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第七版教材的特色与优势》
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空间信息等专业或学科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诸多院校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课程之一。它在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先修课程)启后(后续课程)”的作用,扮演着“桥梁”的角色。因此,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对于学习者掌握通信和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分析方法,以及建立对通信系统的分析、设计、建模、仿真和工程实现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众多的通信原理教材中,樊昌信、曹丽娜编著的《通信原理(第七版)》是一本经典的教材,它自1980年至今约每5年修订一次,连续七轮中标为全国统编教材或国家级规划教材,并先后荣获工科电子类专业优秀教材特等奖、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国家级精品教材、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它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首批的一类课程、也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它被广泛应用于全国各地高校和科研机构,受到了广大师生和读者的好评。
那么,《通信原理(第七版)》教材有哪些特色和优势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1.系统性:本书以信息论为指导思想,以数字通信为主线,以模拟通信为辅线,系统地介绍了通信系统的组成、分类和通信方式,以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和实现方法。本书共分为14章,主要包括绪论、随机过程、信道与噪声、模拟调制系统、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数字带通传输系统、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新型数字带通调制、信源编码、差错控制编码、同步原理、扩频通信系统、多址接入技术和无线移动通信等内容。每章都有导学篇,梳理本章的内容主线、沟通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制定学习策略、引导学习方法。每章都有单元测试题,可供学习者作为平时成绩考核之用。每章都有课后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计算题和应用题等,既有基础性的题目,也有拓展性的题目,既有理论性的题目,也有实践性的题目,既有定量分析的题目,也有定性分析的题目,既有简单的题目,也有复杂的题目,涵盖了本章的主要知识点和重要技能点,可供学习者作为课后练习和复习之用。
2.时代性:本书紧跟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不断更新和完善教材内容。在第七版中,本书对全书内容进行了全面修订和更新,增加了新型数字带通调制、扩频通信系统、多址接入技术和无线移动通信等内容,删除了一些过时或不重要的内容,调整了一些章节的顺序和结构,优化了一些知识点的表述和推导,增加了一些实例和习题。本书不仅介绍了通信原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而且涉及了通信原理在5G、6G、物联网、卫星通信、深空探测等领域的应用和展望,体现了教材的时代性和前瞻性。
3.实用性:本书注重培养学习者对通信系统的分析、设计、建模、仿真和工程实现的能力。本书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实际工程问题,给出了大量的实例和应用。本书在每章末尾都提供了电子课件和仿真程序(Matlab或Simulink),可方便学习者下载、进行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电子课件中包含了本章的重点、难点、要点和归纳总结等内容,以及一些动画演示和仿真演示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