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Ra技术在业内大家耳熟能详,经常被拿来与NB-IoT技术进行比较。作为低功耗广域网(LPWAN)的新兴技术,这两种技术都备受关注。目前,在国家政策、电信运营商和行业主要厂商的青睐下,NB-IoT技术的发展如火如荼。相比之下,因频段许可问题而沉寂已久的LoRa技术则低调得多。不过近期,阿里巴巴与中国铁塔的合作,以及腾讯宣布加入LoRa联盟的消息,都为行业注入了一剂“兴奋剂”。在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的支持下,LoRa技术或将在中国迎来另一个时代。一个春天。阿里云宣称未来五年连接100亿台设备。今年4月,阿里云宣布基于LoRa器件和无线射频技术的物联网平台开始试商用。腾讯正专注于LoRaWAN技术和应用的相关投资。2018年7月,腾讯还宣布与深圳合作伙伴共建LoRaWAN网络,旨在为城市、金融、医疗、零售和工业提供智能解决方案。1、LoRa技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LoRa技术最早由法国公司Cycleo(成立于2009年)作为一种专利扩频无线调制技术开发。2012年Cycleo被美国Semtech以约500万美元收购。收购完成后,为推动其他公司参与LoRa生态,Semtech于2015年2月联合Actility、思科、IBM等厂商发起成立LoRa。联盟。经过三年多的发展,LoRa联盟目前在全球拥有超过500个成员,并在全球100多个国家部署了LoRa网络。这些网络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巴西、中国、俄罗斯、印度、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其中,在中国,阿里巴巴是LoRa技术的积极推动者。现在随着腾讯的加入,LoRa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将受到更多关注。在LoRa联盟众多成员的共同努力下,LoRa技术的市场发展前景也备受期待。根据IHSMarkit公布的数据,2018年初,全球部署的基于LoRa的网关数量已超过7万个。预计到2019年初,网关数量将达到20万个,终端节点数量将达到8000万个。预计超过40%都是基于LoRa的设备。到2025年,全球机器对机器连接的数量将增长到270亿。不难看出,LoRa技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这也不禁让人好奇。在众多物联网新兴技术中,LoRa技术有什么“魅力”能够脱颖而出?高科技NB-IoT解决方案,用户无需依赖运营商即可完成LoRa网络部署,不仅部署速度更快,而且成本更低。在社区、农场、工业园区等封闭区域,尤其是NB-IoT信号较弱的室内和地下环境,LoRa技术优势明显。由于这种“轻量级”的建设优势,LoRa解决方案的布局其实更为广泛。目前,美国、法国、韩国等41个国家的350个城市已经开始使用LoRa进行网络部署试验,共有67家网络运营商在提供服务。此外,低成本也是LoRa相对于NB-IoT技术的优势。虽然近几年NB-IoT技术的发展势头非常强劲,但在成本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虽然未来NB-IoT模组的价格有望降至5美元以下,但目前支持蓝牙、Thread、ZigBee的芯片价格在2美元左右,仅支持其中一种标准的芯片价格为约1美元。美元。巨大的价格差距无疑会让企业在部署NB-IoT时产生顾虑,这也阻碍了NB-IoT市场的快速发展。当然,LoRa技术也有无法移动的致命缺陷,这也导致无法实现深度覆盖。从现阶段来看,强调统一标准和超高可靠性的NB-IoT技术与追求个性化部署、满足场景化需求的LoRa技术是互补的。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两种技术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各有优缺点,只是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需求。2、应用场景多样化如果说部署简单、成本低是LoRa技术的优势之一,那么应用场景多样化则是另一个不容忽视的优势。目前,LoRa技术可以快速灵活地部署在智慧城市、智能水表、智能停车场、行业和企业特定应用中。长期以来,LoRa技术一直受到政企行业用户的青睐。政企行业的很多用户因其业务特点倾向于使用自主可控的专网,而LoRa技术和LoRaWAN规范以灵活、低廉的特点成为国内大量非运营商用户的首选。-成本部署优势。例如在地下水管网检测和综合管线建设中,可以使用LoRa传感器进行异常监测。LoRa技术具有非常有竞争力的优势。另外:在智慧城市应用方面,如果道路两边都有智慧路灯,可以通过LoRa网络传输灯泡的使用情况,及时通知相关单位进行保养、维修和更换灯泡;特点可以节省大量的建设费用。同时,一个LoRa网关可以管理车位上百个LoRa传感器,实时监控车位使用情况;在智能追踪方面,终端的电池寿命对于追踪或定位来说非常重要。必须考虑成本和电池寿命,因此使用LoRa技术进行跟踪非常合适;在智能水表和电表方面,在水表和电表上安装相应的LoRa模块,不仅可以节省人工成本,还可以远程实时控制水电用电情况,避免浪费;当然,除了上述众多应用场景,LoRa技术还可以灵活部署在智慧农业、智能消防等应用领域,未来一定会开发出更多意想不到的应用场景。3、庞大的产业生态群从技术角度来看,LoRa是一种物理层调制技术,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协议,如LoRaWAN协议、CLAA网络协议、LoRa私有网络协议、LoRa数据透传等。