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大家聊聊推荐系统中的信息茧房。说到信息茧,大家都有危机感。在知乎,有人问如何对抗推荐系统,避免掉入信息茧。那么究竟什么是信息茧,它是如何出现的呢?我们的未来会不会被推荐系统操纵,无法接触到外界的新鲜事物?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先说说信息茧的产生原因。马太效应与信息茧圣经马太福音中有一句名言,“凡有者加倍多余,凡一无所有者,连他所有的都要收回”。类似的道理也出现在《道德经》中。《道德经》云:“天道损之大于补不足,人之道则不同,损之不足,施之大于其所有。“这背后的道理虽然复杂,但凭直觉不难理解。越有钱的人,拥有的资源越多,赚钱的能力就越强,自然就会越富。越穷,挣钱的手段越少,自然越穷。在推荐系统领域也是如此。浏览的人越多,产品越受欢迎,产品越受欢迎,销售、评价等数据就会越好。这些指标越好,产品越容易被推荐系统选中,从而获得更多的曝光,从而陷入良性循环。而那些人气低的产品也相应地陷入了一个负循环,人气越来越低,直到最后消失。这会导致什么后果?会导致推荐系统运行到更晚,推荐的商品都是高人气商品,我们看到的商品或内容都是相似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一段时间,B站发了很多妹子,你点进去基本都是美女封面。原因也很简单,美女是养眼的,有吸引力的,所以push和push都是这样的视频。这个问题并非没有解决办法。更好的解决方案是个性化,也就是所谓千人千面。说白了,就是考虑到我们的喜好,根据我们之前的行为推送更符合我们喜好的内容。现在几乎所有的主流推荐系统都是这样做的,包括淘宝和抖音。比如我打开B站,基本能说出每个视频的推荐理由。个性化的效果非常好。个性化后,推荐内容的点击率大幅提升,是纯内容的近一倍。你想,就公司而言,只需要招一批人,购置一批机器,整个公司的订单量就翻了将近一倍。没有人会停止做这么好的工作。尽管个性化是有效的,但并非没有问题。它最大的问题是所谓的信息茧。信息茧房的含义类似于马太效应,即个性化之后,我们看到的都是我们感兴趣的内容。我们上网并没有扩大我们的视野,相反,它阻碍了我们对更大世界的了解。就像被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信息茧包裹着,不知不觉变成了井底之蛙。TheStrangeParadox上面这段推论没有问题,也很符合我们的认知和实际系统的运行规律。但是这里面有一点非常非常奇怪,奇怪得像是一个悖论。这一点就是推荐系统的使命和现状。你知道为什么要有推荐系统吗?按照我们现在的理解,推荐系统似乎就是通过大数据来构造一个信息茧,限制人的思维。其实恰恰相反,推荐系统的使命是反对信息茧和信息闭塞。这里的道理也很好理解,因为用户的时间是有限的,平台的内容对于每个用户来说几乎是无限的。比如现在的淘宝,可能有上亿甚至上亿的商品。对于单个用户来说,甚至可以说一辈子什么都不做就一直在浏览产品,也不可能浏览完所有这些产品。对于用户来说,他们能看到的产品永远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让我们放大一点,不仅针对单个用户,而且针对所有用户。整个平台的用户浏览过的产品,其实只是一小部分。据统计,这个数字可能不到10%。这种情况的一个后果是,老产品会因为先发优势而垄断市场,而新产品则没有机会。就像古代的封闭社会,普通人的孩子永远不可能成为精英,也是这个道理。人们创建推荐系统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希望有一个系统,可以高效的找到一些优质但冷门的产品,给这样的产品一个机会,让喜欢它的用户看到,尽可能的减少新老产品的流量差异。可以理解为把头部产品的流量切一部分给其他优质产品,让更多的产品曝光。我们自媒体人经常比较各种平台的开发难度。现在公认哔哩哔哩和今日头条是对新手友好的平台。这里的新手友好度其实还体现在平台对刚入门的作者的流量支持上。一个平台马太效应越严重,从头开始就越难。反之,说明推荐系统的效果越好,即使是数据不太突出的内容也能找到合适的用户推荐。仔细想想,你会发现这并不是一个悖论。推荐系统的使命是反垄断,但最终会产生马太效应。这不是因为推荐系统弱,而是因为马太效应太强大了。推荐系统不足以抵消其影响。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从海量内容中筛选出优质内容,给更多机会。对抗信息茧对于我们用户来说,我们经常上网是为了获取更多的信息,看看以前没有见过的世界,而不是只看自己喜欢看的东西。现在的情况是各个平台的个性化越来越好,以后我们都会在这样的信息茧中。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不幸的是,个人和行业之间在这个问题上没有达成一致。没有什么好办法。对于行业来说,目前没有比个性化更好的推荐方案了。因为对于大多数平台来说,内容的优质与否是相对的,这就导致了几乎不管什么样的内容都有特定的小众。而企业和平台追求的是点击率或效果,自然不会采用那些效果不佳的推荐方案。我们个人显然喜欢看各种动漫、各种妹子,所以推荐系统自然会根据我们的喜好,给我们推荐相关的内容。为了打破所谓的信息茧,我们不可能强迫自己看我们不喜欢看的东西,对吧?即使我们这样做了,所谓的欺骗系统,以后再给我们推荐其他内容,不是吗?不就是另一种信息茧房吗?而且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茧房。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大问题。有两个原因。第一点,推荐系统不只是迎合一个人的喜好。我们都知道,即??使我们喜欢看小姐姐,但是看到满屏的小姐姐,还是会觉得很矛盾。因此,目前的推荐系统除了考虑点击率外,还将推荐内容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作为重要指标。还有一点,对于我们个人而言,网络只是我们获取信息的工具,并没有承担拓展我们的世界观和视野的重任。我们要想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努力成为一个眼界开阔,爱好广泛的人。一个心胸封闭的人,即使向他推送了很多有价值的内容,他也可能只点一下他在意的那一亩三分地。现在有些地方过分强调“信息茧”的概念,把这些平台说成是黑手党。这些其实都是局外人的过度想象和揣测。平台和公司追求的是业绩和利益,没有那种操纵人心的无聊无利可图的黑暗诉求,所以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大家也不必担心,一笑置之。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TechFlow”,可通过以下二维码关注。转载请联系TechFlow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