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灾与备份的区别容灾(DisasterTolerance):当上述灾难发生时,确保数据不丢失生产系统中尽可能小的损失,保持生存系统的业务不间断运行。容错性:是指当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出现故障时,保证计算机系统仍能正常工作的能力。区别:容错可以通过硬件冗余、错误校验和热插拔加专用软件来实现,而容灾则必须通过系统冗余、灾难检测和系统迁移等技术来实现。当设备故障无法通过容错机制解决而导致系统宕机时,针对该故障的解决方案属于容灾范畴。什么是灾难恢复(DisasterRecovery):是指灾难发生后,使系统恢复正常运行的能力。区别:容灾强调的是在灾难发生时保证系统服务持续运行的能力,而容灾则强调的是在灾难发生后恢复系统的能力。目前的容灾系统都包含了容灾的功能,所以本文的讨论不仅包括容灾的内容,还包括容灾的部分内容。高性能、高可用性平台架构的演进。容灾系统为企业提供了非常高的数据安全系数,那么容灾系统是什么,又是什么意思呢?恐怕连使用容灾备份的网管都解释不了。本文用最简单的语言,为您讲解什么是容灾备份。容灾和备份的目的不同。容灾系统的目的是保证系统数据和服务的“在线”,即当系统发生故障时,仍能正常向网络系统提供数据和服务,使系统不至于停机。容灾备份技术的目的与此不同。备份是“将在线数据转移到离线数据的过程”。其目的是处理系统数据中的逻辑错误,保存历史数据。因此,在容错技术种类繁多的今天,备份系统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备份是基石。备份是指将整个系统或部分数据集从应用主机的硬盘或阵列复制到其他存储介质,以防止因系统操作失误或系统故障造成数据丢失的过程。备份是数据高可用性的最后一道防线,其目的是在系统数据崩溃时恢复数据。灾难恢复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如果建立了备份系统,是不是就不需要灾难恢复的备份系统了?还要看业务部门对RTO(恢复时间指标)/RPO(可恢复的最新状态)指标的预期。如果1TB的数据库允许RTO=8小时,RPO=1天,那么备份系统就可以满足要求。同时,备份的目的是处理系统数据中的逻辑错误,保存历史数据。只能满足数据丢失或损坏时数据恢复的目的,不能提供实时的业务接管功能。因此,容灾系统对于一些关键业务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人们在谈及容灾备份时,往往指的是当生产系统出现故障时,其业务可以由容灾系统代替,继续正常工作。可以提供很好的RTO和RPO指标。同时,异地容灾系统具有应对各种灾难,特别是区域性、特大灾难的能力,具有比较完善的数据保护和容灾功能,保证灾难来临时数据的完整性和业务的连续性,以及可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业务系统可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运行,将损失降到最低。灾难恢复不能代替备份。容灾系统会将生产系统的任何变化完整复制到容灾端,包括你不希望它复制的工作,比如不小心删除了计费系统中的用户信息表。同时,容灾末尾的用户信息表也将被彻底删除。如果是同步容灾,则同时删除容灾端;如果是异步容灾,则在数据异步复制的时间间隔内删除容灾端。这时候就需要从备份系统中取出最新的备份来恢复被误删的信息。因此,容灾系统的建设不能替代备份系统的建设。企业安全体系规划考虑因素对于企业来说,应该如何建设自己的容灾体系?是只建一个备份系统,还是只建一个容灾系统,还是两者同时建,还是分步建?谁先来的问题主要取决于业务的需求:(1)需要防范的灾难类型:企业信息系统可能遇到的灾难类型及其发生比例如下:对于“人为错误”》、》软件损坏和程序“错误”加上“病毒”称为逻辑错误,占全部故障的56%,这些错误只能通过备份系统来预防;灾难系统(或远程备份)来预防,占总故障率的44%(2)允许的RTO和RPO指标从技术角度来说,衡量容灾系统的指标主要有两个:RPO(RecoveryPointObject)和RTO(RecoveryTimeObject),其中RPO表示灾难发生时允许丢失的数据量,RTO表示系统恢复的时间一般来说:灾难恢复系统可以提供较好的RTO和RPO指标。(3)系统投资一般来说,建设备份系统的投资远小于建设标准容灾系统的投资:一个备份系统的投资规模一般为几百万;而最经济的容灾系统投资将在数千万;容灾与投资关系:常用的容灾组合方式基于以上原因,业界在容灾系统建设中一般采用以下方式:在机房搭建本地备份系统,搭建异地备份系统这种方式可以以备份系统的价格满足备份和异地容灾功能,可以避免主生产中心因地震、火灾或其他灾害造成的数据丢失。备份系统+异地容灾系统这是一个理想化的容灾系统集成方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各种可能出现的错误。容灾级别容灾级别容灾技术级别1.1磁盘阵列容灾技术同步方式半同步方式异步方式1.2智能交换机技术2.1卷管理软件容灾技术2.2数据库日志复制技术2.3数据库容灾技术3.1应用容灾技术11.灾备架构规划系统正常运行生产中心单主机宕机生产中心所有主机宕机生产中心切回来源:http://www.cfdzsw.com/2019/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