好公司,从一家种子公司订购了一批种子。

然后他们又去了湖北一个相对偏僻的县,选了一个乡镇。

在该乡,干部宣传致富计划,提供种子培育绿苗。

具体计划非常简单。

他们提供了种子,并在第二年回收了幼苗。

由于绿化苗木非常珍贵,每粒种子售价1元,每个苗田可培育1200株。

一年后回收价格为4元/株。

如果发芽率低于90%,种子不发芽则退款。

干部为信用背书,奖励为种子资金10%的返利。

就这样,他们推广了5000多亩,卖种子600万。

加上干部提成、技术员工资等一切费用,还剩下400万以上。

然后第二步开始了:他们去了河南、山东、安徽农业省,选择了6个欠发达县,故技重施。

这次打包的项目是培育绿苗三年,直到达到一定标准。

该公司的回收物可直接用于城市绿化。

但这次底下有几百万,而且各种包装都换了。

它们甚至出现在电视广告中,但一般公式是相同的。

苗木30元/株,三年后回收价格为100元/株一亩。

该地区规定种植60株植物。

平均每个县推广了100万株左右,每个乡镇仅推广了数万株。

干部保证签注价格为每苗5元。

就这样奠定了基础,第二年,他们就收回了这批600万株苗,并全部推广。

扣除一切成本,净利润过亿。

然后他们就消失了。

这种模式是浪费钱。

你可以问问家乡,今年有没有人在租地,或者在自家田里种上青苗,梦想着三年后发一笔小财。

我对商业模式了解不多。

让我告诉你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事。

我真的是从零开始。

希望大家多多评论。

1997年,我17岁。

高中毕业后,我在一家私营钢窗厂当学徒。

厂长和我同名,我就叫他M吧。

M本来是市钢窗厂的业务员。

他全权负责工厂与建筑商的业务以及收款。

他的业务能力很强,工厂的业务量也很大。

由于个人魅力,建筑商已经到了M不跟工厂谈生意的地步。

市钢窗厂是国有企业,每届厂长都会任命一名下一任厂长的候选人,上级也会默许这一任命。

由于M表现良好,老厂长承诺M退休后将担任新厂长,这让M更加努力。

记得当时M才30多岁,这绝对是一个诱惑。

结果老厂长退休后,他的儿子被任命为新厂长,这让M很生气。

他说服我们这里最大的建筑商转了一笔钱到他自己的账户上,大概是二十万。

M用这笔钱租用了厂房,购买了机械设备,注册了一家私营钢窗厂;他说服了市钢窗厂的两名最优秀的技术人员担任车间主任,然后他们又说服了一些工人,用现有的2倍工资作为诱饵,挖走了市钢窗厂一半的工人。

,然后在短短2个月内完成了5个房地产项目的业务。

等到市钢窗厂新任厂长醒悟过来,将M告上法庭时,他手上已经有40万元了,他很快又退了20万元,一切都好了。

然后2年后,该市的钢窗厂倒闭,M的工厂成为该市最大的钢窗厂。

这件事在这里一直被说成是一个传奇,我一直以为这是一只两手空空的白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