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激光电视触动了谁的奶酪?

时间:2024-05-22 15:31:31 科技赋能

“每一个新事物的出现,总是伴随着很多噪音。

”最近借助微信和微博笑话变成“网红”的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的话。

因为新事物触动的一定是旧势力、旧模式的奶酪,以及内心深处的恐惧和挣扎。

因此,被挑剔、被质疑、被批评甚至被攻击,几乎成为每一个新生事物不可避免的命运。

就像很多年前,当汽车出现时,马车店的老板们痛恨汽车抢走了他们的生意。

他们经常煽动孩子们向汽车扔石头,甚至导致一些城市出台规定,汽车在城市内行驶速度不得超过8英里/小时。

奇怪的每小时英里规则。

如今,激光电视作为新生事物,也走上了这条必然之路。

1、激光显示被业界誉为“人类视觉史上的一场革命”。

很多人在看风景的时候都有这样的经历。

手机、相机拍摄的照片,以及液晶屏上显示的图像,总是与现实中人眼看到的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人眼可以区分自然界中数千种颜色。

,而液晶屏只能覆盖人眼色域的60%。

仅采用激光显示,色域覆盖率就可以达到人眼色域的90%以上,达到90万种以上的颜色。

这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完美的色彩还原,让人们通过显示终端看到最接近现实的画面。

最绚丽、最耀眼的新世界。

激光显示的超强色彩表现力,对于一直专注画质和显示技术的海信来说是难以抗拒的诱惑;激光显示这一全新的视觉解决方案,对于一直饱受日韩显示技术和显示技术之苦的海信来说,是不可抗拒的诱惑。

拥有产业控制和分工的中国家电企业,更是难得的机遇。

今年以来,海信毅然走上了激光电视的研发之路。

这是一道很少有人走的“窄门”。

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不仅没有国家标准,也没有国际标准。

没有现成的产品可以参考。

所有关键技术都需要自己去探索。

海信激光电视团队的刘显荣博士回忆起这段“摸黑前行”的经历,表示一开始他们只有一个大的战略方向,知道这个激光显示未来会有很大的机会,但具体技术实施计划为空白。

探索过程中出现了各种误判,走了很多弯路,也吃了不少苦。

可以说,各种研发投入也是巨大的。

但海信的技术研发人员终于从一个又一个“坑”中爬了出来。

经过四年的反复试验,他们最终确定了激光光源+超短焦镜头+抗光屏的激光电视技术路线。

确定技术路线后,海信技术研发人员又忍受了三年从实验室技术模型到样机、从样机到量产产品的“折磨”,于今年9月推出了全球首款自主研发的产品。

超短焦激光电视。

七年来,只有投入,没有产出,海信和海信的技术研发人员坚持不懈,最终将一项技术转化为量产产品,实现了“从到1”的突破。

此后,海信迅速进行产品迭代和更新,每年推出新一代激光电视产品,从2K到4K,从单色到双色。

海信从一个产品成长为一个产业,从一个企业成长为一个产业。

全球已有20多家企业进入激光电视行业。

中怡康最新发布的彩电市场总体数据显示,虽然今年前三季度彩电市场整体零售额同比下降0.88%,但激光电视表现突出,销量增幅更大超过3%。

短短十几年的时间,激光显示产品不再是工业级的“专属精密仪器”,而是成为家庭消费电子产品。

激光电视不再是市场的陪衬和补充,而是逐渐成为消费的主力和趋势。

2、正如iPhone 4的爆发迎来了智能手机时代一样,消费电子产品往往以标志性爆款开始引爆整个行业。

随着整个激光电视行业的火爆,还有一款产品无法回避——海信80英寸激光电视L5。

今年5月17日,海信在北京推出了80英寸4K激光电视新品产品L5。

这款激光电视的亮度在屏幕前面可以达到nit。

观看距离仅3米。

价格仅9元,更是让人心动。

现场很多已经习惯了激光电视5万元以上价格的记者纷纷表示“哇”。

L5一举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激光电视行业普及的亮度和价格两大消费痛点。

上市两周内就成为市场热销品,完成了从“富人玩具”到普通百姓客厅娱乐必备品的转变。

回转。

此前,中国高端大尺寸电视市场一直由三星、索尼、夏普等外资品牌主导。

激光L5的推出,让海信当月75英寸及以上大屏电视市场零售量和零售额均跃居榜首。

市场第一让中国品牌在75英寸及以上大屏市场首次实现对三星、夏普、索尼等国外品牌的历史性超越。

今年上半年最后一周,海信80英寸激光电视L5成功登顶中国彩电市场畅销榜。

这是历史上首次激光电视占据中国彩电畅销榜榜首。

中怡康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海信激光电视零售额同比增长。

41%,在80英寸及以上大屏市场销售份额达到55.77%。

不过,海信对这个数据“并不满意”。

不满意的原因有两个。

海信激光显示研发部副部长钟强表示:“9的价格还是不够便宜,我们的研发人员还在努力通过技术更新和产业链梳理来降低成本。

对于80的尺寸,还有进一步探索的空间,海信70英寸激光电视样机目前已进入关键阶段。

”近年来,中国彩电市场销量份额增长最快的尺寸已从55英寸转向65英寸。

CMM预计,到今年,70英寸以上电视的市场份额将达到10%。

钟强表示,海信很快就会推出门槛更低的70英寸激光电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价格不断下降、尺寸不断缩小的海信激光电视,实际上已经为液晶电视和OLED电视设定了尺寸和价格的“天花板”。

