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贤栋漫画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应用到生活的各个角落。从解锁手机到上班“打卡”,我们的脸几乎每天都在被扫描。扫描各种设备,这也意味着我们的个人信息和隐私不断暴露。近两年,人脸识别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引起了公众的关注。从今年3.15晚会曝光的多家知名门店安装人脸识别摄像头,到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首例人脸识别案件,个人隐私保护再次成为焦点话题,个人信息(包括生物识别信息)如何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合法、合法和必要?什么情况下可以采集生物特征信息?未经事先通知收集是否违法?法律支持张颖律师事务所如何合法使用个人信息根据《民法典》第111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获取并保障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披露他人个人信息。”这里的“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信息,可以单独或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此外,《网络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等法律法规也对个人信息的收集进行了规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说明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征得消费者的同意。经营者收集1.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时,应当公开其收集、使用规则,不得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和双方约定收集、使用信息。”《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第二条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和其他企业事业单位在经营活动中收集、使用公民个人电子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并明确说明收集、使用公民个人电子信息的目的、方式和方式收集、使用信息。经被收集人同意,收集、使用信息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可见,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合法、正当、必要三个原则。如何合法收集个人信息根据2021年4月29日发布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二次审议稿)征求意见》,收集个人信息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处理个人信息应有明确、合理的目的,限于为达到处理目的所必需的最小数据处理范围,采用对个人权益影响最小的方式,不得处理与处理目的无关的个人信息。其次,个人信息处理应当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公开个人信息处理规则,明确处理目的、方式和范围。个人信息的处理包括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处理、传输、提供、披露等。第三,个人信息的收集应当征得个人同意,即个人在充分知情的前提下自愿、明示,但为履行法定职责或义务所必需的,应予以回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紧急情况下,为保护自然人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为公共利益进行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需要在特定范围内处理个人信息的除外。合理范围。最后,个人信息处理者在处理个人信息前,应当以显着方式、清晰易懂的语言告知个人以下事项:1.个人信息处理者的身份和联系方式;2.处理个人信息的目的和方式、处理的个人信息类型、保留期限;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告??知的其他事项,如个人行使本法规定的权利的方式、程序等。未经事先通知收集个人信息涉嫌违法。2021年4月9日,杭州“人脸识别第一案”二审“宣判”。1038元,删除郭某申请指纹年卡时提交的包括照片在内的人脸特征信息;驳回郭某确认野生动物世界店铺通知及短信通知中相关内容无效的其他主张。2019年4月27日,郭某夫妇在野生动物世界购买了一张二人年卡,并保留了相关个人身份信息,拍照并录入指纹。随后,野生动物世界给包括郭某在内的年卡消费者发短信称,入园方式由指纹识别改为人脸识别,要求顾客激活人脸,由此引发本案纠纷。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郭某在知悉野生动物世界指纹识别店内通知内容后,自主决定办理年卡,并提供了相关个人信息。本店公告对双方均有约束力,不符合标准条款无效法定情形;而人脸识别门店通知不是双方的合同条款,对郭某没有影响。野生动物世界为游客提供了不同的入园方式选择。经郭某知情同意,办理了指纹年卡,其选择权并未受到侵犯。野生动物世界不存在欺诈行为,但其单方面改变入园方式构成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一审法院判决野生动物世界赔偿郭某的合同权益损失678元、交通费360元,均属适当。野生动物世界有意将采集到的照片激活加工为人脸识别信息,超出了事先采集的目的,违反了合法性原则。因此,郭某在办卡时提交的包括照片在内的人脸特征信息应予以删除。鉴于野生动物世界停止使用指纹识别闸机,致使原约定的入场服务方式无法实现,郭某的指纹识别信息也应删除。《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消费者同意。消费者。且经营者不得有下列行为:1.未经消费者同意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2.向他人泄露、出售或者非法提供所收集的消费者个人信息;3.未经消费者同意、要求或者消费者明示拒绝,向其发送商业信息的。否则,视情节轻重,可能面临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5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