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第七版教材》的内容结构与模块划分
通信原理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它涉及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分析方法,是后续课程的桥梁和基石。为了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樊昌信教授领衔主编了《通信原理第七版教材》,这是一本经过多年修订和完善的国家级规划教材,获得了多项荣誉和广泛认可。
本书在内容编排上,采用了“三模块、一保障”的结构体系,即将通信系统划分为“信号与信道分析”、“信号发送与接收”、“基于性能的编码”三个模块,以及“同步系统”作为保障。这样的模块划分,有利于突出通信系统各功能部分的特点和内在联系,也有利于学习者掌握通信系统的整体框架和核心内容。
第一模块“信号与信道分析”,主要介绍了通信系统中所涉及的信息、消息、信号、噪声等基本概念,以及信道对所传信号的影响和度量方法。这一模块为后续模块奠定了基础,让学习者了解通信系统中传输对象的特性和传输环境的条件。
第二模块“信号发送与接收”,主要介绍了通信系统中实现信息发送与接收的技术手段,包括模拟调制、数字基带传输、数字频带传输等。这一模块是通信系统的核心部分,让学习者掌握通信系统中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技术方法。
第三模块“基于性能的编码”,主要介绍了通信系统中提高信息传输效率和可靠性的编码技术,包括信源编码、差错控制编码等。这一模块是通信系统的优化部分,让学习者了解如何利用信息论和编码理论来改善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第四部分“同步系统”,主要介绍了通信系统中保证收发双方时序一致性的同步技术。这一部分是通信系统的保障部分,让学习者认识到同步问题在数字通信中的重要性和解决方法。
本书在内容安排上,既考虑了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又考虑了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力求做到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抽象到具体,由理论到实践。本书不仅注重理论的阐述,还结合了大量的实例和应用,让学习者能够理解通信原理的本质和实质,培养学习者的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
本书是一本适合于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使用的教材,也是一本适合于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和参考的书籍。本书配套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课件、习题、实验、课程设计等,可登录“爱课程”网站(http://www.icourses.cn/sCourse/course_6584.html)或扫描各章节提供的二维码直接获取。希望本书能够为广大师生和读者提供一份有价值的学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