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落地

刘强东启动了京东最大规模的人事调整,是要容忍还是应该换掉接班人?

时间:2024-02-29 23:25:42 技术落地

以前一向低调的刘强东,最近却异常高调。

首先,他在高管会议上讲了三个小时,直言全集团只有1.5人告诉他真相;两天后,他发布了一份完整的员工报告信,信中称高级管理人员将所有员工的工资削减了10%-20%,最后的大动作是对各个业务集团进行大规模调整和轮换。

经过以上三招,有人说辞去京东CEO的刘强东又回来了!并且带来了很多“刘强东”。

1、明州案后,刘强东的表现可谓“低调”。

说起京东,一定会想到刘强东。

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太强了。

京东从营业额几万元的小柜台,成长为营收近万亿元的企业。

零售集团作为创始人的刘强东,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甚至是他亲自做到的。

在刘强东眼里,京东就像他的孩子。

他曾在自传中写道,“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失去了对京东的控制权,那么我会直接卖掉它,彻底退出,带着钱离开。

”别人做生意是为了赚钱,而他的生意更像是“代代相传”,但个人印记太深,关联性太强,这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

负面消息传出,势必对公司造成影响:2018年9月的明州案是一个转折点,今年刘强东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一名男子因涉嫌性侵一名女大学生而被警方逮捕。

虽然最终通过和解退休,但这场“官司”持续了四年,不可避免地波及到了京东。

事件发生后,刘强东表现得极其低调,似乎是在刻意削弱与京东的关系,他已经辞职了。

接连辞去京东多个职务,仅法定代表人一职,他就辞去了200多个职务,今年4月,他又主动辞去京东职务,CEO交接给徐雷更是出人意料。

当然,卸任京东CEO后,刘强东仍然担任董事长,徐雷仍然需要向刘强东汇报,但直接负责日常运营的权力已经下放给了徐雷,并且刘强东更像是坐在幕后。

一系列的下台举动,加上刘强东频繁减持京东,有人说他已经失去了对京东的实际控制权。

虽然这种说法有些夸张,但毕竟京东的架构是AB股,同股不同权。

AB股对应的投票权为1:20,其持有的不到20%的股份中,大部分是B股。

拥有70%以上的权益,他依然是京东的“话王”。

但毫无疑问,从前到后,从直接运营到只听汇报,至少从表面上看,刘强东与京东的联系并不是那么紧密。

在外界看来,强东在京东的存在感越来越低。

二是11月强势复出,连续使用“三板斧”。

10月1日,历时4年之久的明州案终于落下帷幕,最终以双方和解告终。

强东不必再为此承担责任。

刑事责任,悬在我心头的一块石头已经彻底落定了。

案件审结后的第二个月,即11月20日开始,刘强东强势回归,召开常务会议,发布内部信,进行人事调整。

他的动作频频,透露出他对京东业绩的“不满”: 1、召开高管会议:11月20日,刘强东出席了一次高管会议,并在会上发言了三个小时。

从披露的情况来看,他对部分高管的表现略有不满。

听完战略报告后,他表示,一些高管讲了太多花哨的故事,而很少讲成本、效率、体验。

坦白说,这样的公司是“平庸”的。

如果京东也是这么平庸的公司,那他宁愿关掉它。

这也是他说话如此狠毒的原因之一。

他接着说,全组只有1.5个人愿意告诉他真相。

这样的说法可以说击中了整个集团99.99%的人,不仅包括高管,还包括基层员工。

毕竟整个集团有54万员工。

强东对高管的表现不满意,于是使出了“大杀器”,向高管层介绍了取消最后一个职位。

年底将淘汰10%以上的副总裁。

如果他们表现不好,他们就会离开。

2、发布内部信:高管会议结束两天后,强东向全体员工发布了一封内部信。

与常务会议上的激烈、无情的言语相比,内部信中的言语却是“和善”、温和。

多:一是要提高基层员工特别是一线德邦快递员工的待遇。

要为德邦快递数万名员工全部缴纳五险一金,做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养”。

“医疗”为他们提供最基本的保障;二是除了五险一金之外,在住房保障、职工子女救助方面,还要拿出100亿住房保障,帮助快递、客服等基层员工实现买房愿望;同时,他还自掏腰包扩大“职工子女救助基金”。

该基金将用于帮助员工因工受伤、非因工受伤、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生命的子女,直至22岁大学毕业。

