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人脸识别”到“狗脸识别”,人工智能也要分一杯羹宠物经济? 美国学者内格罗蓬特在其1996年出版的《数字化生存》(BeingDigital)一书中提到了他对未来的设想:人类生活在一个虚拟的、数字化的生活空间中。人们利用数字化、信息化等技术从事信息传播、交流、学习、工作等活动。 虽然我们还没有达到书中科幻小说中的数字化程度,但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越来越多技术的落地,我们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智能。以人脸识别技术为例,从一开始就对其嗤之以鼻,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登录账户、办理业务、支付、安全检查等确实方便多了。 近日,“南商堂北旷视”AI双雄之一的北京旷视科技发布了一条关于“狗脸识别”的专利信息,引发热议——“这个人工智能是聪明到狗”? AI求变,宠物求 根据第三方平台天眼查数据显示,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于2018年底开始申请,并于今年7月17日正式公布专利。年。 基于狗鼻子图像和训练好的狗鼻子图案模型,得到狗鼻子图像中的狗鼻子图案特征点与对应的狗鼻子图案参考特征点的坐标偏差;根据每个狗鼻子图案参考特征点的坐标和坐标偏差得到每个狗鼻子图案特征点在狗鼻子图像中的坐标,即狗鼻子的检测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图案特征点。 人工智能发展了这么多年,有的朝自动驾驶,有的朝人脸识别,有的朝语音交互,有的朝智能机器人。宠物真的很养眼。不过,对此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这是小题大做,是发展正道未成熟前的噱头。有人认为,Kuestyle更了解当前的经济,知道如何将其技术变现。 但从需求的角度来看,对“狗脸识别”技术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 对于AI技术来说,这是一个讲究实效的时代。AI不再是往年的香饽饽。一波接一波,投资者不得不谨慎。现在还不是“XX+AI”炒作的时候。 AlphaGo早前战胜李世石,引发了从野蛮生长到马太效应的AI创投热潮。比如去年AI创业公司融资总额为1131亿元,其中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依图科技和云从科技“CV四小虎”就占到了五分之一。 这一时期,商业化成为AI的核心词汇。只有将现有的技术落地,进行商业化的服务开发,才能不断向资本证明我们的价值。整个AI行业都在进行自我重组消泡。 此外,AI投资也存在着极高的风险。火山岩资本管理合伙人张苏阳曾点评过AI芯片的投资风险。如果实在不行,可以马上换。”这与资本逐利避险的作风大相径庭。 因此,对于AI产业来说,现在更需要展示自身能力,积极凸显各个领域和场景的价值,兼具“输血”和“造血”能力,才能走得更远并变得更具竞争力。 而宠物经济是当下适合淘金的行业之一。根据购民网《2019 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发布的数据,2019年全国城镇宠物(狗、猫)主人数量达到6120万只,较上年有所增加。472万。同时,据极光大数据发布的《2019 年宠物人群专题研究报告》,我国养宠物人数从2013年开始持续增长,预计到2019年底,我国宠物行业规模将达到345.7只亿元。 宠物经济无论是前景还是目前的份额都堪称一片蓝海。在其中寻求新的发展是可行的,而“狗脸识别”正是符合当下宠物主人需求的项目。 宠物经济之所以流行,一句话,就是为了缓解当今社会的孤独感。被誉为法国现代小说之父的巴尔扎克曾说过:“在各种孤独中,人们最害怕精神上的孤独。” 据公开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单身人口已高达2亿,其中约80%为年轻人。在这些年轻人中,72.19%的人居住在异地,61.47%的人感到孤独。 尤其是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下,独居的中青年人感受到的精神压力更大。为了这份孤独,他们需要一些情感寄托。社交,有些人选择宠物。 因为养宠物不仅可以给自己一个情感寄托,还可以开展更多以宠物交流为导向的社交活动。萌宠圈、宠物交流圈等圈子也是社交的一部分,宠物自然也是社交的价值币。 甚至还有一些年轻人受限于租房的要求、自己的时间、金钱等,不能自己养宠物。