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已经改版了,很多更新的用户因为改动太大而有些迷茫。事实上,当你想到它时,它没什么。看起来像。从张小龙和马化腾近期的状态来看,微信乃至腾讯都感受到了深刻的危机。否则,只是一个部门的非核心官员发布了一个似是而非的游戏“喜讯”,而腾讯和整个市场其实都兴奋不已。有人说,钉钉的崛起给微信带来了压力。确实,因为钉钉的原因,腾讯推出了企业微信。一开始是高调造势,现在几乎销声匿迹,除了偶尔会发布骇人听闻的用户数据,就是沉寂。很简单,只要是靠微信流量拉动的应用,短时间内用户量快速增长几乎是必然的,但之后就只能自保了。至于企业方,不是腾讯的负责人。于是,最擅长研究和改进产品的腾讯再次将所有其他软件的吸引人之处移植到微信上,一下子拥有了钉钉、支付宝、Snapchat、Instagram等国内外应用的实力。既然学不了乔峰,那就学慕容复吧。微信的改版不是一次两次了。据说八年有七次大修。与时俱进的产品设计是腾讯的强项。之前的9月份,微信也做了十多个大小改动,包括订阅号信息流、小程序、看看、搜索、表情等,不过很多地方后来都改回来了。向上。微信这次的改版看似突兀,其实大部分都集中在短视频的中心。由此可见,前一阶段在微信朋友圈中加入“微视录制”效果并不理想,而微视的发展更是不尽如人意,现在只能靠微信收费了。关注社交产品的人都能看出,朋友圈视频是对Snapchat和InstagramStories功能的“移植”,用“好看”代替了“喜欢”“因看见而存在”,从直观上看name可以看出是为短视频准备的。不过,这些变化固然反映了腾讯的想法,只是用户买不买还不一定。多年来,微信在视频领域一直持谨慎态度。从腾讯的战略也可以看出,“连接万物”的核心是微信,这必然会导致微信承载的功能越来越多,界面如此之大,人们使用微信的主要沟通功能将被削弱.臃肿的页面靠小程序来解决看似一条路却无法成为数字经济的引擎。曾几何时,人们在分析中国移动的飞信无法与QQ和微信竞争的原因时,认为中国移动做飞信的目的不单纯,动机太多,还要承载公司的各种需求,而微信集中了所有这些。然而,现在微信也走上了这条路。从产品的生命周期来看,微信诞生于3G时代,创造了4G时代的辉煌,但即将到来的5G可能处于下行曲线。在循环的尽头,这是自然法则,任何产品都无法逆转。3G4G时代,包括中国移动在内的运营商都被微信变成了渠道,就像中国移动在手机变成渠道的时候把固网宽带变成了渠道一样。现在,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微信也将被彻底淘汰。管道化,但微信没有管道收费的资格,腾讯的压力可想而知。虽然外界对微信吹捧,但管理团队应该比任何人都更清楚真正的问题所在。如果微信不成为哑巴管道,或者即使被渠道化也能持续创收,那么向运营商学习的唯一途径就是创造内容。这个内容不是腾讯视频也不是腾讯游戏,是微信自己的内容。否则,用户就会跑路,用户就会离开,那么,一旦发生这种事情,腾讯这棵大树的根就会烂掉。现在来看,5G主要应用在视频、无人驾驶、智能家居物联网等方面。但是,微信可以开车,这不是微信可以做到的。物联网可以用微信变聪明,却可以让人与人联系。事物变成连接物,内部矛盾会不小,风险最低的显然是做视频。大部分不是学通信的互联网人都觉得,有了微信的流量资源,做视频显然是轻而易举的事,但如果只是那样,那微信早就做到了,到今天也没必要再害羞和害羞了。主要原因是作为3G网络设计的微信,已经不适应大带宽的环境。举个简单的例子,高速公路修好了,结果再先进的拖拉机也会被淘汰。虽然不知道是法拉利还是迈凯伦,但至少有一个结论,就是拖拉机就算改装,也成不了公路之王。2018年,三大电信运营商的数据清楚地表明,用户增长已经见顶。如果不是双卡手机的活跃,用户数量的下滑已经到来。在这个基数的覆盖下,作为唯一实名用户的身份证实名用户(而非微信注册用户的概念)在微信的增长中理应停滞不前。毫无疑问,大天花板已经到来。一方面,微信不得不应对增长危机,一方面,我们不得不应对技术上的困难,改变成为了唯一的选择。高寒难耐,微信神话在2018年一直不尽如人意,靠微信流量注入的摩拜单车不得不交给美团通过上市变现。联合永辉超市孵化的超级物种,也不得不剥离主营业务以求生存。规模经济时代让位于范围经济,微信不得不改成它曾经最痛恨的样子。历史在向前发展,丑不好看无所谓,说的有没有兑现也无所谓,就像万科一样,只要你还活着。作者简介:马继华,2008年搜狐优秀博客;2009移动互联网影响力人物;2010年LBS最具影响力博客;2010年通信行业十大知名博客;;2015腾讯科技最具影响力自媒体;2015年自媒体传播圈大神;新浪财经意见领袖、百度百强作者、微博签约自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