在基层员工的待遇和福利方面,下一步是降低所有高管的薪酬,幅度从10%到20%不等。

职位越高,减少幅度越大。

3、人员调整:虽然按照往年惯例,每年双11、618之后,京东各事业群都会有一些人事任免或轮岗,但今年的动作更大,而且“我们自己的人” 高层还有更多。

对于整个京东体系来说,零售部门对营收的贡献最大,约占总营收的60%,处于绝对核心地位。

此次人事调整中,零售集团也是变化最大的。

除辛立军仍担任CEO外,3C家电事业群已拆分为家电和计算机通信两大细分部门。

集团中,直系王牌分别由李帅、吴双喜取代,而此前的王牌姚彦忠则调整为大山超级全渠道事业群;此外,时尚家居事业群的新王牌是孔祥英。

值得注意的是,正如上文提到的,刘强东直言,整个集团里愿意对他说实话的人只有1.5人,其中之一就是全渠道事业群新任总裁姚彦忠。

大昌超市;而吴双喜和孔祥英都是京东此前招聘的管理培训生。

他从基层一步一步做起,也是刘强东的“自己人”之一。

由此不难看出,总统级别的人事调整规模不仅比往年更大,而且那些敢于说真话、“我们自己人”的人都得到了重用。

难免有人会说,刘强东回来的时候,还带来了更多的“刘强东”。

三年级“敢说真话”的姚岩无法承受如此大规模的人事调整,还是应该任命另一个接班人?尽管总裁级别的人事变动如此之大,尽管对高管实行了末位淘汰制,降薪幅度从10%到20%不等,但刘强东还在常务会议上批评了一些高管因为“炫耀”和“讲故事”。

》、“没有说实话”,但我个人认为,强东此举既不是不可容忍,也不是另立一个接班人:首先,自今年4月徐雷接任京东CEO以来,在他的全面领导并全面掌控京东日常运营,京东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一个重要数据是,今年第三季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高达59.63亿元,而亏损28.07亿元毫无疑问,京东在连续多年亏损后一举实现盈利,正是在徐雷的带领下,但从这一点来看,京东对徐雷的经营业绩应该是总体满意的和其他总裁、副总裁一样,也并没有“难以忍受”。

京东CEO徐雷表示,强东的不满很可能是针对“增速”:虽然已经扭亏为盈,但增速收入增长和用户增长等方面都不尽如人意。

前者是上一季度的情况。

增速已经明显低于2017年至2019年。

比如2018年营收增速为27.5%,但今年第二季度仅为5.4%,只有1/5;近一年来用户规模增速有所回落。

2016年也下降至个位数,仅为6.5%。

如果说扭亏为盈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那么收入和用户增长的放缓就说明缺乏动力。

未来想要实现大踏步发展,“增长速度”是源泉,也是关键。

基石。

刘强东应该深知这一点。

扭亏为盈并没有让他眼花缭乱。

他关注“增长”并采取更长远的眼光。

增长放缓令他担忧。

这一点在他给全体员工的内部信中也能得到证实。

比如,在提到高管降薪10%-20%时,他表示:“京东业绩已经恢复高增长,集团随时可以恢复每个人的业绩。

” “现金补偿”收入和用户规模的增速都放缓了,所以对比这两个数据,刘强东虽然不满意,但根本没有到“难以忍受”的地步,否则相关人事调整也不会受到限制到各个事业群。

作为“一把手”,CEO的位置恐怕早就要调整了。

既然CEO没有做出调整,说明强东对前三季度的业绩总体满意,所谓“树立另一个接班人”并不涉及。

而且,从刘强东超过70%的投票权来看,密集的高层调整也不算是接班人的单独考虑。

毕竟,所谓的CEO只是负责日常运营,只是一个更高级别的“工人”,所有事务也直接向强东汇报。

只要刘强东仍然担任董事长或董事,根据公司章程,他就拥有绝对投票权,对京东拥有绝对控制权。

不存在建立一个单独的接班人这样的事情。

他本人就是“掌控者”。

综上所述,京东最大的人事调整只能从业务角度来分析。

就是要提高京东营收和用户规模的增速。

这是京东的基石未来京东要保持高增长,强东的回归并不对劲,业绩让人难以忍受,更不用说考虑再立一个接班人,重新获得控制权,但其用意就是为了解决京东目前面临的问题,解决行业问题,夯实发展基础,帮助京东从一个十年走向另一个十年,从一个世纪走向另一个世纪,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编码不是轻松,请点赞关注。

典型的一把手给二把手的“护航行为”。

在市场寒冬来临的时刻,刘强东就是反派,从高管开始,削减他们的薪??资福利(其实京东的管理层并不靠底薪),补充基层的福利(至少口号是给基层兄弟提供福利、各种基金等等)。

在管理和执行层面,现任CEO徐雷更容易避免下属的阻力,顺利执行新政策。

这件事就相当于:刘强东喊道:“砍管理层的工资,我说了算!”徐雷伊皱眉:“各位,老板让我做的,别怪我~财务,下个月开始实施,不满意就去找HR吧!”如今,有不少互联网公司裁员、降薪。

天又冷又冷。

京东的动作不大,但长期躲在幕后的刘强东亲自来喊话,还是颇有深意的。

一切才刚刚开始……如果今天不努力生存,明天对于个人和公司来说都将是寒冷的一天。

与其谈论别人,不如想想自己现在应该做什么。

今天不努力,明天就没有信心买东西。

这是一个窗口期,你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调整。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可控的过程,情感上的“隐忍”成分可以忽略不计。

对于接班人来说,现在还为时过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