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上篇文章的延续,https://segmentfault.com/a/11...继续说css选择器。本文主要讲伪类1,:after,:before,这两个在日常生活中可能用的比较多。类似的意思是在父元素之后或之前添加一个元素。强制参数内容,即使没有内容,也必须设置一个空字符串。2.:link,:visted,:hover,:active这四个分别是未访问时,已经访问过,当鼠标放在元素上时,它是active的。一般来说,设置标签都是按照这个顺序设置的。假设定义顺序是a:visited,a:hover,a:link,那么你会发现不管我悬停不悬停,样式都是链接样式。是的,这是因为鼠标经过的未访问链接同时具有a:link和a:hover属性。第一种情况,a:link离它最近,所以先满足a:link,放弃a:hover的重复定义。所以,如果一个链接没有被访问过,它可能同时有link和hover两个属性,后面不能写链接,否则无论hover是否被访问,都会显示链接的样式;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链接被访问过,那么它可能同时具有visited和hover属性,hover应该在visited之后;如果hover放在active后面,那么实际上当你激活(active)链接的时候会触发hover伪类,hover把active颜色盖在后面,所以active颜色是永远看不到的。3.:focus,选择获得焦点的input元素。当它获得焦点时,它就会发生变化。4.:first-letter,元素中的第一个字符。5.:first-line,元素中的第一行字符。6.:第一个孩子,:最后一个孩子。属于所选元素的第一个或最后一个子元素。7.:first-of-type,last-of-type选中元素的第一个或最后一个元素里面的所有元素kkw,test,haha??haha(第一个)都产生效果8.:only-of-type,only-child只包含一个几乎没有用到属性9的相关元素,:nth-child(2),第二个选中的元素里面的所有元素123和456都会有效果,括号参数,可以设置为(2n)或(2n+1)等,用来实现交错变色等效果的实现。10.:nth-last-child(2),最后一个被选元素的第二个内部的所有元素。这里,括号内也可以设置参数,如(2n)。11.:target,当目标锚被激活时。12.:empty,遇到空元素时13.:enabled,启用时,主要用于input14,:disable,禁用时,同上15,input:checked,选中时,或者用于chekbox,Radio和其他元素。嗯,我目前的理解是这样的。我对nth-of-type有点陌生,不过好像花了不少时间。简单的理解就是对于选中元素类型下的元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