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对一个问题的回应——“中小型(互联网)公司真的需要运维吗?” 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包括运维人员自己。我一直用这个答案来回复提问者“你可以不需要运维人员,但是你离不开运维,运维是一种能力,可以带来商业价值。” 很多人从需求出发——“研发——”测试—“运维角度的维护过程,中小企业认为自己的IT不复杂,不需要测试或者运维,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能带来什么价值?这个时候,你们都把测试和运维当做某类特定的角色,你认为你招不到相应的人,其实你招不到忽略测试和运维的作用,今天传统企业不在范围内,只讨论互联网+企业。 从业务驱动力来看,互联网+业务的速度越来越快,速度更快,版本一天迭代多次,很多公司在强调业务驱动力的时候,只看到了业务功能的实现,而忽略了基础能力的建设,以至于出现的问题工具能解决的,最后还是请了一大批人来解决。矛盾的是,在软件领域,人们生产力的提高并不意味着生产力的提高。也应该在某个阶段引入工具来优化IT流程,这可以带来更多的时间和人力成本的节约,但还是被忽视了。我认为这是过于强调业务驱动造成的,也有技术方面的原因。 说到技术原因,大家都知道随着业务越来越复杂,产品线也会越来越裂变。这时候组织的复杂性就出来了,各个团队的行为也会逐渐自主化。.当团队规模较小时,组织内部的信息流仍然是有序的,因为它由少数人控制,可以通过面对面的沟通来解决。但在短时间内,产品数量迅速增加,信息流动变得混乱,出现无标准/无系统/无平台的状态。由于技术原因,离散组织缺乏中央控制节点。 针对以上问题,测试/运维能起到什么作用? 强调业务驱动没有错,但是过分强调业务驱动而不考虑业务驱动背后的其他因素是错误的。其实测试和运维也是在强调业务驱动,但是和研发院所关注的业务驱动有很大区别。研发侧重于业务功能的实现,测试运维侧重于更好的功能实现。什么是更好的?如功能可测试性、功能完备性、可维护性、稳定性等。从专业分工的角度来看,测试和运维长期形成了大量的方法论来支撑软件开发过程,保证高质量交付。长期经验不容忽视。 强调测试/运维的早期参与,是由测试/运维驱动的软件方法论。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前期测试不参与研发需求评审,那么测试只能成为研发的一个附属过程。研发交给你什么,你测试什么,这时候就是成本中心,而不是价值中心。魏亦然。可测试性和可操作性可以对软件设计提出很多合理的要求,从代码的可测试性到整体架构的可操作性等等。 回到技术层面——离散的组织缺乏一个中央控制节点。为什么运维可以成为中控节点?成为中控节点的运维还能做什么?其次是其他组织设置和流程设置的问题。 运维为什么可以称为中控节点?从交付链的角度来看,所有的服务交付都终止于运维端,离用户最近,可以第一时间获取用户对服务的使用情况;其次,生产环境的集中管理必须有运维保障,可以建立统一的技术管理标准。对于第一点,运维及时获取服务状态后,后续的服务状态更新,可以反向带动进一步服务优化的研发。这个优化包括业务(体验和服务)和非业务(性能和成本))等等,这就是运维的驱动力。对于第二点,这是运维的核心控制力。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并在公司所有产品线中统一执行,使大家同心协力,减少混乱带来的不必要的消耗。这就是运维的控制。力量。这时候就需要做出一些改变,将运维职能从研发中分离出来,建立统一的集中式运维组织。我把DO关系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DO混合,大家的职能相互交织,运维是研发的附属过程,运维的职责是资源交付; 第二阶段:DO分离,研发和运维走向分离,一些运维压力逐渐显现,专业运维如何做好运维、制定规范、搭建平台、收集数据,ETC。; 第三阶段:DOFusion,注意不是混音。融合是指能力的流动。运维能力已经是研发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一部分。另外,随着平台/标准/流程的完善,研发现在可以拥有真正的运维能力。维度能力。 中心节点的运维还能做什么?其实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比如设置规范/搭建平台/接收数据等等。规范可以分为很多种,线上运维规范、持续交付流程规范、环境管理/流程规范等,还有安全规范、事务驱动规范(可用性驱动研发)等,还有很多更多的。平台涉及自动化平台,涵盖各种运维场景。可以是工具化的运维场景,可以通过一些配置管理工具来解决;还有一些复杂的业务场景,需要专业的运维管理平台。完成等;数据驱动运维,驱动DevOps,需要采集大量的技术运维数据,这里有个争论,运维是否应该涵盖产品运行的数据分析场景?不推荐,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部分,当然也不能停止这种想象,注意监控平台可以理解为数据系统的一部分。最终通过平台沉淀规范,通过平台表达能力,运维的实现就是一种能力。基于能力的运维交付才是真正的运维。 最后想说,有一种能力叫运维,而不是有一种人叫运维。对于中小企业甚至初创企业来说,可以没有运维人员,但是不能没有运维能力,因为它可以让公司更好,业务增长更快,何乐而不为.不知道你怎么看? 关于老王(原名王金银,微信号:waynewang):2007年加入腾讯,接触运维。他经历了从一百台到万台服务器的运维过程。在业务形态运维方面,期间带领过前端运维、数据存储运维、YY语音、游戏运维、运维研发等各类运维团队.,并对运维有全面的了解。大力倡导互联网价值运维理念,即以用户为中心的价值由自动化平台交付,同时由数据细化和衡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