表达了当今“空巢青年”在强烈的孤独感下的情感需求。 而伴随着这些孤独感和家人般的情绪,“找猫狗”的需求就此诞生。 除了正常的生老病死之外,宠物的走失也常常成为悲剧。以宠物狗为例,有宠物从业者表示,“中国每年都有很多狗走失,只有20%没有。找到的狗找到了,绝大多数成了流浪狗,甚至成了食物迷路后在餐桌上。” 这也催生了真正的猎狗硬核需求,但苦于寻狗业务无法追踪、无系统性,大部分寻狗业务一直以区域化社交网络的形式存在。 只是这种大海捞针的找狗方法,恢复效率不到20%。即使好心人找到了狗,也很少有信息回溯的方式找到狗的主人,使得“狗脸识别”在某些场景下会有用,而不仅仅是无用的虚张声势。 承认有“需要”而没有现实,发展重B高不C高。 首先,人脸识别技术是建立在信息积累的基础上,有庞大的数据库支撑的。其背后是整个社会信息化和征信体系的发展。如果要求每只宠物都在“实名制”下上网,短期内确实难以实现。 其次,从宠物消费结构来看,宠物食品消费是最大的宠物支出,宠物食品消费占整个宠物消费结构的比重最高,达到61.4%,比上届增长9.2个百分点年。宠物零食和宠物药品的消费增速最快。各细分品类中,宠物零食支出增长8%,宠物药品消费增长4%,是消费增长最快的两个品类。 找狗的需求确实存在,但在整个宠物经济市场中,占比太小,不是高消费、高频场景。从业务发展的角度看,还是放大选择小的好。从众多中选择少数是不明智的。 最后,由于先来经济起步较晚等历史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家养的猫狗作为功能性牲畜尤为普遍。从概念上来说,要从根本上接受宠物“人性化”的概念还是有难度的。和会员一样的地位,花大价钱找狗的宠物主人毕竟少之又少。 所以对于AI技术来说,与其想着一步一步赋能宠物经济的C端用户,还不如退而求其次,先帮助宠物经济的B端升级和升级。转型,进而提升整个宠物行业的竞争力和服务体验。 简历遍布BAT的中关村才女梁宁认为,一个优秀的公司或行业,是由三个方面决定的:行业价值观、安全感和KPI。而这三者在当今的宠物经济市场中再合适不过了。AI还需要从行业价值、安全和KPI三个点渗透宠物经济。 第一产业价值观。宠物行业的本质是从人的情感中诞生的,是一种以情感为导向的态度。营造温暖的情感可以说是整个宠物经济的主旋律。但是现在整个宠物行业都缺人手。金证证券研报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我国宠物行业整体人才需求量约为36.8万人。目前,执业兽医仅7.7万人左右,每年通过执业考试的约1万人。短期内难以弥补人才缺口。 其次,有很多员工对宠物没有耐心和细心。纯粹是因为行业赚钱,没有身不由己投入的行业价值观的洗礼,也没有条件因为热爱而付出更多,这很可能造成行业内的宠物。服务水平低。 一方面,AI可以在培训方面下功夫,弥补市场人才的不足。现在“AI+教育”已经在各个场景落地,对宠物人才培养也有帮助;另一方面,通过AI用户数据池还可以挖掘和引导真正对宠物行业感兴趣、具有优秀行业价值观的求职者,帮助他们认识和了解这个行业,吸引更多具有行业价值观的优质从业者. 随之而来的是安全感。每个行业都想吸引足够多的从业者,一是利润,二是行业安全感。就像今天,虽然很多行业的收入都高于教师和公务员,但每年仍有大量的人选择参加比赛和考试。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个人的付出,另一方面是“金饭碗”的安全考虑。一份稳定而永久的工作让人更有安全感。 之前说过,现在很多人加入,只是因为宠物经济足够火爆,但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还是心存忐忑。也许宠物经济可能存在,但人工智能才是未来。人工智能作为公认的未来科技,其发展与赋能总会让人对其未来形势更加看好。AI技术的加入,也能让人更加安心。给宠物行业从业者更多的行业安全感。 最后是KPI。KPI作为结果导向的最佳体现,往往代表着一个员工的实际价值或者一个企业的期望值,但KPI在制造业等流水线生产活动中往往更为明确,而在服务业,尤其是宠物中经济,非常模糊,很难计算这个新兴产业的目标有多高。 一方面,AI技术可以整合市场大数据,根据风向和需求的变化,智能定制企业KPI目标,为更加灵活智能的发展规划提供契机;可以让从业者的服务更有效率,提升整个行业的KPI。 麦肯锡前高级合伙人理查德福斯特在他的书中提到《进攻者的优势》:企业界一直存在攻击者和防御者。可能会有新的变化,攻击者的关键可能在于技术优势和思维的不断拓展。 对于AI行业来说,分场景出击才是发挥其技术优势的正道,但正道必须有对的标的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可能是AI+宠物的帕累托最优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