使用协议不同,最终的产品和业务形态也会不同。其中,LoRaWAN协议是LoRa联盟推广的一种低功耗广域网协议。同时,LoRa联盟对LoRaWAN进行了标准化,确保不同国家的LoRa网络互通。截至目前,LoRaWAN标准已经建立了“LoRa芯片-模块-传感器-基站或网关-网络服务-应用服务”的完整生态链。LoRa芯片处于整个产业链的核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值得注意的是,Semtech目前是LoRa芯片的核心供应商,持有LoRa底层技术的核心专利。Semtech的客户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获得SemtechLoRa芯片IP授权的半导体公司;另一种是直接使用Semtech芯片制作SIP芯片的厂商,包括MicrochipTechnology(微芯)。据业内人士保守估计,三年后LoRa芯片年销量将超过1亿片,三年后的LoRa应用市场也将备受瞩目。那么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呢?今年3月,阿里云宣布全面进军物联网领域,从云到云、管理、边缘、端到端的生态布局。阿里云看好广域网在非授权频谱的前景,开发了支持LoRa协议的LinkWAN物联网平台。同时,还可以提供丰富的LoRa节点设备、LoRa网关等LoRa产品。此外,阿里巴巴先后投资ASR科技(ASR)、中天微等芯片企业的布局也十分耐人寻味。为推动LoRa在中国的推广,今年阿里巴巴在杭州和宁波建设了LoRa网络,准备商用。虽然不能与阿里的整体布局相提并论,但腾讯加入LoRa联盟无疑为行业注入了一剂“兴奋剂”。为支持LoRaWAN生态的进一步发展,腾讯已宣布计划与深圳当地合作伙伴共建LoRaWAN网络,为各类物联网应用和终端用户(如政府公共服务)提供LoRaWAN从设备、边缘到云端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去年年底,工信部发布《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发射设备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一下子让LoRa的商业前景变得不明朗。然而半年多过去了,LoRa不仅没有消失,反而生命力越来越顽强。阿里、腾讯、联通、广电、谷歌等大咖纷纷加入LoRa阵营。产业生态不断壮大的同时,也让它的实力越来越不容小觑。2、运营商更青睐NB-IOT。我国主要的物联网技术标准是NB-IoT。各大运营商都在这个标准上投入了大量资金。特别是中国电信,在NB-IoT的应用上走在了国内的前列。地位。NB-IoT和eMTC都是国际标准,另外两个是私有标准。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频谱,这是这些物联网连接标准中最有价值的资产。简单来说,拥有频谱就等于拥有合法的停车位,而在这一点上,LoRa和Sigfox先天不足。近年来,华为为NB-IoT挥舞大旗已成常态,并于2015年联合高通、沃达丰等国际知名企业正式提出NB-IoT概念。除了华为,三大运营商也看好NB-IoT。因为NB-IoT是运营商建设的网络,不像LoRa这样的网络,是企业自己建设的独立网络。NB-IoT可以在通信基站本身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网络建设工作量不会太大。那么运营商就可以控制这个数据通道进行收费,增加接入终端的数量,这对性能和政治性能都是有利的。在这种情况下,运营商当然在积极推广NB-IoT。更重要的是,政府也大力支持NB-IoT的发展,国家出台了多项相关政策支持NB-IoT。例如,2017年6月16日,工信部正式发布《全面推进移动物联网(NB-IoT)建设发展的通知》,明确以14条措施推动NB-IoT的建设和发展。到2020年,将建成150万个NB-IoT基站,NB-IoT连接总数将超过6亿。在政府的支持下,中间运营商的积极布局,以及华为的大力支持,NB-IoT很难在国内普及。NB-IoT的优势目前,NB-IoT标准已经冻结,中国已经进入大规模商用阶段。NB-IoT具有广覆盖、低功耗、大连接、低成本四大特点。在功耗方面,NB-IoT牺牲了速度换取更低的功耗。简化的协议和更合适的设计大大提高了终端的待机时间。一些NB终端号称待机时间可达10年。在信号覆盖方面,NB-IoT具有更好的覆盖(20dB增益),即使水表埋在井盖下,也不会影响信号的收发。在连接数方面,每个小区可支持5万个终端。在成本方面,是NB-IoT的亮点之一。通信模块的成本很低,预计每个模块在5美元以内甚至更低,有利于大量采购和使用。根据摩尔定律可以得出结论,成本可以在40个月内降到1美元以下。3、综上所述,在NB-IoT方面,运营商更有发言权。他们代表他们建立网络。业主无需担心基站部署。需要与运营商对接获取运营数据,存在保密问题,运营数据也不可控。另一方面,NB-IoT可以基于国内现成的基站进行改造,建网非常容易。LoRa正好相反。业主(企业)可自主掌控网络质量,可快速优化补充网络覆盖;他们也可以独立运营,将运营数据掌握在自己手中,根据业务需要扩展网络,特别免费。但是LoRa基站的建设比较糟糕。基站的选址和电源选择还有很多麻烦。腾讯、阿里等有实力的公司更在乎自由和控制。三大运营商更青睐NB-IoT作为标配。标准明确后,也更有利于产业生态的繁荣。终端模块芯片的量产将带来价格的下降,平台和应用的统一将带来更加集中的发展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