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Web前端 > CSS

《2019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

时间:2023-03-30 18:38:10 CSS

更多精彩,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2020年4月29日,中国气象局向社会发布《2019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对2019年我国地表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总结回顾。《公报》要点如下:全国大部分气象条件有利以改善植被生态质量。2019年,全国大部分地区水热正常,有利于植被生长。全国植被生态质量指数为67.6,比上年提高6.1%。质量是首选年份;但2019年,区域性、周期性干旱、低温等灾害影响严重,导致全国植被净初级生产力较水热条件优越的2018年减少25克碳/平方米,整体植被生态质量不如2018年。从2000年到2019年的变化趋势来看,全国93%的地区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80.6%的地区年降水量呈上升趋势。良好的水热条件有利于植被生长;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有力促进了植被生态质量的发展。其中,2000年以来,全国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年均增加碳每平方米3.6克,植被覆盖度年均增加0.25个百分点。气象条件和生态建设工程对改善植被生态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植被生态质量指数:用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和植被覆盖度的综合指数表示。值越大,植被生态质量越好。全国主要生态系统气象监测评估2019年,南方大部分林区发生严重干旱,部分林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比2018年下降8%~15%;呈增加趋势,固碳释氧能力提高,年均吸收二氧化碳20.5克/平方米,年均释放氧气14.9克/平方米。2019年,全国草原水热状况好于常年,差于2018年。草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达到458.1克碳/平方米,为2000年以来的第二高。2019年,气象全国农区条件较好,灾害影响总体较轻。加之农业措施得力,全国粮食大丰收,单产创2000年以来新高。2000年以来,我国北方荒漠化地区植被覆盖率增加,防风固沙功能增强。得到改善,生态不断向好发展。2000-2019年全国草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趋势率评价重点生态工程区域气象影响2019年,三江源地区降水偏多,气温偏高,植被生态质量偏优。湖泊面积达到2006年以来最大。2019年和2018年祁连山植被生态明显改善,2019年是2000年最好的一年,近十年主要湖泊水库蓄水量增加。2019年,青土湖和青海湖水体面积达到最大。2000年以来,呼伦湖地区植被生态质量呈现改善趋势,2019年水体面积保持在2000平方公里以上。黑龙江扎龙湿地2000年以来,降水量和开阔水域面积汛期呈加重趋势,植被生态质量明显改善。2019年海河流域水源涵养比常年偏多5.1%,但比2018年偏低42.7个百分点。2019年西南地区大部分石漠化地区降水偏多,植被生态趋于正常,但云南和广西的严重干旱导致生态质量出现偏差。2019年,洞庭湖、鄱阳湖区受周期性高温干旱、暴雨洪涝影响,生态质量不如2018年。2019年太湖气象条件有利于发生蓝藻水华,发生面积较2018年有所扩大。2019年太湖蓝藻水华频率分布详见公报全文,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yvYw...:sr3w选自往期·完·中央气象台科技创新服务创新·绿色·分享微信号:kjcx_nmc我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