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新业态行业开发者,作为金融科技输出机构,负责为持牌机构提供技术赋能,提供开放和开源的技术产品,让持牌机构的IT人员能够做好二次开发和支持业务创新;并基于行业丰富的需求场景和案例,总结、提炼、持续优化产品,定期回馈给持牌机构,形成输出、反馈、再输出的闭环。行业应该允许“生物多样性”,允许各种初创企业在自己的细分领域专注于一些基础技术,比如消息中间件、即时通讯工具、CRM、风控组件等,以达到自身的完善。另一方面,开发者只要专注于自己的领域,抓住一两个点服??务于整个行业,而不是什么都做大,什么都做的杂乱无章,就能很好地生存。做出一些让观众迷惑的三流、四流“竞品”(充当投标时的“添乱”)。GSCollection已移入EclipseFoundation进行维护,后续由授权机构进行维护。不能喊技术口号,一两个工程师也舍不得招。一切都取决于开发人员。鼓励技术团队选择行业技术提供商的开放技术做好工作。二次开发,专注业务创新。另外,有能力的机构也可以把自己开发的一些不涉及业务的底层技术(比如高盛开源了它的Java数据结构实现框架GSCollection)提供给业界,大家共同维护。延长其生命力,降低自身投入成本。这也是当前行业非常需要的“合作竞争”。三是行业自律组织、监管机构下属的事业单位或其他各类协会可以利用开源技术为推动行业技术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我们知道,互联网上的开源技术数不胜数,有好有坏,来源也很复杂。对于高度监管的行业,比如金融行业,对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非常敏感,有时需要通过一些公益组织来推动行业内开源技术的发展。实现行业级协作互助,制定行业标准。FinOS官网截图FinOSFoundation(金融科技开源基金会)是一家华尔街非营利组织。BlackRock、MorganStanley、BankofAmericaMerrillLynch、Citigroup、UBS、Nomura等金融机构共同投资),该基金会在开源协作方面也作为行业与外部科技公司的连接点,吸收RedHat(RedHat)Hat)、GitHub等开源科技公司成为其白金会员。监管机构认可的行业云服务商或像FinOSFoundation这样的独立非营利组织也可以为行业孵化一些开源项目,并与技术厂商协商协调发布针对金融行业、专项安全加固、和合规性一个开源的技术发行版(distro),用于申诉。金融行业的开源商业模式虽然国内投资界VC青睐SaaS,但在金融行业,尤其??是证券行业,云服务本身受到信息安全和数据隐私保护等监管要求的极大制约。总的来说,资金还是集中在招标、采购软件、私有化部署上。可以说证券行业没有可以落地的SaaS。合作共赢可塑造健康新生态风险投资家对传统软件商业模式不感兴趣,那么证券行业的软件公司是不是很“性感”?如果还跟着封闭、垄断、欺客、销售靠吃喝拉关系,每年还要收服务支持费,难怪风投觉得没意思。但实际上,新的软件供应商模式由来已久,并且有很多基于开源技术的成功商业案例,适合做不了SaaS的金融行业的科技公司参考。下面分为两种:基于公开开源技术的优化维护、商业发行版(distro)、对企业的技术支持。这样成功的公司包括2018年被IBM以340亿美元收购的Redhat,最近还有Cloudera+Hortonworks这两家基于开源大数据技术Hadoop做商业产品和服务的公司。他们分别在2017年和2014年IPO,2019年合并。这些企业对赖以生存的开源技术没有控制权;他们拥有核心技术的控制权,可以基于他们主导研发的开源技术核心创建商业产品。成功的公司包括Mulesoft,一家只做企业级应用软件之间数据交换的公司,被Salesforce以65亿美元收购;Elastic,一家帮助企业做数据检索的公司,2018年9月上市,营收1.6亿美元,2018年底市值50亿美元;Confluent是IT界知名技术Kafka的拥有者,被誉为“开源独角兽”。2019年初获得红杉资本领投的1.25亿美元D轮融资。开源是一种新的软件生产协作模式,具有以下商业竞争优势:通过开源社区吸引和利用优秀人才。最有前途和最有用的开源项目往往会吸引最好的工程师。这其实是一种“杠杆”利用,也可以促进社区开源产品的快速迭代;它有助于获得客户。如上所述,许多金融机构在购买系统时也希望获得源代码。这背后的逻辑是,他们担心制造商会倒闭,以至于无法定制;它是存在的,不能被轻易取代,但是分分钟和钱挂钩的业务系统是建立在它上面的,风险太大。敏感岗位的基础技术,如即时通讯工具,都有开源代码可以审计,这也让一些组织对信息安全和数据隐私保护有了定心丸。开源现已成为信心的保证;它有助于建立一个商业生态系统。通过知识产权开放,客户可以较低门槛采用,逐步形成市场规模,形成社区,建立上下游合作伙伴,并有机会成为事实标准(defactostandard)。卡夫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不知不觉中,很多金融机构都采用了它,技术人员甚至将它的技术概念作为词汇来描述问题和解决方案。但这并不意味着开源应该取代闭源。例如,一些包含金融业务逻辑的系统不一定需要开源,支撑这类系统的底层“基础软件”就很适合考虑开源模式。保护知识产权开源并不意味着放弃知识产权。与传统商业软件的Copyright(版权)不同,开源软件是指Copyleft(“版权”是为自由软件运动而产生的英文单词,并进入了字典。文本)和Permissive。这些许可证的存在,一方面不同程度地保护了原作者的知识产权,另一方面给予了用户比商业软件更友好的条款。CreativeCommons是一个普通的版权版权组织。Copyleftlicenses,也称为“viral”licenses(非贬义,指的是对采用者的知识产权的传播和复制有条件的限制——即引用或修改其代码的软件也需要开源在同样的方式等),这对于需要建立开源生态和商业化的企业非常有帮助。最著名的两种类型是Eclipse开源许可证和著名的GNUGPL系列许可证。在宽松的许可证中,最典型和被广泛采用的是Apache2.0、MIT和BSD。它们帮助一些技术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传播。目前,国际开源倡议组织(OSI-OpenSourceInitiative)列出了不下六十个或七十个开源许可证。而我国最近提交并获得了第一个国际开源许可证的OSI批准《木兰宽松许可证 v2》,是用中英文写的。由此可见,我国的软件知识产权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值得金融行业IT人员的重视和利用。我们从这里去哪里?金融行业对开源技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更高,并不是所有的技术都适合开源。如何找到一个合适的开源和闭源策略组合,避免一些核心基础技术模块让公网上的开源社区植入恶意代码,同时安全地与许可组织共享一些知识产权?泛泰极客是一家为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提供具有通用金融属性的基础技术的科技公司。其即时通讯技术针对的是金融零售业务、投行业务、研究院业务、合规监管场景、交易场景等基础层需求,有别于互联网上常见的即时通讯技术。科技行业有专攻,行业组织“众筹”科技公司的一些基础科技项目,科技公司做自己擅长的,与“发起人”分享成果。我认为这是金融行业科技的良性发展。循环。您对金融科技领域的开源有何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