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GNU和GPLGNU项目(也称为GenuProject)是由理查德·斯托曼(RichardStallman)于1983年9月27日公开发起的自由软件集体协作项目,其目标是创建一个完全自由的操作系统。GNU也称为自由软件工程项目。GPL即GNU的通用公共许可证(GNUGeneralPublicLicense,GPL),也就是“反版权”的概念。同时要求软件必须以源代码的形式发布。GNU系统和Linux内核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基于Linux的GNU系统,通常称为“GNU/Linux”,简称Linux。2.Linux发行版一个典型的Linux发行版包括:Linux内核、一些GNU库和工具、命令行shell、具有图形界面的XWindow系统和相应的桌面环境,如KDE或GNOME,并包含数以千计来自办公应用软件的资源套件、编译器、文本编辑器到科学工具。主流发行版:RedHatEnterpriseLinux,CentOS,SUSE,Ubuntu,Debian,Fedora,Gentoo3,UnixandLinuxLinux是基于Unix的,属于Unix范畴。Uinx操作系统支持多用户、多任务、多线程,支持多CPU架构的操作系统。Linux继承了Unix以网络为中心的设计思想,是一个性能稳定的多用户网络操作系统。4.Swap分区Swap分区,即swap区,当物理内存不够用时系统与Swap进行交换。即当系统的物理内存不够用时,将硬盘中的一部分空间释放出来,供当前运行的程序使用。当那些程序要运行时,将保存的数据从Swap分区恢复到内存中。内存空间被释放的程序一般都是很久没有运行的程序。Swap空间一般应大于或等于物理内存大小,同时最小不应小于64M,最大应为物理内存大小的两倍。五、GRUB的概念GNUGRUB(GRandUnifiedBootloader简称“GRUB”)是GNU工程中的一个多操作系统引导管理程序。GRUB是一个支持多种操作系统的引导管理器。在有多个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中,GRUB可以用来在计算机启动时选择用户想要运行的操作系统。同时GRUB可以引导Linux系统分区上的不同内核,也可以用来给内核传递启动参数,比如进入单用户模式。6.Buffer和CacheCache(高速缓存)是位于CPU和内存之间的临时存储。缓存容量比内存小很多,但是交换速度比内存快很多。Cache通过缓存文件数据块,解决了CPU运算速度和内存读写速度之间的矛盾,提高了CPU和内存之间的数据交换速度。缓存越大,CPU处理速度越快。缓冲(buffer)缓存内存,通过缓存磁盘(I/O设备)数据块,加快访问磁盘上的数据,减少I/O,提高内存与硬盘(或其他I/O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速度.Buffer即将写入磁盘,Cache是??从磁盘读取。7、TCP三次握手请求方发送SYN(SYN=A)包,等待响应方确认响应方收到SYN,返回SYN(A+1)和自己的ACK(K)包给请求者。请求端收到响应端的SYN+ACK包,再次向响应端发送确认包ACK(K+1)。请求方和响应方建立TCP连接,完成三次握手,开始数据传输。8、Linux系统目录结构Linux文件系统采用树状链接的目录结构,即只有一个根目录(通常用“/”表示),包含下级子目录或文件的信息;子目录可以包含有关较低级别子目录或文件的信息。/:第一层级的根目录,整个文件系统层级的根目录。即文件系统的入口,最高层目录。/boot:包含Linux内核和系统启动程序所需的文件,如kernel、initrd等;grub系统引导管理器也在这个目录中。/bin:基本系统所需的命令,功能与“/usr/bin”类似,该目录下的文件都是可执行文件。普通用户也可以执行。/sbin:基本的系统维护命令,只有超级用户才能使用。/etc:所有系统配置文件。/dev:设备文件存放目录。如终端、磁盘、光盘等。/var:存放经常变化的数据,如日志、邮件等。/home:普通用户目录的默认存放目录。/opt:第三方软件的存放目录,如用户自定义软件包、编译软件包等安装在该目录下。/lib:库文件和内核模块存放目录,包括系统程序所需的所有共享库文件。9、硬链接和软链接硬链接(HardLink):硬链接是使用同一个索引节点(inode号)的链接,即可以允许多个文件名指向同一个文件索引节点(hard链接不支持目录链接、跨分区链接),删除一个硬链接不会影响索引节点的源文件和其下的多个硬链接。lnsourcenew-link软链接(符号链接,SymbolicLink):符号链接是以路径形式创建的链接,类似于Windows的快捷链接,一个符号链接允许创建多个文件名链接到同一个源文件,删除源文件,其下的所有软链接将不可用。(软链接支持目录、跨分区、跨文件系统)ln-ssourcenew-link10,RAID技术磁盘阵列(RedundantArraysofindependentDisks,RAID),廉价的冗余(独立)磁盘阵列。RAID是将多个独立的物理硬盘以不同的方式组合成一个硬盘组(逻辑硬盘),提供比单个硬盘更高的存储性能和数据备份技术。RAID技术可以将多个磁盘组合在一起作为一个逻辑卷,提供磁盘跨越功能;数据可以分成多个数据块(Block),并行写入/读取多个磁盘,提高磁盘访问速度;通过镜像或验证操作提供容错。具体的功能是通过不同的RAID组合来实现的。从用户的角度来看,RAID组成的磁盘组就像一块硬盘,可以对其进行分区、格式化等操作。RAID的存储速度远高于单个硬盘,并且可以提供自动数据备份和良好的容错能力。RAID级别,不同的RAID组合分为不同的RAID级别:RAID0:称为Strippingstripe存储技术,所有磁盘完全并行读写,是最简单的磁盘阵列组成形式,只有2个以上的硬盘足够了,成本低,可以提供整个磁盘的性能和吞吐量,但是RAID0不提供数据冗余和错误修复功能,所以单个硬盘的损坏会导致所有数据丢失。(RAID0只是单纯提高磁盘容量和性能,不为数据提供可靠性保证,适用于对数据安全性要求不高的环境)RAID1:镜像存储,通过镜像两块磁盘之一的数据进行数据冗余在另一块磁盘上实现,两块磁盘产生相互备份的数据,其容量仅等于一块磁盘的容量。当数据写入一个磁盘时,会在另一个空闲磁盘上产生镜像,在不影响性能的情况下保证系统最大的可靠性和可修复性;当原始数据繁忙时,可以直接从镜像硬盘中读取数据(从两个硬盘中速度较快的一个读取),以提高读取性能。相反,RAID1的写入速度较慢。RAID1一般支持“热插拔”,即阵列中硬盘的拆卸或更换可以在系统运行时进行,无需中断和退出系统。RAID1是磁盘阵列中硬盘单位成本最高的,但它提供了很高的数据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用性。当硬盘出现故障时,系统可以自动切换到镜像盘进行读写,不会出现重组失败。数据。RAID5:是一种平衡存储性能、数据安全和存储成本的存储方案。RAID5可以理解为RAID0和RAID1的折衷,RAID5至少需要三块硬盘。RAID5可以为系统提供数据安全,但保护程度低于镜像,磁盘空间利用率高于镜像。RAID5的数据读取速度与RAID0类似,只是多了一个奇偶校验信息,写入数据的速度比写入单盘略慢。同时,由于多个数据对应一个奇偶校验信息,RAID5比RAID1具有更高的磁盘空间利用率,存储成本也相对较低。是目前广泛使用的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