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2019世界移动大会·上海正式开幕。就在本月中国颁发5G牌照,开启5G新纪元之际,本届展会完全变成了一场5G嘉年华,5G相关设备、技术、商业案例遍地开花,令人目不暇接。展馆外细雨蒙蒙,更添凉意,展馆内却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本届展会开幕前一天,中兴通讯发布重磅消息:在全球赢得25个5G商用合同,覆盖中国、欧洲、亚太、中东等主要5G市场;已与全球60多家运营商开展5G合作。这一数据向业界表明,今年一直低调的中兴通讯在5G领域的厚积薄发,实力不容小觑。25份商用5G合同意味着什么?中兴是怎么做到的?在中兴通讯上海研究院,中兴通讯副总裁、TDD&5G产品总经理白彦民接受C114等媒体采访对此进行了解释。5G份额需继续提升“中兴通讯首个运营商正式发布的商用合同是在奥地利的H3A”。白彦民介绍,中兴5G商用合同覆盖欧洲、亚太、中东等重点市场,在国内与三大运营商达成5G合作。这些合同在全球分布广泛,其中约一半位于欧洲市场。当天下午,中兴通讯与斯洛伐克Slovanet签署5G商用合同并正式对外公布。这是中兴通讯在斯洛伐克拓展的第二个5G客户。就在中国发放5G牌照的当天,中兴通讯宣布与斯洛伐克的SWANMobile签署了5G商用合同。“获得这些商用5G合同的因素很多。一方面,中兴通讯此前与客户有着良好的基础,在2G、3G、4G时代与客户建立的合作信任关系,将有助于我们拓展5G新领域。”另一方面,我们的技术领先、产品成熟、产品系列完善,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在不同场景下对不同解决方案的需求。白彦民表示,业内人士都知道,在4G时代,全球设备商逐渐形成“四大”格局,中兴通讯也在其中。白彦民指出,在5G时代,中兴通讯的目标是进一步实现在现有4G份额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无论是国内还是全球。“虽然我们在全球的整体份额不是很高,但发展势头非常好。”“2G时代,我们基本处于以下位置。到了3G时代,我们通过TD-SCDMA、WCDMA等技术追赶得比较紧。4G时代,国内通信产业链迅速崛起。5G时代的优势是我们在4G时代的技术积累所继承的,我们已经展现出了领先优势。特别是5GSA技术的强势推进,让我们的技术优势明显。”薄彦民表示。今年5G开始商用,中兴通讯获得25个商用合同,超过了4G初期商用的业绩。白彦民强调,中兴通讯不会刻意通过价格战来争夺市场。价格战不能支持一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兴通讯以坚持客户价值和自身永续经营赢得市场,领先的技术在哪里?目前,已有几家主要设备制造商宣布其5G设备具备商用能力,其中包括中兴通讯在国内,部分厂商已经开始出货5G设备并投入商用,5G设备不是通用的IT设备,是一个重要指标,拥有标准必要专利是主要体现之一。行业技术实力,专利分析机构IPLytics最新发布的5G标准必要专利报告显示,ZTE以1424位列世界第三,这是一个动态的数字。“我们还在加强研发,会陆续公布。”白彦民透露。另一个指标是对运营商网络建设的支持,尤其是国内三大运营商。5G商用规模预计非常大,今年他们采用NSA标准,明年主要采用SA标准。中兴通讯的交付能力将是一个严峻的考验。白彦民强调,中兴5G产品为NSA和SA双模设计,NSA基站可通过软件直接升级为SA,5GCommonCore核心网也支持多模多制式“从NSA到SA是只是软件上的改变,不需要运营商增加硬件投入。”中兴通讯也是第一家将5G核心技术MassiveMIMO商用的设备商。已应用于4G网络,积累了丰富的5G基站部署经验。在5G产品化能力方面,中兴通讯已形成全系列的5G场景覆盖解决方案。“比如中国移动3月底就启动了今年商用的5G产品测试,中兴4月份就完成了全部测试,到现在为止,国内设备厂商应该只有两家通过了测试。”此外,在中兴通讯上海研究院,C114看到了中兴通讯已经应用或正在开发的各种5G技术。从设备、天线到元器件、芯片,他们都在不断创新。比如核心芯片,5G关键芯片,如数字中频、基带处理等,中兴通讯可以自主研发,并将在今年下半年推出采用7nm工艺的第三代5G芯片,助力5G基站大大降低功耗。“目前,5G从设备到终端都具备了商用能力,但5G网络的规模商用还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现在是轻载网络,随着用户渗透率不断提高,网络负责持续性此外,我们还需要做很多工作,包括多终端验证,4G和5G协同,比如切换,重选,语音解决方案等,商用期间会不断完善过程。”白彦民说相关阅读:5G吹口哨,运营商设备商竞相,三大运营商高管谈5G,什么“新声音”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