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针对的是想转行找工作的同学,不是单纯对学习编程感兴趣的同学。现在转行来得及吗?我想:为时已晚,但风险很大。有的朋友干劲十足,转行后成功加入BAT,有的在打工,还在苦苦挣扎;有的参加了培训班,很快就毕业了;都失败了。作为程序员转行的好处相信大家已经充分了解了,不然也不会有转行的念头,就不细说了。这里有一些风险(提前劝说,仔细阅读)。清楚地了解风险,如果你还想转换,那么你就可以采取行动。学习成本低不就是编程没有成本吗?说实话,还是挺难的。这里我说的是大多数没有基础的人。不排除有天才大神可以无师自通。很多人对编程的印象都来自于电影。即使你在现实中有一个程序员朋友,你也很难了解他每天在电脑前所做的事情。为什么用键盘输入一句话,电脑就会自动启动帮你做作业。在你自己写代码之前,你是没有体感的。交错如山,犹如读别业文章,读天经。如果你想转行,你需要付出很多。入门门槛低,但找工作更难。你已经有了一台水泥搅拌机。您还需要学习如何使用铲子吗?没错,编程的门槛越来越低:以前建站可能需要LAMP,现在只需要拖拽一键生成;美国提倡全民编程,AppStore里也有很多编程教学APP,一步一步就可以开发自己的程序,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简单。但是,越容易掌握,竞争力就越低。人尽皆知的事情为什么要拿高薪。“世间之壮丽、瑰丽、奇景,往往在于险峻与遥远,而人所难得的,却是难得的。”所以“学”编程和找工作是有一定差距的。不同工种可能完全是两种体验。如果把编程比作盖房子,那么有人搬砖,有人拌水泥,有人做木工。虽然都是体力劳动,但木匠可能比水泥工文雅,水泥工可能比搬砖工轻松(这都是主观的比喻,自己理解就好)。是盖房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工种都适合你。只有充分了解,才能判断自己擅长什么,什么适合自己。而一旦选择了方向,就会面临海量的知识,每天还在更新,学无止境。要想上进,还是要“专精强”,就是什么都要懂一点,另一个方向就是核心竞争力。不同的品级付出精神力和“体力”的差距。这也是盖房子的例子。有人成为工程师,有人成为规划师,有人成为建筑师。相差一千里。别人画蓝图,你搬砖,画蓝图的同学挣得比你多。行业专家饱经沧桑,经历过“修下水道、切断光纤”这样史诗般的失败,所以在架构设计时完全可以应对。至于新人,无论是专业的学生(也就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还是半路出家,经验都还有些不成熟,要从基础做起(各行各业都一样)生活)。而且大部分转行的同学可能会应聘一些外包公司,在外包公司工作。他们大概率无法接触到核心技术,只能做边际工作,纯“体力”劳动。如果大家对学习Java有什么疑问,可以随时向我咨询如何提高学习Java、学习方法、学习技巧,快速达到就业的技术水平。这是我建立了5年的Java学习交流QQ群:494801931,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随时在里面提问,也可以下载各个阶段需要Java的学习资料。前端和Python的问题也可以问。转行成功不是心安理得。编程是无止境的学习。如果你想转行,你必须意识到这一点。新技术每天都在涌现。我三年前知道的技术已经完全淘汰了。没有人再使用它了。所以我在这门技术上积累的经验完全没有用。新人虽然没听说过这项技术,但和我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我要学的不一样,我要学得比他们快,才不会被他们淘汰。年龄是一道无法逾越的坎。不是说高压、高强度的工作导致身体跟不上,而是说即使你一直轻松工作,到了一定年龄,学习速度也未必比得上年轻人.去年,一家公司裁掉34岁以上员工的消息并非无稽之谈。更不用说这几年,国内的软件工程等计算机专业在大学里呈现出井喷的现象,导致应届生大量涌现。所以国家也一下子取消了35个软件工程学位),现在转专业的人越来越多,企业可以用更低的成本招到更有潜力的人,老程序员的出路就成了问题。以上两点让我们的从业者也很苦恼。很多人转行的年龄都差不多,而你还在一个接一个转行,这是又一座围城。现在第一批程序员已经40多岁了,看看中国还会不会有一辈子做程序员的人!到底要不要去培训班讨论这个问题,要不要去培训班?我的建议是你可以去,先听听试讲,多尝试再选择。现在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因为程序员转行),有的培训班完全是流水线,教你编程,包装简历,批发上市,发给公司,学不好的就留下作为讲师...所以你一定要表现出你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另外,自学是程序员转行的正确方式,也是检验自己是否适合这个职业的一种方式。还不如给小白买一本入门书,《21天掌握xxx》什么的,多买几本,用这种书先摸摸感觉,实在上不去再上课.学习编程,需要边学边做,努力工作,多练习。仅仅看书是不够的。您必须在键盘上键入时阅读书籍才能实现所有这些。Tail=写程序有一个原则叫DRY:Don'trepeatyourself。把需要反复回答的东西写成文章,如果以后有人问我类似的问题,我可以直接发链接,“你可以看看我写的文章,看完你就明白了”。这就是写博客的意义,也是懒惰的本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