激光颠覆LCD、抢走OLED大屏市场份额的趋势已经如此明显,让市场所有利益相关者都感到威胁和诱惑。

3、近年来,在产业投资领域,BAT等互联网巨头的投资和进入,往往意味着一个产业从幕后走到台前,达到爆发的转折点。

10月15日,跟随海信进军激光电视领域的互联网品牌坚果宣布完成6亿元D轮融资,由阿里巴巴领投。

此前,3月12日,另一家激光电视企业极米科技宣布获得百度战略投资,增资后百度成为除创始团队之外的第一大股东。

阿里巴巴和百度的布局,让激光电视这一新兴产业彻底走进了行业和资本的关注焦点。

随着激光电视行业越来越火爆,不仅是互联网品牌,很多传统家电品牌也一改此前对激光电视行业的“谨慎”态度。

“激光电视的势头确实是大了,但蛋糕还不够大。

海信作为先行者,希望更多的企业加入进来,共同把蛋糕做大。

”钟强说。

整个蛋糕不够大,但只有海信一家。

这实际上是不健康的。

海信激光电视最大产品经理周厚健对此更是直言不讳:新地方只有一家餐厅。

不管做得有多好,想要成为大趋势都不容易。

但如果餐馆聚集在一起形成一条美食街,那就不一样了。

事实上,激光电视在技术上已经比较成熟,但就产业而言,成熟度还太低。

如今,激光电视对于很多普通消费者来说“有点贵”,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行业。

由于蛋糕不够大,上游配套产业对零部件生产、扩大产能信心不足,存在较大顾虑。

如果达不到“规模效应”,零部件的价格就降不下来。

激光电视的产品价格,也很难降下来。

钟强表示,海信热门激光电视L5上市前,他们与上游关键零部件厂商进行了沟通,要求他们做好扩大产能的准备。

但对方很谨慎,认为我们过于乐观。

结果,L5在上市初期就被“抢购一空”。

”,生产跟不上需求。

在整个行业做蛋糕而不是分蛋糕的时候,有一家企业必须站出来承担责任,带动整个产业链动起来,给上下游产业链信心。

目前,这家公司只能是海信。

4、钟强称自己刚刚接到一个“奇怪的任务”。

公司派他去帮助另一家激光电视厂商,也就是海信激光电视的竞争对手,帮助他们建立激光电视销售体系,帮助他们做产品规划,无私无私地教导大家。

对于上游配套供应商,海信投入了巨大的耐心和真金白银。

刘显荣博士回忆说,当日本供应商刚开始与海信合作时,他非常犹豫。

他先是派出海信部长,然后是产品线副总裁、分管领导,最后是集团分管领导,依次派出。

有四组人。

日本的等级制度其实非常强大。

他们的水平其实和周厚健董事长相差甚远。

但每次他们来,周主席都会亲自迎接、接待。

他们最终被海信的诚意所感动,决定与海信合作。

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

后来他们进一步了解到,这家日本公司原本是抗光屏领域的世界级领导者,但在激光电视产业化之前,这种抗光屏太过小众,市场需求不高。

,且音量无法增大。

当时他们准备把这个业务部门停掉,人员基本都调到了其他业务部门。

后来,他们得知海信需要大量优质抗光屏来制作激光电视,需要重启原有业务。

部门里很犹豫,所以就来了几批人来海信。

在看到海信的巨大决心、信心和诚意后,他们决定召回原来分流给海信供货的人员。

如今,随着激光电视销量的爆发式增长,原本即将消失的抗光屏事业部,成为了公司快速发展的事业部。

对于一些上游零部件供应商,海信甚至自己掏钱让他们研发生产。

大部分零部件制作完成后,不需要专门供应给海信。

它们可以出售给其他制造商,让整个行业分享“规模效应”价格下降带来的好处。

海信与上游配套厂商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商业买卖关系,海信与其他激光电视企业的关系也不是简单的商业竞争关系。

中国的激光电视产业,因为海信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正在成为一个共同体。

对于海信的打法,不少业内人士评价:这根本就不是做生意的方式。

不过,海信从一开始就没有把激光电视当成一个简单的生意。

生命的美丽在于对某事的痴迷。

刘显荣和钟强这两位80后工程师,将青春奉献给激光电视技术研发,经常连续工作48小时,对此深有体会。

其实,无论是个人还是公司,沉迷其中的美妙心情都是一样的。

在世界显示技术发展路径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以海信为代表的中国激光电视产业悄然打破了日韩企业长达数十年的统治地位。

除了LED、OLED、QLED之外,还开创了一条由中国企业主导的新路径。

主的新路。

这个新生事物的成长、扩张和主流化的过程,必然会激起LCD、OLED显示器厂商、国内外电视厂商甚至众多相关企业的热情,导致他们对这个新生事物“做文章”。

不过,噪音越大,越证明激光电视行业势不可挡。

以海信为代表的激光显示企业正在动别人的奶酪。

与此同时,他们也在集中力量,将激光显示产业的蛋糕越做越大。

而且,这块蛋糕,每一块都牢牢地稳在中国人和中国企业的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