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是一个开源的高性能键值对存储系统,它可以用来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如字符串、列表、集合、散列、有序集合等。Redis不是一个关系型数据库,它没有表和行的概念,而是将所有的数据都存储在键值对中,每个键值对都属于一个数据库。
Redis默认有16个数据库,编号从0到15,每个数据库都是一个独立的命名空间,也就是说,不同数据库中可以有相同的键,但它们对应的值可能不同。Redis的客户端在连接到Redis服务器时,会自动选择0号数据库,除非另外指定。
要查看当前选择的数据库,可以使用SELECT命令,它会返回一个整数表示当前数据库的编号。例如:
要切换到其他数据库,也可以使用SELECT命令,后面跟上要切换的数据库编号。例如:
要查看当前数据库中有多少个键值对,可以使用DBSIZE命令,它会返回一个整数表示当前数据库中键值对的数量。例如:
那么,为什么Redis默认有16个数据库呢?这其实是一个历史遗留的设计,最初是为了方便开发者在不同的场景下使用不同的数据库,比如测试、开发、生产等。但是,这种设计并不是很灵活,因为每个数据库都是隔离的,不能进行跨库操作,也不能为每个数据库设置不同的配置和策略。因此,在实际使用中,并不推荐使用多个数据库,而是建议使用单一数据库,并通过键名前缀来区分不同的数据类型或业务模块。例如:
这样,就可以通过KEYS user:*来获取所有用户相关的键值对,或者通过KEYS blog:*来获取所有博客相关的键值对。当然,这种方式也有一些缺点,比如键名会变得更长,占用更多的内存空间,而且KEYS命令会扫描整个数据库,可能影响性能。因此,在生产环境中,更推荐使用SCAN命令来逐步遍历数据库中的键值对,并配合匹配模式来过滤出想要的结果。
Redis默认有16个数据库,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必须使用它们。根据你的实际需求和场景,你可以选择使用单一数据库或多个数据库,并通过合理的命名规范来组织你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