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人工智能如何商业化的突破性竞赛已经开始。6月13日-15日,2018全球智能+新商业峰会在上海举行。同时,作为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在峰会上正式启动。峰会上,亿欧公司创始人黄元普宣布,过去一年,业界对人工智能寄予厚望,各种应用层出不穷,但收获甚微。2017年中国AI创业公司累计融资超过500亿元,但2017年中国AI创业百强累计营收不足100亿元,90%以上AI企业亏损.人工智能行业多雷少雨,AI正饱受商业落地之痛,这是业界的共识。腾讯副总裁、AILab负责人姚星认为,对于实际应用场景,人工智能只是辅助手段,不是决定性力量。比如旅游计划规划,人工智能只是提高了劳动效率,巨大的经济效益来自于原有产业的潜力,而真正的人工智能产业产值并不高。一方面是因为大大降低了申请门槛。过去,企业需要深厚的数学和统计技术来探索应用场景。但随着人工智能开源软件的普及,企业只需要复制基于国外研究的项目即可。“人工智能行业缺的不是算法,而是如何更好地将其转化为工程方法。”卡耐基梅隆大学机器学习系副主任、Petuum创始人兼CEO邢博表示,人工智能太超前了,众所周知的还有自动驾驶、医疗等应用场景。事实上,最常见的土木工程领域也需要人工智能技术的改造,但很少有人关注这些小的应用场景。在邢波看来,团队没有必要专门为某个细分场景定制人工智能算法和系统。完全可以用土木工程的思想,将一个人工智能系统分解成不同的模块进行标准化,就像螺丝和螺母可以根据不同工业领域的需要进行组合,“即插即用”,从而覆盖工业领域有不同的需求。“原始数据必须在一开始就考虑应用场景需求,建立机器学习的标准方法库,在不牺牲算法性能的前提下,对人工智能算法、数据处理模型或系统框架进行高度模块化的设计,逐步实现各种功能,以便它可以支持不同的应用需求。”比如Petuum即将推出的AI医疗系统,可以模块化为医学影像识别解读、病例解读、药物推荐等,匹配医生的工作流程,医生将它们组合起来就可以得到你所需要的。“从土木工程的角度看人工智能产业,它的实验方法要符合产业标准,可以反复理解和使用,而不是把它当成一件艺术品,更不能闭门造车。”邢波说,人工智能,这个产业无处不在。世界人工智能创新大赛由国家有关部委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承办。大赛设有“人机交互、无人驾驶、医疗创新、智能机器人”四大主题赛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