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华为“停社招”背后:除特殊领域外只招19级以上专家

时间:2023-03-14 00:01:51 科技观察

为降本增效,人才战略改变?  10月24日消息,据近日华为内部发布的《北京青年报》消息,《关于落实公司人才供应策略的决议》表示,“华为将原则上停止普通社会招聘”,这不在往届优秀学员、重点紧缺人才、以及公司特殊招聘公司各部门一律不得发出offer,特殊情况须经轮值董事长批准。  对此,华为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这是虚假报道,“我们将继续对外开放,吸引全球优秀人才,推动业务持续发展。公司的新愿景。”  不过,有华为内部员工告诉《21 世纪经济报道》:“只招19级以上的专家,特殊领域不受影响,公司已经正式发文了。”开始精简人员成本。  据记者了解,华为并没有完全停止社会招聘,但招聘对象只会针对“19级以上的重点紧缺人才”。这些重点紧缺人才领域包括:IT、公有云服务、人工智能、视频监控、互联网生态与运营等领域。对于无线技术、接入网技术等华为已经具备优势的领域,无需再补充外部中层(15-18级)人员。  19级以上的人才可以称得上是技术巨头。上述内部员工告诉记者,他们相当于阿里巴巴P9左右的级别,很可能是华为内部四五级部门的负责人。  除了社招筛选候选人外,其实华为也雇佣了很多外包员工,外包员工的底薪低于社招。  华为2017年财报显示,华为销售收入6036亿元,利润475亿元,而华为支付给员工的工资、薪金和其他福利共计1402.85亿元。以华为18万员工人数计算,当年员工平均年薪为77.94万元。  华为先进的人才管理  关于华为的管理,最著名的一句话就是任正非的一句话“方正有技术没管理,联想有管理没技术,华为没管理没技术”。这句话据说是1993年说的,具体场合难以考证。从现在的时间来看,这句话似乎颇有历史幽默的味道。毕竟方正和联想目前表现平平,而华为却已经是空中大树。  华为高级管理顾问、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黄伟伟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采访时表示:“华为开始花很大力气引进西方工艺1999年-基于管理系统。这个系统的推出其实就是在不信任的基础上,在不信任的基础上改进流程,让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摆脱对人的依赖。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建设,这个系统现在已经在一些地区走过了。你为什么从不信任管理转变为信任管理?创业的阶段是信托经营。那时候是没有流程的,因为组织规模不是很大,但是当组织规模大的时候,用这种管理方式就控制不住了。当流程被引入到西方的管理体系中,经过十多年的完善,这个时候,其实可以出现倒退,也就是否定的否定。在这样的体系下,更适合用信任的方式来管理,因为不怕失控。”这意味着华为的人才管理经历了三个阶段。人才管理1.0是一个起步阶段。以交换机业务为主,以业务和技术人员的进取心为支撑,更多的是通过招募有进取心的年轻人来拓展业务。  人才管理2.0版本已经到来。此时,企业逐渐不仅产品业务线的管理难度加大,人才的管理也成为最具挑战性的,因此不惜重金引进IBM管理模式,实现流程化管理。管理的影响因素被降到最低水平,这就是传统的西方管理,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我们甚至没有达到这个阶段。  下一步是人才管理3.0阶段。此时,消费者业务份额不断扩大,尤其是人工智能业务面临挑战。这个时候,如果完全依赖流程管理,就很难在具体的业务点上有创新突破。  AI时代华为的人才观:金字塔结构到帕累托曲线  华为高调发布AI战略,梳理AI人才观。  黄薇薇表示,AI对企业人才管理最大的颠覆是人才价值的重估。工业经济时代,人才价值分布呈现金字塔结构,最大的价值创造来自基层员工和中层管理者,人数众多,价值创造巨大;但在AI时代,人才价值创造呈现帕累托曲线特征,20%甚至更少的顶尖人才贡献了80%甚至90%的行业价值,这使得AI时代的人才竞争竞争更加激烈,尤其是对一小部分顶尖人才的争夺。  在谈到华为是否面临AI时代人才过剩的问题时,黄薇薇说:“任正非谈到AI,他说我们先不要做大架构,要让单点各个领域的突破,智能网络诊断维护,故障拦截,就是从小的变化来判断是否会影响整个网络或者是重大故障。单点突破肯定让人有重复感,但没有一定的重叠,没有一定的重复,也没有一定的竞争。经济上,人员投入,资源投入,很经济,但在效率上未必好,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必须结合起来。方向明确后,人工智能还处于起步阶段,可能更需要市场机制和规划。这些顶层设计很容易错过,但也很容易被误导。”  与国际公司相比,黄薇薇表示,“从华为的角度来看,方向总体上是正确的,有边界,不像谷歌。除了传统的搜索、视频、地图、广告,谷歌目前的现金流量主要来自这些业务,主要有七大业务,这种模式每年需要清理一次,那些不被看好的、不产生利润的(业务)必须砍掉,一批人会离开如果业务被砍掉,内部转型也不容易。”  华为现在很赚钱,各个业务线扩张的很好,但是目标还是要努力工作,赚点辛苦钱。这与互联网公司从资本市场获取资金的快速融资有很大区别。国内互联网公司更多的特点是完全轻资产模式,依靠开源世界的低成本技术快速建立新业务。这个特点需要快速上市融资,很难长期在技术上做长期投入。  内如苹果,外如三星  华为目前在技术领域的大量投入有目共睹,但依然强调以客户为中心,以需求为中心。一方面,这是由于长期赚取了辛苦钱。投入了技术却没有获得用户,强调赚钱。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华为的心像苹果,外表像三星。  公司的类型决定了公司的人才理念。华为之所以像苹果,是因为华为强调技术是为用户服务的。在这种模式下,人才必须自律和创新。技术管理要有创新和业务突破的能力,在运营中寻找突破的目标。基层员工要有自律能力,敢于冲锋陷阵。人才管理3.0阶段,尤其是人工智能领域,犹如一支游击队。既要在单点业务上有所突破,又要在整体理念上听指挥。  这和谷歌完全不一样。谷歌更加强调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即使这个领域暂时没有真正的需求,多方向探索也能在发现需求上取得突破。这意味着每个人都是探索新世界的英雄。每个人的创造力都需要发挥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