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展

《光纤通信原理与技术》

时间:2023-06-28 03:29:19 信息发展

光纤通信是利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将信息以光的形式进行编码、调制、发送、接收和解码的一种通信方式。光纤通信具有传输容量大、损耗小、抗干扰性强、安全性高等优点,是现代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主要介绍了光纤通信的原理及其发展,光纤通信的物理学基础,光纤的传输理论和特性,光源和光发射机,光检测器和光接收机,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设计和工程,以及SDH技术、WDM技术、光放大和色散补偿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光纤通信中的应用。

光纤通信的原理及其发展

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源产生的激光或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产生的发光二极管(LD)作为信息载波,通过调制器对其进行调制,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然后通过耦合器将光信号输入到光纤中,在光纤中传输一定距离后,通过分路器或放大器进行分支或放大,最后通过检测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进行解调和恢复。

光纤通信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60-1970年):激光和低损耗玻璃光纤的发明,为光纤通信提供了基本条件。

2.第二阶段(1970-1980年):半导体激光器和PIN、APD等高速高灵敏度的检测器的出现,以及单模光纤和无源器件的研制成功,使得光纤通信系统的速率和距离得到显著提高。

3.第三阶段(1980-1990年):同步数字体系(SDH)和波分复用(WDM)技术的发展,以及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和色散补偿器件的应用,使得光纤通信系统的容量和可靠性进一步增强。

4.第四阶段(1990年至今):相干技术、孤子技术、全光网络技术等新型技术的出现,以及DWDM、OTN、ROADM等新型设备和网络架构的建立,使得光纤通信系统进入了超大容量、超长距离、超高速率、超高灵活性的新时代。

光纤通信的物理学基础

要了解光纤通信的工作原理,需要掌握一些光的基本性质和规律,包括:

1.光的反射、折射和全反射: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由斯涅耳定律描述。当光从高折射率的介质进入低折射率的介质时,如果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就会发生全反射现象,即所有的光都被反射回原来的介质。光纤的导光原理就是利用了全反射现象。

2.光的干涉和衍射:当两束或多束相干光相遇时,会发生干涉现象,即光强在空间上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当光通过小孔或绕过障碍物时,会发生衍射现象,即光强在空间上呈现出不规则的变化。干涉和衍射现象可以用惠更斯-菲涅尔原理或麦克斯韦方程组来解释。

3.光的偏振:偏振是指光波电矢量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内的振动状态。根据电矢量的振动形式,可以将偏振分为线偏振、圆偏振和椭圆偏振。偏振可以通过偏振器、双折射晶体、菲涅尔反射等方式产生或改变。偏振在相干通信、偏振分复用等方面有重要应用。

4.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当光在介质中传播时,会遇到吸收、色散和散射等影响因素。吸收是指光能被介质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导致光强减小。色散是指光速度随着波长或频率的不同而变化,导致信号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