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快译】Ontrack总裁PhilipBridge写道,虽然固态硬盘(SSD)技术自90年代以来就已经存在,但制造商花了很长时间才让公司相信他们可以安全地存储敏感数据。SSD一经推出,就被誉为传统硬盘的升级版。传统的硬盘驱动器依靠磁盘来保存数据。相比之下,SSD没有移动部件,仅由一个电子控制器和一些存储芯片组成。万物皆有芯片SSD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使用电子芯片进行存储的主要优势在于它们比传统硬盘驱动器快得多。标准硬盘驱动器由许多机械部件和旋转盘片组成。在需要访问数据时重新定位读/写头比简单地通过电子接口传输数据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相比之下,SSD访问时间短,非常适合需要实时访问和传输数据的环境,这是当今大多数数字化转型企业的环境。寿命有限从我们个人使用的电子设备了解到,搭载基于NAND闪存芯片的固态硬盘的缺点是寿命有限。从理论上讲,标准硬盘可以永久使用,而SSD内置“死亡倒计时”,这一点不容忽视。由于电效应,数据只能写入芯片内部的存储单元有限次数。之后,存储单元“忘记”新数据。因此,为了防止某些存储单元一直被使用而其他存储单元未被使用,制造商使用了一种磨损均衡算法,控制器通过该算法将数据均匀分布在所有存储单元上。鼓励公司使用显示SSD剩余寿命的SMART分析工具定期检查SSD的当前状态,就像检查汽车轮胎的花纹深度一样。每天都有新数据,当谈到死亡时间时,制造商试图使用所谓的总写入量(TBW)来估计它。由于磨损均衡,数据均匀分布在所有内存单元中。因此,TBW值应该告诉你在内存芯片的生命周期内,内存芯片中所有内存单元总共可以写入多少数据。250GBSSD的典型TBW数字介于60TB和150TB之间。这意味着要确保70TB的TBW,用户必须在一年内每天写入190GB(换句话说,每天用新数据填充SSD存储单元的三分之二)。在消费级环境中,这种可能性极小,但在21世纪的企业中,可能性很大。例如,三星SSD850PROSATA声称“总写入量达到150TB,相当于十年每天40GB的读写工作量”。三星承诺该产品“可以承受高达600TB的总写入量(TBW)。“如果我们考虑到办公室用户平均每天写入10GB到35GB,即使增加到40GB也意味着他们需要五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写入数据以达到70TBW的极限。”谷歌和多伦多大学经过多年测试固态硬盘后的新估计发现,SSD可以使用5到10年,具体取决于实际使用情况,使用寿命与典型的洗衣机相当。研究证实,SSD的使用寿命是决定SSD何时发生故障的主要因素。如果它坏了怎么办?那么如果SSD真的失效了怎么办?毫不夸张地说,在这个数据为王的时代,失去对重要数据的访问权可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为了减少影响,最好尽可能联系专业的数据恢复服务商。当发生物理故障时,无论用户多么好意,都无法自行恢复或保存数据。事实上,在控制器或内存芯片出现故障后,使用专用的数据恢复软件工具尝试恢复数据可能会更加危险,因为这会导致永久性数据丢失且没有机会恢复数据。尽管SSD的平均寿命比传统硬盘驱动器长,但使用这种存储介质仍然构成严重威胁,因为从发生故障的SSD中恢复数据要困难得多。当SSD主控芯片坏了,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找一块和坏主控芯片完全一样的功能主控芯片,拆下来换上,再进行数据存取。听起来很容易,但实际上很难。这不像更换旧轮胎那么简单,所以要小心!原标题:SSD到底能用多久?译者及原文出处为.com】
