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华为认证网络工程师(HCNA)的考试内容之一。华为教材《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是该课程的主要教材,涵盖了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网络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等内容,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践操作。本文将对该教材的部分习题进行解析,并总结一些考点。
第一章 数据通信基础
1. 数据通信系统由哪些基本部分组成?
数据通信系统由以下五个基本部分组成:
1.发送设备:将信息转换为可传输的数据,并发送到传输介质上。
2.传输介质:提供数据从发送设备到接收设备的物理路径。
3.接收设备:从传输介质上接收数据,并将其转换为原始信息。
4.信道:指在一定时间内从一个设备到另一个设备传输数据的路径。
5.协议:指在数据通信中遵循的规则和约定。
2. 数据通信中常用的三种模式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
数据通信中常用的三种模式是:
1.简单x模式:只有一个方向的数据传输,如电视广播。
2.半双工模式:两个方向的数据传输,但不能同时进行,如对讲机。
3.全双工模式:两个方向的数据传输,可以同时进行,如电话。
3. 数据通信中常用的三种编码方式是什么?各有什么优缺点?
数据通信中常用的三种编码方式是:
1.非归零编码:使用两种电平表示0和1,如NRZ-L和NRZ-I。优点是简单易实现,缺点是没有时钟信息,容易出现同步问题。
2.归零编码:使用三种电平表示0和1,每个码元中间有一个归零电平,如RZ和Biphase。优点是有时钟信息,容易同步,缺点是占用带宽较大,需要更高的采样率。
3.曼彻斯特编码:使用两种电平表示0和1,每个码元中间有一个电平跳变,如Manchester和差分曼彻斯特。优点是有时钟信息,容易同步,且不受直流分量影响,缺点是占用带宽较大,需要更高的采样率。
第二章 网络体系结构
1. 什么是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它由哪些层次组成?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一种网络体系结构,用于描述不同类型的网络系统之间的通信过程。它由以下七个层次组成:
1.应用层:提供用户和应用程序之间的接口,如文件传输、电子邮件、网页浏览等。
2.表示层:负责数据的格式转换、加密解密、压缩解压等,如ASCII、JPEG、SSL等。
3.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如登录、注销、同步等。
4.传输层:负责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或不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如TCP、UDP等。
5.网络层:负责提供逻辑地址和路由选择,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连,如IP、ICMP、ARP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