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2018年看得见的未来:数据中心市场的三大趋势和四大技术变革

时间:2023-03-13 05:54:47 科技观察

数字时代,物联网技术正在成为驱动创新、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力量。数字经济新时代即将到来。2018年,数据中心将迎来以下三大趋势和四大技术变革。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数据中心的三大发展趋势。1、新型可验证数据中心是未来数据中心建设中新型关键责任方的创新和改造。数据中心建设模式的创新与变革,决定了未来数据中心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产品竞争力。然而,传统的“设计院+监理”的施工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竞争日益激烈的数据中心建设需求。规划设计方案决定了数据中心建设成本的30%。一旦设计阶段出现错误,施工变更成本将不可控。基于全生命周期可验证的新型数据中心,在规划设计阶段,可利用权衡工具和参考设计库提供设计验证服务,为设计优化容量配置和设备选材成本Checklist、CFD气流组织模拟、BIM管道综合、PUE节能措施、功率与面积优化匹配、标准化、预制模块化设计理念、多系统架构方案对比、最优功率密度预测点等,保证数据中心整体的高可用性和可靠性。在建设和运维阶段,通过各系统的调试和故障模拟、运维知识和技能的传递、风险识别和控制,进行性能和功能验证,满足SLA和安全运行的基本要求.未来,数据中心建设的责任方需要具备全面集成、全生命周期验证服务协同的技术管理能力。单一专业、单一阶段的建设管理模式无法使数据中心建设进度整体可控,新型可验证数据中心提供的基于全生命周期的验证服务将成为具有新衡量标准的新标准和标准化的建设模式。施工责任方。2、基础设施或整个数据中心的监控和管理将从本地转移到云端基础设施管理是保证业务连续性、系统集成和应用程序可靠运行的基础。然而,日益混合的IT环境和分布式数据中心生态系统的发展使得IT基础设施越来越复杂,也给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者带来了诸多困难。一方面,公有云、托管、本地共存的生态体系使企业面临更加复杂的IT混合环境,这就要求企业尽快跳出孤岛管理模式,尽快实现基础设施应用集成的统一协调管理。可能的;另一方面,分布式数据中心的发展使得在企业分布式站点发生“停电”时无法实现远程管理。此外,由于本地化管理的可视化程度较低,缺乏可以预防事件和多终端平均修复时间的可操作信息。因此,能够实现对多站点IT基础设施进行全局管理、统一监控、报告和规划的云化管理系统成为出路。Gartner预测,到2020年,90%的组织将利用混合云来管理基础设施。基于云的管理系统可以充分发挥制造商专家团队的作用,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预测和预处理能力,从而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同时大大提高了数据分析的广度和深度;通过一台远程设备即可控制所有站点,使企业享受到来自外部专家的远程专家服务;全面拓展管理体系;并使用“大数据分析”提供趋势洞察力和预测故障。3、边缘计算的微型数据中心将爆发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浏览带宽密集型内容,关注大量可穿戴设备。与此同时,移动通信网络和数据网络也在持续关注云计算架构。为了支持当前和未来的需求,计算能力和存储设备将部署到网络边缘,从而减少数据传输时间并提高可用性。边缘计算技术可以解决网络延迟的挑战,利用云计算架构帮助企业在更好的时机抓住各种机会。例如,在线视频流会消耗大量带宽资源,由此产生的巨大负载会造成网络拥塞和延迟,而边缘数据中心则可以让带宽密集型内容更接近最终用户和延迟敏感应用。数据源。边缘计算包括本地设备、本地数据中心和区域数据中心,如下图所示。边缘数据中心可包含1到10个机柜,并提供满足未来物联网应用需求的部署速度和容量。用户可以通过按订单配置或预制产品的边缘数据中心轻松实现快速便捷的设计和部署。