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印度高管警告谷歌:我们几乎准备好取代你近日,华为印度消费者业务负责人表示,谷歌应用程序(GMS)的替代品,包括邮件、消息、地图和支付,以及关键的基础服务,将是准备就绪,消费者不会感觉到GMS和HMS之间的区别。之间的区别。2019年即将过去,华为是今年最艰难的科技公司之一。一项禁令阻止华为获得适用于Android和核心谷歌应用程序(包括Play商店、地图、搜索、Gmail和YouTube)的GooglePlay服务许可。华为很清楚,想要摆脱被别人“卡住”的命运,还是要有自己的“武器”。于是就有了鸿蒙操作系统、方舟编译器,甚至推出了自己的HMS计划。但华为何时会使用谷歌替代品一直是很多人的疑问。近日,华为印度消费者业务负责人称,谷歌应用(GMS)的替代品,包括邮件、消息、地图和支付,以及关键的基础服务,将很快准备就绪。华为印度高管:HMS即将面世,消费者感受不到GMS和HMS的区别该消息尚未得到证实,但一直有人猜测华为将在2020年发布的产品中使用谷歌替代品。最新说法来自华为印度消费者负责人CharlesPeng,12月《经济时报》印度援引他的话24日表示:“我们有自己的HMS,正在努力打造移动生态。大部分关键应用,如导航、支付、游戏和短信等都将很快准备就绪。”彭乐乐乐观地说:“消费者不会感觉到GMS和HMS的区别。”谷歌移动服务是转向开源的许可安卓成全功能版软件,HMS是华为的替代品据《经济时报》报道,华为及其子品牌荣耀与印度应用开发商合作,从其10亿美元的战斗基金中投资,将谷歌应用转变为类似的产品,如HMS。“我们的重点是如何与开发人员合作,以提供出色的客户体验,”Peng说,“这是我们试图解决的挑战。”这是一个不容低估的挑战。将常规应用程序移动到新平台(规模问题)是一回事,但取代对Gmail、YouTube、GooglePay和GoogleDrive的本地访问则是另一回事。华为HMS服务是华为提供的基础服务的集合。它为不能使用谷歌GMS的智能手机提供支持,并为它们提供类似于谷歌GMS的功能。目前包括华为帐号、应用内消息、消息通知、身份验证、扫一扫等基础服务。12月23日,华为HMS在国内开启公测招募。据悉,本次公测任务发布两款应用进行测试,一款为华为移动服务,一款为HMSCoreTest。该版本HMS修复了部分已知问题,提升了部分性能体验;华为账号、应用内支付、消息通知、钱包等服务新增了一些功能,提供的服务更加优质稳定。目前,华为HMS生态中已有4.5万款应用采用了HMSCore。与此同时,华为正通过其子品牌荣耀与约150款应用谈判加入HMS。华为在全球拥有约100万名HMS注册开发人员,并通过其10亿美元的全球基金(今年宣布开发自己的移动服务套件),为在印度将应用程序与HMS集成提供高达17,000美元的奖励。Peng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每个国家,我们的目标是通过HMS向客户交付前100-150个顶级应用,我们将与开发者、内容和服务提供商合作,打造端到端的商业模式。”有替代品就万事大吉了吗?如何说服数百万消费者做出改变?这是对华为的关键考验在消费者期待完整Android体验的国际(非中国)市场,前段时间,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对法国媒体表示,新款P40将于3月底推出。余承东还表示没有谷歌的P40将会成功,并且它将用内部替代品填补谷歌造成的空白。据法国媒体报道,这意味着华为移动服务(HMS)将准备就绪并可用。这一切是什么意思意思是(包括彭说的“大多数应用”和余承东的回答)?我们会在接下来的几周内找到答案。假设华为的谷歌替代品在未来几周内可用,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如何o你说服数百万消费者做出改变?根据一份内部销售报告,华为在关键的第四季度增长放缓。如果它在Mate30之后推出另一款旗舰产品并且未能回答谷歌的问题,华为将难以维持其智能手机销售轨迹。更糟糕的结果是,华为开始一个解决方案却发现它失败了。华为的处境真是进退两难。有人说华为的A计划是拥抱谷歌,尽管有相反的消息。这是因为美国商务部授权谷歌恢复对华为的供应,还是作为对下一轮贸易协议的让步,对这家中国科技巨头来说并不重要。事实上,谷歌庞大的Android生态系统很快就会出现,没有任何真正的替代品。与此同时,这一消息不断给谷歌施加压力,要求谷歌游说美国政府为华为“开绿灯”。华为是仅次于三星的第二大Android智能手机制造商,谷歌不想失去这个宝贵的客户。自研是摆脱卡脖子的必经之路事实上,华为在谈判中屡屡被用作筹码的原因有二:一是华为实力强大到让别人感到威胁;二是华为实力雄厚。第二,华为还不够完善,让人钻空子。不管怎样,想要摆脱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就必须走自学之路。华为消费者BG软件部总裁王成录在接受新智元采访时表示:中国对基础技术的投入严重不足。比如四大核心基础软件,中国几乎没有。第一是操作系统,第二是数据库,第三是编译器,第四是编程语言。他说:“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很难真正拥有自己的软件生态,因为生产工具和原材料都是别人的,也就是说它只是一个装配体。然后当别人的工具改变或者工具不开发,我们要学会使用新的工具。在软件领域,中国的工业界和学术界的人才必须聚集在一起打基础。一旦我们有了自己的操作系统,我们自己的数据库,我们自己的编译器和编程语言,那么整个软件的制作素材和制作工具都是我们的,只有这个时候才能说我们有一个长期的生态基础,否则我们天天移植别人的生态,把我们的大部分时间花在这种移植工作需要宝贵的人力。”华为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自研是唯一的出路,但从0到1的过程有多艰难只有你自己知道。你怎么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