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微信用户不明白,微信中的语音消息不支持转发,非常不方便。
有些人甚至使用“语音克隆”等特殊方法或工具来转发微信语音。
那么,为什么微信总是忽视这样一个用户需求很高的设计呢?今天,微信官方通过一个案例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赵女士在微信上收到父亲的消息,称他出去买菜忘了带钱,让赵女士转200元到微信。
赵女士声音问道:“爸爸,是你吗?”很快,她就收到了对方的回复。
赵女士听到父亲的声音,就将钱转了出去。
没想到,赵女士竟然被骗了——调查发现,赵女士父亲的微信账号被盗,语音信箱被提前录音。
微信表示,微信语音无法转发,这是基于微信产品设计的初衷之一:最大程度地保护用户隐私和安全。
在隐私方面,主要原因是语音消息与文本消息不同。
人的声音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个体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的特点,能够对应用户的真实身份。
从安全性的角度来说,由于语音消息可能对应用户的身份属性,因此语音消息中可能会包含一些相对私密的信息,例如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这些信息如果被转发,可能会被骗子获取。
会被用来冒充用户的身份进行借钱诈骗,造成其他用户受骗。
另外,微信语音之所以不支持转发,是为了保证信息传递简洁有效,防止用户沟通中产生误解,因为截获的语音消息片段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使用时可能会断章取义。
,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案例中的“声音克隆”呢?主要有以下几种可能: 1、用户使用了“山寨微信”(微信插件软件),感染木马,导致手机数据被木马窃取。
2、用户通过其他渠道留存语音及关系链信息,被不法分子获取并通过语音合成软件用于欺骗身边亲友; 3、在一些媒体报道的案例中,经核实,诈骗者发出的声音并不是被冒充的人的声音,而是利用故意制造噪音的环境效果和发声音的行为所带来的心理暗示来证明一个人的身份,以降低其他用户的警惕性并获得他们的信任。
那些号称可以转发语音的“微信”,其实都是非官方的微信客户端,也就是微信插件软件。
它们是未经许可篡改微信客户端数据,从而对微信进行批量或自动操作的第三方软件。
某些功能的用途,例如语音转发等。
这些功能看似方便,但实际上存在收集个人隐私信息等安全风险,甚至可能被某些人利用进行恶意营销广告、骚扰、诈骗等行为。
有些插件甚至含有可以直接窃取用户帐户密码的木马。
因此,切勿使用非官方的微信客户端。
除了上述危险外,它们还可能被封锁。
有些手机支持双甚至多个微信开口,请谨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