其次,我们来看看四大技术变革。在新型可验证数据中心、数据中心监控管理将从本地转移到云端、面向边缘计算的微型数据中心将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也将在技术层面迎来后续深度突破。1、锂电池在数据中心UPS应用中逐渐增多锂电池在各种应用中商业化已有20多年,但在数据中心领域,长期没有普及用于静态数据中心UPS电池.原因在于,与所有其他应用一样,静态UPS应用中的锂电池无法为UPS供应商提供价格、能量密度、功率、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合理平衡。但在过去10年里,锂离子化学和技术的改进为UPS供应商提供了现实的解决方案,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电动汽车行业的需求推动的。与VRLA电池相比,锂电池具有许多合理的优势:在UPS的整个生命周期内更换电池的次数更少(甚至可能没有),从而消除了因更换电池而导致停机的风险。在同等能量下,重量是铅酸电池的1/4。放电次数是铅酸电池的10倍(取决于化学、技术、温度和放电深度)。自放电率约为铅酸电池的五分之一(电池不用时放电缓慢)。在多个大停电场景下,充电速度提升4倍以上。但是,与阀控式铅酸电池相比,锂电池也有两大劣势:由于制造成本较高,以及必要的电池管理系统成本,锂电池的投资成本约为普通电池的2~3倍。等能量铅酸电池。它的航运规定更加严格。2、通道封闭系统的框架设计将逐渐与IT机柜分离。大型数据中心往往采用机架组或整个机房的机架规模一次性部署更多的IT设备。高效、简单和速度都是部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这将有助于降低部署和运行过程中的成本和错误。标准化的部署和运营流程使实现这一价值目标成为可能。通过使用独立于IT机架的独立区域框架系统,可以提高区域部署的效率。高效的区域框架可降低成本和部署时间。它与其说是一个建筑项目,不如说是一个装配项目。IT设备可以在与IT机架分开的独立式吊舱框架系统中同时“部署和堆叠”。装满IT设备的机架可以更轻松地部署到组装好的框架封闭系统区域。通过在区域框架上集成包容系统,添加、移动和更改操作大大简化,同时影响可用性的操作风险。也可以减少。精心设计的区域框架可以适应不同的电源和冷却架构、机架数量和尺寸以及房间几何形状。这种固有的灵活性促进了跨房间、区域和不同设计之间的建筑标准化。下图显示了独立于IT机架的区域框架系统。3、间接风侧换热将取代水侧换热成为数据中心主流的自然冷却方式。水侧自然冷却是根据冷水机的冷冻水系统设计的。由于冷冻水管路复杂,设计周期长,部署速度慢,可扩展性差。冷冻水系统后期运维成本也很高,后期运维水平决定了整个系统的性能好坏。不仅如此,冷水机一般都部署在建筑物的底层,增加了建筑物的投资成本。间接空气侧换热系统可以解决上述水侧换热系统存在的缺点和投资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下图为间接空气侧换热系统。系统采用一体化设计,无需人工设置即可自动控制机房制冷量。因此,它具有快速部署和高扩展性的优点。同时机组可置于屋顶,不占用建筑空间,可降低建设成本。建筑的设计只需考虑机房和机组送回风的流道设计。4、随着人工智能的应用,机柜的功率密度将不断上升,更多的液冷技术将进入实验阶段。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GPU,而每个GPU的功耗可高达300瓦。假设每台服务器能装载8个GPU,那么每台服务器的功耗将高达2.4千瓦,每台机??柜的功耗可达数十千瓦。面对如此大的功率,传统的风冷技术将无法实现如此高密度的机柜散热。在这种情况下,芯片级液冷和浸没式液冷将成为解决散热问题的主要途径。液冷技术早已被用于解决高性能计算的散热问题,但并未成为大型互联网数据中心的散热方案。主要原因是机柜的功率密度不是很高,液冷的初期投资比较大。.但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高密度计算需求的增加将推动液冷技术在数据中心的广泛采用。2018年,数据中心市场无论是宏观趋势还是应用技术都将取得显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